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节(1 / 2)

加入书签

吏部掌升迁、考核,朝中官员的功绩如何他们了如指掌,吏部掌升迁之事多年,吏部内自有章程,乌大人被问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心中不过一会就把话安排好了,被天子一问,也对答如流:“回陛下,吏部按的是百官的功绩排的,臣以命人加紧把功绩突出的官员名拟了出来,有不少大人已外放多年,如今正是该调任之时了。”

乌鹤的意思,是调任外放多年的官员,这些官员外放多年,资历已经足够。

不止乌鹤,各部行事都是如此,以稳、妥为主,外放多年的官员资历足,也有功绩,相比那些年轻的官员来,他们更愿意提拔老人来,何况他们为官也是这般一步步上来的。以保险为主。

其实往年时也是这样安排的,除了政绩突出之外,吏部还会看外放官员的年纪,若是年轻,就压一压,把资历足够的官员放前边,压上几年,等到年纪到了,资历够了,这才会把他们的名给添上来,吏部一向这般行事,拟上来的单子也是这样安排的,天子过目了呈上来的单子,插手的时候少,都是应允了的。

这次天子问,吏部尚书也老实作答,安排与往年并无多少差别,闻衍听了,点点头,乌大人以为天子表示知道了,闻衍随后又加了句:“外放多年的官员,多查一查,看看他们在当地的评语如何,朝中能办事之人还是少了些,也不是非要挑外放多年的人。”

能做到重臣位置的官员非是普通官员,心里的成算更重,尤其是像乌大人这等,更是会揣摩当今的心思,天子一句话便能够让他们在心里转三转了。

乌大人心里颤了颤,开始细细思索起来陛下这句话的意思。天子开口必然句句都是深意,陛下既然说了这话,便是在敲打他,让他也要多看看外放资历年头不久的。莫非陛下心中已经有人选了?

乌大人在心里筛选这个人是谁,最后随着几位大臣一同出了门。天子留下了彭、范两位太傅,对着他们二位,闻衍便不若对朝臣一般威严,反倒放松了下来,目光在两位太傅身上打量了几下。

范太傅脸色红润,这些日子在家中想必是过得不错的,彭太傅脸色不如范太傅,但也没有疲惫苍老之态,闻衍就着香茶喝了一口,笑着说了句:“太傅家中的事已经处置好了。”

天子非是疑问,而是陈述,范太傅眼神带笑,往彭太傅身上瞥了瞥。彭太傅身子一僵,脸上不大自在,随即朝闻衍抬了抬手:“回陛下,已安置妥当了。”

范太傅“啧”了声儿,忍着嘴边的笑。

彭家的事也是这两日才总算妥善解决了。彭太傅到底是为了家中和睦,私自出了大价钱,把那远方表妹家的旧舍给加快修葺完整了,那远方表妹一家从彭家搬了出去,彭家自然也就清净了。

彭太傅那花的大价钱,还是朝他借了不少呢。

彭太傅在范太傅身上看了看,眼中含着警告。闻衍端坐上首,把他们的小动作看在眼中,却什么都没说,彭家的事这中间想来是定有些隐情的,但他却没这个心思去探究臣下家中,让人事无巨细的禀报。

闻衍点点头,同他们说起了正事:“朕打算为皇长子挑几个伴读,不知两位太傅可有人选?”

彭、范两位太傅在宫中多待了片刻才出了宫,二人刚出得宫门,还不曾上轿离去,被乌大人先一步给拦了下来。

乌大人朝他们抬手:“两位大人可算是出来了。”

彭、范两位太傅面面相觑,范太傅开了口:“乌大人,你不是已经先出宫了吗,怎的还不家去?”

乌大人忍不住苦笑,他方才想了一路,实在不知天子到底是何含义,更不知天子到底是有意提拔谁,天子虽只一句话,但身为下属,哪里敢不把事情办妥当的?乌大人想不到,只得求到了彭、范两位太傅身上来,想得他们指点一二。

别人许是不知道天子含义,但他们二人身为陛下心腹,是天子幕僚,对陛下的意思是肯定知道一二。

乌大人方才胡思乱想的时候,也想过数种可能,“…莫非是哪家娘娘家的?”

陛下曾经严令不让这些皇亲们走后门,甚至还为此发过大怒,发作过他们,莫非如今是不好出尔反尔,损了天子颜面,给他们暗示,叫他们先上奏?

第153章

乌大人会这样想也是正常的,帝王下令,向来是雷霆迅速,独断乾坤,也只有那等事关天子颜面,叫天子不好开口的事才需要转几个弯,暗示他们这些下属,由他们开口上折,转述着天子原本的意思。

当今只是提了一句半句的,听在乌大人耳里模糊,分不大清楚,也不知道天子究竟是何意,只能在心里胡乱猜测,乌大人方才在宫外候着彭、范两位大人出宫时,心里还猜测了许久如今宫中的情形。

乌大人想着近日得宠的后宫娘娘,想了许久,把宫中所知的宫妃都细细想过一回,却也没听过从宫中传来的哪位娘娘格外得宠的,往前的高位嫔妃们位份不变,下边的娘娘要是得宠,早早就会有消息从宫中传出来了。

乌大人想来想去,最后只把目光放到了皇长子的生母,宫中的德妃娘娘身上,倒是这位娘娘的恩宠荣宠不衰,恩赐加身,到如今也不曾有哪位宫妃能越过她去,何况其她娘娘的娘家大都不差,德妃娘娘的娘家江陵侯府虽也不差,但真正要说能接替的人物却是没有,钟家出了那侯府的名声,其他都是拿不出手的。

且不说早几年钟家通了吏部的路子,他们还往上边递了折子,最后叫天子大怒,连他都被狠狠骂了一回,说起来倒是正符合这种情形。乌大人不好直言问是不是缀霞宫那位,只得模糊说过去。

彭、范两位大人瞧乌大人拱手作揖的姿态,到底同在朝为官,见乌大人这般,也不好一口回绝,只给他点了点:“陛下不是说过了么,既并非定要挑那外放多年之人,乌大人照着陛下这意思做不就得了。”

乌大人心里弯弯绕绕了一大堆,听见他们的提点,楞了楞:“就、就这样么?”

这话最简单的意思就是挑些近年外放的官员,乌大人哪里不知道这个意思的,只是在朝为官,尤其是到他们这等位置的,上位者一句话都是要延伸出多种意思来,如此才能在朝堂上百般周旋,哪里会去相信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

彭、范两位大人已经说过了,便不再出言提醒,朝乌大人抬抬手:“话已经说了,如此我们便也该家去了。”

两位太傅府上相隔不远,外边家中轿子已经等候了好一会了,两人便就此上了轿子,反倒是乌大人站在原地,脸色变换许久,最后才终于下定了决心,也跟着上了轿子家去了。

闻衍听到人禀报,轻笑一声:“这些人,就是想得太多了。”

诚然天子说这话背后深意远不止于此,但那是天子该考量的,同吏部尚书乌大人说这话却并非有其他的意思,哪里知道这乌大人会想这般多的。

杨培从外边端了一叠点心来,给天子手边的茶盏续了茶水,奉承着:“大人们所思所虑虽深远,但哪里及得上陛下半分的,要奴才说,陛下才是当真英明无双,一句话便镇住了大人们。”

但要杨培说,倒也不能怪这乌大人想得多,毕竟莫说是乌大人,便是他们这些长年累月伺候在跟前的,又有谁不是对天子的命令再三斟酌呢?

连他们都如此揣度,生怕会错了意,一句话掰开仔细思索,乌大人这等前朝大臣,走错一步便会失了帝心,更是不敢放松的,倒也是能理解,但这等话却是不能放明面上来说的,帝心本就难测,若是能揣摩到天子心思了,恐怕更会惹了天子不悦的。

闻衍就着茶喝了一口,今日朝上头一日,先开了大朝会,接着又召了大臣们商议国事,现下放松下来,腹中倒是有两分饥饿,闻衍拿了一块糕点入口,刚细细尝了尝,顿时放下来:“这是哪里送来的?”

杨培脸色大惊,忙回话:“陛下,这是膳房刚送上来的,莫非有何问题不成?老奴方才在殿外已经查过了。”

敢放到御前来的,都是被检查过的。

闻衍敛下眉眼,嘴角抿成一条缝,杨培连忙召了人进来问话,他寒着脸发问:“这玉雪糕是怎的回事?膳房哪位御厨做的,莫非不知陛下口味不成!”

下边跪着的宫人结结巴巴的:“回、回公公,这是,这是德妃娘娘亲手做的。”

德妃往御前亲手做饭食糕点不是头一回了,膳房那边还特意收拾了一间小厨房来,专供她有兴致了做,这一叠糕点便是今日刚做的,膳房送来时,倒也没特意的嘱咐说是谁做的,也没特意往杨培跟前禀报,杨培还只当是膳房的御厨做的。

涉及到德妃,杨培愣了楞,这事他做不得主了,先挥挥手叫人下去,这才朝着天子迟疑起来:“陛下,你看?”

闻衍朝他努努嘴:“赏你了。”

杨培心头一跳,但还是咬牙应承下来,做出平日接了赏赐时的欢喜状来:“是,奴才多谢陛下。”

杨培身为天子的心腹大总管,这满宫的御肴便没有他没有尝过的,便是私底下的孝敬,膳房送来的膳食也是挑好的送,养得他嘴刁着呢。

德妃娘娘往日送来的菜肴杨培也是尝过的,虽比不得膳房御厨们做的,但也算得上可口,如今连陛下尝了一口都不动了,可见德妃娘娘做的这叠糕点味道,但天子有赏,杨培只得欢喜的接了下来,捡了糕点送进嘴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