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节(1 / 2)

加入书签

杜平满不在乎道:“我倒不在乎丢不丢脸,不过被人堵在门外,就不知道冯家的脸面还在不在。”她咧嘴一笑,“祖父知道会不会打断你的腿?”

冯瑛之一声不吭向外走去。

杜平本以为他会在外面被纠缠好一会儿,哪知道半柱香时候都不到,冯瑛之就疾步走回来,停步在她面前,眼睛发着光。

杜平将他从上到下打量一边:“有好事?”

冯瑛之故作矜持地缓缓颔首。

杜平笑道:“那位芳姑娘怀了你的孩子?”

冯瑛之脸色立马转青,斥道:“你脑子里装的什么?说了只是听戏。”

他不再打哑谜,省得她下一句猜出更离谱的事来。他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赞道,“你那个朋友,叫陈千瑜的那个很聪明,她消息传不到你那里,就通过我来传达。”

信函递到杜平手上。

里面内容跟她预料的相差无几,元青在南越出事了。

船队的确顺利抵达南越,也跟张天那边交上头。一开始,张天分外热情,完全一副看到老朋友的模样,二话不说就同意退还商船,给足元青面子。结果,就在元青准备带队离开的那一天,船队还未离开南越,就发现船板漏水,然后南越境内的消息被张天封锁。这一行人至今生死不明,下落不清。

杜平看完,脸色极其难看。

冯瑛之在她看的时候也瞟了两眼,一字不落地都看清楚了。

杜平捏紧信纸:“我至少得知道,江南那边接下来打算怎么处理……”直接带兵杀过去?还是派一两个斥候去打探?她不信张天能密不透风封住所有消息。

冯瑛之察看她神色,问道:“要去黄昌元那儿问问?”

杜平沉默不语,自嘲一笑:“他会说实话?问他还不如问我母亲。”

冯瑛之凭着对她的了解判断道:“可是你并不想去问你母亲,你觉得没用。”

杜平垂眸,没应声。

冯瑛之见不得她这幅模样,抬手拍了拍她肩膀,朝她一笑:“那还有一个法子。”

杜平猛然抬头,神色中带着希冀。

冯瑛之抬手一个响指,眨眼笑道:“夫人可想出去游山玩水?比方说江南啊南越啊之类的地方,多远多久都行,为夫一定舍命相陪。”

虽然一定会有人反对,但他想满足她的愿望,所有愿望。

第141章 永安,我喜欢你,我想……

冯瑛之拿出对付父母和祖父最熟练的一招,先斩后奏。

桌上放着一封留书。

出门在外,最不能缺的就是钱财。他塞上几张数额最大的银票,再随便挑拣几件常穿的衣服装成一个轻便包裹,然后带着自家夫人骑马出行。

一路上,杜平有一眼没一眼地瞅着他看,意味深长道:“这么一套下来很熟练嘛。”

冯瑛之决定不去理她的小调侃,直接把这话当成夸奖听,笑道:“小时候梦想仗剑天涯,即便后来长大了,我也一直羡慕黄昌元的活法,男儿不该被圈在小小京城一地,就该走遍五湖四海,见过繁华寂寥,才不枉此生。”

杜平听到”仗剑天涯“就噗嗤一笑,她想起小时候的事,低头勾唇:“你那时候是个病秧子,惹人厌得很。”

她和瑛之相知相识之前,也见过两次。那时候两人都是小孩儿,她已臭名昭著,他却身娇体弱。每一回母亲都耳提面命,不准闯祸,不准欺负瑛哥儿,那孩子身体不好禁不住你的拳头。

搞得她半步不敢靠近那个“娇弱”小孩,生怕对他大声点说话就惹来长辈一顿揍。

冯瑛之也想起那时候,笑道:“挺好,迟点认识也挺好。”

杜平扬眉,表情似在询问此话怎讲。

冯瑛之摸摸鼻子:“我小时候不太像样,你肯定不喜欢。后来年岁渐长,看得多了懂得也多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与人说话。”顿了顿,他展颜一笑,“永安,能在最好的年华认识你,让你看到最好的我,这样就很好。”

杜平老脸一红,不自在地移开视线。

冯瑛之就喜欢看她这表情,百看不腻,他笑得更开心:“要不要过来,跟我共骑一匹?”

杜平不看他:“滚。”

冯瑛之哈哈大笑,嘴巴越说越没个把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今有红颜相伴千山万水,此生无憾。”

杜平瞪过来:“谁是红颜?”

冯瑛之跌倒得十分快,指着自己的脸:“当然是我了,好看吧?我陪着你千山万水呗。”然后继续捧场夸她,“前两句自然是说你,咱们永安郡主可是有大智慧的人,到哪里都不愁知己。”

脸皮厚如杜平,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被这个京城交友最广泛的人这么夸,总感觉在听反话。她咬唇沉默片刻,决定还是把话说破。

这几日两人相处下来,她一直觉得怪怪的。

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说不出的感觉。

她以前睡觉,是一沾枕头就睡着,可这两天,一想到旁边躺着这个人,她只敢背对着他睡觉,即便这样,都要闭着眼睛数好几千只羊才能进入梦乡。

想到接下来一路都是跟他单独相处,谁知道这家伙还会说什么做什么……她顿觉得很长一段时日都得苦尝失眠煎熬。

睡不着觉太难受了,她决定不再憋着,跟自家夫君藏什么话?

杜平红着脸,盯住他问:“瑛之,你是不是后悔洞房那晚的选择了?”

这话问得堪称露骨。

冯瑛之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一般,两只眸子一瞬不瞬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