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40章 他想满足她的愿望,所……

凤阳城内某处暗室。

屋中密不透风,连一扇窗也没有,空气中透出阴暗潮湿的气息,还隐隐带着血腥味。低头望去,地上干涸血迹随处可见,甚至还有被踩烂的碎肉痕迹。

横竖交叉的巨大木柱上绑着一个男子,伤痕累累,十根手指都被戳穿,深可见骨,看上去触目惊心。

此人呼吸微弱,脑袋无力地垂落肩膀。

另一个男人坐在屋中唯一的木椅子上,神色平静地观看眼前惨象。

两个行刑的下属恭敬地面朝他站着,似在等待命令;身后则站着两个大汉贴身保护。他斜倚椅背,手肘撑在扶手上,黑眸深沉,忽漫不经心地笑了笑。

他一笑,顿时满室生辉,仿佛产生阳光倾洒碧湖粼粼的错觉,动人心弦。

曹子廷嘴角轻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被绑住的男人动了动,口齿模糊不清:“我……我不……知道……”

曹子廷惋惜地叹一声气,不以为意地抬了抬下巴,对下属们示意。

室内顿时一声惨叫,犹如鲜血尖锐地划破黑暗。

他始终静静看着,面不改色。

正在此时,外头传来脚步声,有个下属咚咚敲门,低声道:“门主,有客来访。”

曹子廷手指捻了把被溅到的血珠,漫不经心问道:“是谁?”

“元青。”

曹子廷脸上一怔,微微垂下眼眸掩去情绪,吩咐道:“让他先等着,我去换身衣服。”

他跨步向门外走去,低头扫了眼袖口上血迹,还有鞋面沾上的脏污,顿了顿,不知怎的又改了主意,转身朝另一方向前行,“罢了,没必要,我这就过去。”

楼上的书房与地下的暗室有着天壤之别。

书房内明亮通透,一尘不染。四周都是书柜,各类书籍都整齐排列在每一层格子,将整间屋子都塞满。若来个不明细里的人,还以为这是哪位文学大儒的书房,浓郁的书卷气跟洪门这种粗鲁的门派扯不上半点关系。

元青安静地站在书柜前,沉默端详。

离开灵佛寺后,他就没再剃度过,发梢最长的地方已经够到了耳朵,配上他清秀面容,透出几分青涩稚气。

他一直都是这个模样。

无论经历过什么,五官自始至终都透出一股干净气息,仿佛天下间没有人或事可以影响心境。

浴血奋战,尸横遍野时,他是元青。

无家可依,四处漂泊时,他是元青。

财富权位诱惑不了他,美人如玉也可以无动于衷,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从未迷途。

曹子廷斜倚门旁,盯住他的侧影看,想起当年寺中主持曾说,元青是他见过最有慧根的弟子,日后必成大器。那时候大家听了都不服气,如今来看,主持这话倒是不假。

“你以前就喜欢看书。”元青早察觉身后有人来了,也辨出来者何人。他并未转身,抬手去摸书皮,“这些书你都看过?”

“没有。”曹子廷回答很快。

元青收回手,转身朝他望来,目光清澈见底。

曹子廷看他一眼,下意识避开视线,淡淡添了句:“太忙,没空看。”

待他靠近走来,擦肩而过时风中传来一股淡淡味道,元青蹙眉,退后半步:“你身上有血腥味。”话一出口,目光也将他从上到下打量一番,停驻在袖口上,久久不动,“你和人动手了?”

曹子廷似笑非笑,俊美无俦的面容上透出嘲讽:“明知故问。”

元青霎时沉默下来,他只是看着他却不说话,目光却沉甸甸压着重量。

曹子廷只觉烦躁,半是解释半是推诿地说了句:“弥河整天往这儿塞苍蝇,我总不能傻站着不还手。”顿了顿,嘴角勾起笑,“毕竟,我已不是当年寺里的元源,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师兄,我已有足够能力自保还击,无需你担心。”

元青轻声:“子廷,别因私人恩怨连累整座城池,这些日子,不少百姓牵连受伤,他们是无辜的。”

曹子廷听了只觉可笑,他这位悲天悯人的师兄从来不了解凡夫俗子的痛苦,高高在上俯视众生。他眼尾上挑,拉长了语调:“可是,我一看到弥河那张脸就想杀了他,控制不住自己,你说怎么办?”

元青沉默,他没有资格劝他忘记仇恨。

这一刻,他骤然想到,当年郡主下决定时是否也是两难。

他闭了闭眼睛,当年的情形犹如走马灯在眼前闪现,他嘴角溢出一丝苦涩。

是啊,她一直都很难。

曹子廷笑了笑,语调里带上说不明道不清的复杂情绪,缓缓开口:“以郡主的聪颖会猜不到如今的情况?她分明可以预料,却还是把弥河派来凤阳掣肘我,呵,”他垂下眼眸,一根一根擦拭手指,想将暗室中沾染的血迹彻底擦干净,“你怎么不去京城劝她?”

元青继续沉默。

曹子廷抬眸,眼尾染红:“只要她把弥河召回去,什么破事都没有。”

元青:“是你先背叛她。”

曹子廷盯住她:“是她先赶我走。”

元青叹息,言谈间带着自己也没注意到的偏心:“子廷,设身处地想,你若处在她的位置,也不可能放任你和黄家摘走她这两年在江南种下的果实。”

曹子廷沉声,还是那句话:“是她先赶我走。”目光如炬,带着刺破一切的锐利,“如果她后悔了,让她亲口对我说,我等着。”

元青轻声:“何必呢?郡主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相反,当年是她包庇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