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章(1 / 2)

加入书签

人缩了缩脑袋,回到屋里,用手擦了擦眉间的雨。

江逸白已经穿好衣裳,唯有头发还散着。

咱们下去吃点东西就动身罢。容煜见江逸白该没有动作,问他道,愣住了?

江逸白摇了摇头,把枕畔的发带拿在手上,看了许久才问道:陛下可以帮我束发么?

束发?容煜愣了一愣,看了一眼江逸白手上的发带,没有回应。

就一次,好不好。

江逸白的语气带着些请求,长成江逸白这个样子,一般没有太过分的请求旁人是不会拒绝的。

想起这么多年仿佛真的没有给江逸白束过发,容煜便走过去拿起了桌上的木梳。

坐下罢。束发而已,很简单的事。

江逸白很高兴,除了若水,还从来没有别人为他束过发。

铜镜中的人容貌有些模糊,远不如亲眼所见的俊朗。

容煜握住一缕头发,用桃木梳轻轻梳理。

青丝流于指尖是很顺滑的感觉。

一梳到底,二梳到白头。

容煜记得父皇给母后梳头时说过的话。这样的时光总是让人眷恋,哪怕一生都不嫌长。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一个无情的来了机器ovo

悄咪咪推一下自己的预收《摄政王掉马之后》,感兴趣的大宝儿可以去专栏收藏一下。

感谢是江槿呀的地雷~

第80章

好了。

在江逸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容煜已经梳好了。

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系在脑后,因为发带够长而垂下来显得并不太招摇。

怅然若失的感觉,江逸白以为能梳好一会儿的,没想到这么快。

怎么还不起来。容煜问了一句。

以往这人动作还挺快的,今儿早上是怎么了,磨磨蹭蹭的。

臣舍不得。

江逸白近来总是很直白,弄得容煜都觉得不好意思掩藏自己的心思。

又不是就这一天。

真的?江逸白的眼睛亮了一亮,像是落了星星。

嗯。容煜点了点头,江逸白这才起了身跟他出去。

.

楼下角落的桌子,张翎等人已经到齐。

早点是梅子汤和炸油糕。

苏音见容煜下来,忙为容煜盛了一碗汤。

炸油糕中间是有糖心的,虽然好吃难免会腻,梅子汤正好解腻。

今日想去的地方有两个,青梅坊和城南的翠竹庵。

这白衣人在南岭破为有名,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银钱,唯有从前卖药时才能转些银两。

这两个地方是那白衣人常去的,近来也一直有他的消息从附近传来。

为了节省时间,容煜打算让几人分成两拨同时前去。

江逸白和苏音不能同行。容煜的意思是江逸白带着张翎去青梅坊,他与顾云、苏音一同去翠竹庵。

不能与容煜同行,江逸白心下自是不大高兴,特别是容煜还带着苏音。但仔细想想容煜这么分有也有道理,便没再多言。

见不到容煜,江逸白便问容煜能不能带着他的玉佩。

想来不过一日,弄得跟要别分许久一般。

玉卿这几日安静得像是不存在。为了让江逸白心下有个安慰,容煜便将玉卿暂时放在江逸白手中。

动身时,外头的雨势小了一些。

撑着着油纸伞走在石板街上的感觉不算太差。

苏音是自幼在南岭长大的,一边走一边为容煜讲解南岭的风土人情。

再走远一些便是河道,河道两畔有店铺和人家。

苏音租了一条船,三人上了船,两侧的店铺中有不少人往船上看。

因着上次在苏音与顾云在南岭出了名,这次两人出门皆带着斗笠。

翠竹庵住着不少尼姑,因为路途远又没什么钱,所以大多数的郎中是不愿意过去的。那白衣人愿意给尼姑们看病,却不收银钱,当真是个大善人。

苏音叹了一句,以往在烟花之地往来都是银钱关系,这白衣人所行当真不俗。

顾云闻言,不由笑道:想来也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不然靠什么吃饭。

这话是实话,有些东西往往是自个儿有的不能再有,才会如此看淡。

两人聊的热闹,耳畔除了流水便只剩人声。

容煜并不在意这白衣人的为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他认定的,无论旁人说什么皆不会动摇。

小船随流水,一路到城南。

顾云给船家结了钱便先行上岸查看了一番。

容煜下船之后顺道扶了苏音一把。

夹岸有竹林掩映,冬日里的竹子不太翠,颜色灰蒙蒙的。

翠竹庵离这里还有不短的路程,几人加快脚步直奔目的地。

南岭这地方繁华的很,一路走来总是能看见街道两旁的商贩。

糖葫芦!

新鲜的鲤鱼

诸如此类,叫卖声不绝于耳。

容煜走在街道上,忽然在一处小摊前停下了脚步。

扁平的竹筐上是用藤条和草叶编制的小玩意儿。

小手镯,小竹篮,小蚂蚱

容煜的目光落在那只精神的蚂蚱上。

早年间跟着将士们一起种地,常常在田间见到这东西。

绿的,黄的,蹦来蹦去有趣儿的很。

这个怎么卖?容煜问了一句。

小贩见容煜的打扮不凡,只道:一个三文钱,好事成双,您要是买一对儿,我算您五文。

买卖人喜欢吉利话。

这东西原是不值什么钱,容煜听小贩这么说,索性买了一对儿。

顾云付银子的时候还有些疑惑,何时如此有童心了。

三岁小孩儿喜欢的东西,没想到容煜也稀罕。

瞧着挺精致。

容煜记得江逸白从来没有好好去宫外逛过,他要把这两只草蚂蚱送给江逸白。

东西被装进腰侧的锦囊之中,几人才继续向翠竹庵去。

雨还在下,没有要停的势头,几人到翠竹庵时外头没什么人。

顾云敲了敲紧闭的大门,来开门的是个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尼姑。眼睛很大,睫毛也很长,圆圆的小脸上嘴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小尼姑看着他们,躲在门后面道:今日翠竹庵打伞,不开门。

我们不是来上香的。顾云道了一句。

那是来做什么的?小尼姑问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