阅读历史 |

第466节(2 / 2)

加入书签

周秋萍点头:“已经弄到护照了,她也搞了投资移民。”

陈嫂子是个小富婆呢。

她之前做打口磁带攒了几十万丢进股市里,结果资产翻了好几十倍,现在也是千万富婆。

所以弄香港身份的时候,她就直接做了投资,也注册了一家公司,看后面要怎样展拳脚。

高兴同志真高兴,不停地点头,对陈春花同志充满信心:“没问题,她聪明又能干,又不是个贪的,以后肯定能做好。”

周秋萍笑道:“那还真说不来,说不定她以后也是亿万富翁呢。”

因为陈嫂子有种诡异的直觉啊。大家在电话里沟通的时候,她就考虑过要是后面打口磁带不好做了,住在周秋萍正在盖的电子城里盘个铺子做生意。

她看报纸说,以后是电脑的时代,那电子配件肯卖好。

瞧瞧,有这个眼光,又有这个资本,人家发财那是理所当然。

高兴同志乐了半天,突然间又叹气:“你说她这一没偷二没抢,从来没干过坏事的人,咋就不能好好做自己?非得要改个身份呢。”

周秋萍摊手,这道题无解。

因为凶手太过强大的时候,就只好怪受害者倒霉了。

高女士还想再叨叨,锅在翻滚了,她赶紧开锅盖,可千万别毁了她的一桌美味。

第383章 一出手8套房(捉虫)

吃完晚饭, 大家收拾行李时,欧小飞带了人来找周秋萍主动请缨。

虽然周秋萍表态说“香满集”的扩张开分店事宜具体工作由欧小飞全权负责,但年轻的店长还是觉得得让老板把关她才放心。

她在店里说了选拔新店长的事。一个是香满集要在江州以及江省范围内开新店, 另一个就是乌鲁木齐新找了家店面需要人过去打江山。

这两个新岗位各有优劣。

前者的优势在于纺织路上的香满集就是模板, 货源甚至连客流都不用担心,一切照搬老店就好。但同样的, 新店肯定是欧小飞自己过去开拓, 店长只能当副手,而且以后也是围绕着纺织路的总店为中心。

后者不一样,难听点讲叫天高皇帝远。不在老板眼皮底下,很多事都得自己拍板,权力相应也大很多。但同样的,责任更大, 困难更多。

目前老板只挑选了店址签下了长约合同找了装修队进场装修, 但是人员培训以及进货渠道都没敲定, 需要人过去自己牵头做。要是没点开拓精神,习惯凡事听指挥的, 会直接歇菜。

虽然老板开了高工资, 但大家还是疑虑重重, 不敢轻易伸脚。

搞得欧小飞都忍不住想自己跑过去了,因为她开店经验最丰富的。

这时候却有人主动站出来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去乌鲁木齐开荒。

她一开口大家都挺惊讶, 因为这位叫杜丽的服务员算是新员工。她是去年底,因为香满集客人增多, 人手忙不过来, 第二次招聘时通过旁边“大歌星”卡拉OK房的熟人介绍来的。

其实当时欧小飞没选中她, 因为她超龄了, 已经三十三岁。但她看着年轻,英语也不错,这才被破格录取的。

老员工们都没想到她会这样积极,一时间怀疑自己被比下去了。

欧小飞也拿不定主意,干脆把人直接带到周秋萍面前,请老板把关。

周秋萍把人请到沙发边坐下,开门见山:“杜丽同志,你认为你去乌鲁木齐开展工作有什么优势?”

杜丽本来以为自己要表决心的,没想到一下子基调变了,成了她竞争上岗。她脱口而出:“我家在乌鲁木齐,我能定下来。”

话说出口,她脸先红了,解释道,“我爱人转业了,我们都不想回老家。他战友在乌鲁木齐的商贸城,喊他合伙做生意,我就想干脆过去。”

她丈夫级别不高,转业回去也就是在乡镇上进个厂或者当个小干部。

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感觉回老家没啥意思。但她丈夫又没办法留在江州,刚好去乌鲁木齐是个机会,好歹是大城市。

周秋萍点头,并没被说服:“还有呢,你还有什么优势?”

妻子跟着丈夫跑,有份工作先接着,不能说明什么。

杜丽茫然了,她真想不到自己有什么足以称之为鹤立鸡群的地方。倒是欧小飞替她说了句:“她学东西很快,英语也是一年上手。”

杜丽的脸红得更加厉害,感觉特别心虚。其实她虽然是高中毕业生,但他们老家那边当时还是九年一贯制,基本上处于只要你愿意读下去,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在1989年之前,她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她开始学英语,也是“香满集”招聘广告上报纸以后的事。

因为羡慕啊,羡慕洋快餐店的服务员能拿几百块钱的工资,抵得上她在部队服务社半年多的工资了。

她比人家差哪儿啊,不就是她不会英语嚒。刚好她孩子也大了,不用她操心,她就横下心来学英语,愣是靠着听广播背单词背小册子,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九个月时间里练出了口流利的英语。在餐厅里跟外国人闲聊都不成问题。

周秋萍微笑:“那你很厉害啊。”

她也号称学英语,从重生1988年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了,英语还是散装,实在佩服有恒心的人。

杜丽脸上已经烧的恨不得把整个人都烧糊了,期期艾艾道:“我,我会好好学习的,我一定好好做事。”

周秋萍点点头,从名片夹里翻出两张名片,让她抄下联系方式:“这位是建设兵团的涂主任,原材料的事,不管是鸡肉还是土豆或者圆白菜,你都可以找他。他们建设兵团就跟农场一样,东西更齐全。”

当初她想撺掇曹敏莉在新疆种长绒棉,涂主任就一心想拉曹总投资棉纱厂。后来曹敏莉感觉投入成本太高,也没足够的人手在新疆坐镇,这事才作罢。

但她们跟涂主任的交情算是打下了。这回她想在乌鲁木齐开快餐店,首先想到的货源就是对方。兵团有养殖户和种植户。

涂主任也承诺帮忙在兵团内部搞招聘,协助她做好店员的选聘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