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章(1 / 2)

加入书签

钟疆感叹:你们是没见过,那口气,和老大护着南哥儿时一模一样。

所有人:

***

和若水书院约定的日子到了!

要开始送餐了!

若水书院整整三百名学子,不仅有四五岁的孩童,也有二十余岁的青年,倘若一份份分好送过去,不仅不好打包,还没办法确定饭量。

司南想了个主意,像郡王府那样,把菜和饭用木桶装着,直接运过去,到了那边再分。

书院里有现成的碗筷,学子们吃完后有专门的杂役收拾清洗,这样大大减少了司南的工作量。

他一早就给崔家寨送了信,崔木头加班加点地做出来十余个大木桶,并整整十辆外卖车。

司南设计的外卖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差不多,依旧没有链条,只在前轮安了一对脚蹬子,由前轮带着后轮走,虽然费劲些,怎么也比跑着方便。

更何况,村里的年轻小伙有的是力气,拉风的脚踏车一骑,一个个美得简直要飞到天上去。

一路上,十来个年轻力壮的少年一阵风似的往前蹿,崔实骑着老旧的三轮车吭哧吭哧地跟在后面,嘴上气恼,心下却暗自欣慰。

从前司家寨是汴京以南最穷的村子,再加上祖上是山匪出身,名声一直不大好,稍微标致些的小娘子都不愿意往他们村嫁。

这些天,司家寨又是三轮车,又是脚踏车,当真出了好大的风头。

如今,又有这么多年轻人到汴京城送外卖,旁边几个村子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村民们不知道送外卖是干啥的,反正就觉得高大上。短短几天,已经有三个媒婆到崔家寨来说媒了。

崔实知道,这一切都是司南带给他们的。自知没什么可报答的,只能多出力气、尽全力帮他。

到了玉堂巷,司南都准备好了。

三桶煎饺,不是随意堆放的,而是一层层用竹篾隔开,每层放上百余只,总共下来正好是一千只,九百只给学子们吃,另外一百只送给书院的先生。

除了煎饺,还有金黄的韭菜盒子,掺着鸡蛋和木耳,还有咸香的小虾皮。

最近唐玄极爱这一口,司南下意识就做了。给书院送去六百张,剩下一碟温到锅里,唐玄下了衙就能吃上。

配菜自然是火锅。

这个要麻烦些,不能放那些容易变软、变味的绿叶菜,司南便做了些豆腐、豆皮、面筋、腐竹之类,外加竽头、笋块、腊肉、羊肉、鱼丸、虾丸,既入味又营养。

底料五种都有,连同配菜足足装了十桶,到时候让学子们自己选。

除此之外,还有软糯的蔬菜粥、鱼肉粥、豆绿汤,又装了几桶。

桶不算大,一来不会太重,二来方便分发。

因着是第一天,司南特意多做了些,想看看哪个吃得最多,以后就能着重做哪样。

一心学塾那边也改成了这样的法子。

尽管有了若水书院这样的大户,司南也丝毫没怠慢那群小郎君,虽然只有十份,却和从前一样用心。

脚踏车后轮上面有个挡泥板,两侧各挂着一个竹笼子,用木楔固定好,跟焊上去的一样结实。

装饭的木桶和竹笼是配套做的,放进去刚刚好,不晃不颠,即使装些汤汤水水也不会洒出来。

十个精精神神的小伙子,每人拉两桶,往巷子里一排,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崔实却老大不放心,去书院的路可记牢了?教你们的话还想着没?脾气都收一收,别毛手毛脚的,那些都是金贵人,将来是要做大官的,可不能冲撞了!

小伙子们不住点头,实际心早就飞远了。

司南笑道:实哥,没必要这么紧张,到底是第一天,就算出些岔子,山长那边也会谅解。

那可不成!你好不容易得来的买卖,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司南笑笑,没那么严重。

崔实叹道:要是有个熟人带带就好了。

不单是带路,还有汴京城的人情往来、言语忌讳,他们这些村子里出来的,露怯是小,万一得罪了哪个贵人,那不是给司南惹麻烦吗?

正发愁,就见巷子那头过来一个人,远远地就下了马,朝着司南挥挥手。

司南一笑,钟哥来了?

钟疆笑着点点头,不是说今日开始送外卖吗?我想着过来试试,老大就准了假。

司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那日就是随口一说,可别带累了你的名声。

钟疆摆摆手,什么名声不名声的,南哥儿可能不知道,我也是农户出身,村子离着崔家寨不远,若不是撞了大运遇见老大,怎么也不可能进皇城司。

即便进了,也不适应。

天子近卫多是官家子弟,要么祖上有从龙之功,要么三族六亲在朝为官,更有唐玄、赵兴这样的宗室子,他一个农户家的穷小子,若不是唐玄护着,根本没法混。

不说别的,单是同僚们出去吃了饭喝个酒的开销他就应付不来。

偏偏钟疆做人实在,不是那种光占便宜不吃亏的脾气,因此这几年下来,虽说赚得不少,却也没为家里置办过什么。

如今他刚刚成亲,嫂子又有了身孕,弟弟眼瞅着也要娶媳妇,他早就想攒些钱,把家里的旧房子翻盖翻盖,也算尽些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

相比之下,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话钟疆没遮掩,笑呵呵地同司南说了。

不仅司南对他印象更好,崔实在旁边听着亦是连连点头。

十几个小伙子,看着他俊朗又大气的模样,更是心生敬意。

有他带着,大伙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钟疆跨着马在前面带路,小伙子们骑着脚踏车整齐有序地排成一列,一个个意气风发。

路人纷纷侧目,只觉新奇。

司南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宣传机会?

每辆脚踏车上都插着一面红彤彤的小旗子,用极大的字体写着:司氏火锅店,玉堂巷第六户,开业大酬宾!!!

三个感叹号加粗加大。

为了照顾那些不识字的,小伙子们骑上一段就要喊上两嗓子。

钟疆见他们喊,也跟着喊了起来。

小伙子们顿时心气更大,嗓门更亮。

这下,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玉堂巷第六户开了家火锅店,可有排面了!

更有那知情的,神秘兮兮地说:可不止排面这么简单,你知道人家门楣上的匾额是谁写的吗?

谁?

龙椅上坐着的那位!

你就吹吧!任谁听了,都不敢相信。

不信自个儿瞅瞅去,匾上盖着印呢!

就这样,司氏火锅店正式迎客的第一天,门槛就差点被踩烂。

司南想到了客人不会少,却也没料到有这么多。

淡定,不慌。

南哥早有准备。

槐树分分钟叫来一帮小伙伴,都是从前在无忧洞结识的,如今被官府暂时安置在善堂。这些少年大多超过了十二岁,不能一直在善堂待着,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赶出来找活干。

司南一早就惦记着这件事,让槐树跟他们打好了招呼,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活计,就来火锅店帮忙。

原本出于善意,没想到,到头来竟是孩子们给他救场。

这真是

太爽了!

看着一桌桌满满当当的客人,司南眼睛里全是小钱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