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1 / 2)

加入书签

于是,活就落到了大徒弟乐原身上。

乐原:我只有九岁,我好累。

乐原学得最好的术法是水系术法和风系术法,至于用途嘛,可想而知。

虽然有仙魔在世,但是在没有刻意插手的情况下,凡间的生产力发展同历史上是一样的。

唐无易带着徒弟们周游列国,他是仙人之体还没什么,小孩子总是要吃喝拉撒的又不是二次元啦,更衣不是很正常的嘛!凡间目前所处的年代,就算他想大量地补充物资,也不是常能买到的。

所以出身公族的几个徒弟,硬生生地被他逼成了奶爸。

多数时候都是让徒弟们认真修炼,只在这些小方面才让弟子们尤其是最长的大徒弟乐原有事服其劳的唐无易,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良心痛。

唐无易的想法,要是让那些专门下山上杆子收徒的仙人们知道了,非得被骂个狗血淋头不可。

一般来说,这个世界的师父,只要对外承认了徒弟,都是很护短的。

弟子做错了事都不认为是自己徒弟的错,更不用说这种动用童工的活了。

典型的代表人物,太乙真人。

徒弟自己私自拉弓射杀了倒霉蛋石矶身边的童子,这人就干脆地把石矶也给做掉了。

像太乙这样,徒弟要星星就给星星,要月亮就给月亮的师父,还是有很多的。

至于生活起居这种小事,不是有童子吗?

相比之下,唐无易这个剥削徒弟的人,就显得非常另类了。

要是被别的仙人看见,估计不是用鄙视的眼神看他,就是用怜悯的语气问他连个伺候的童子都没有或者连点化精怪作童子的能力都没有了。

唐无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带着徒弟徒步丈量天下土地,这一元里,做这件事最出名的,就是唐三藏和他的奇形怪状的三个徒弟和一匹马,鉴于玉龙三太子也称唐僧为师父,就算没有法名,唐无易也当他是唐僧的徒弟。

大家都在凡间,大家都姓唐(江流儿:???),唐僧能带四个徒弟,那唐无易带四个弟子周游列国,也不是问题嘛!

至于他目前所处的时代比唐僧早上几百年,咳,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

唐僧又不能追上来朝他要版权费!

嗯金蝉子也不可能。

唐无易的几个徒弟都是出身各国公族,不管是大贵族还是小贵族,反正是贵族就对了。

不过,还在襁褓里的这个小徒弟,他的身世就有点特殊。

他是唐无易去秦国的时候,别人送的。

要不是送孩子的人在历史上也有些名气,而且和龙族有关系龙族态度那么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得了人家的好处,总得给点面子的唐无易才不会收下小婴儿当徒弟呢。

收个软萌听话又不用解决喝奶和那啥如厕问题的徒弟不好吗?【震声】

但是呢,人家还非就上赶着把娃给他送来了。

这位被送来的小婴儿叫秦穆,秦国人,嬴姓秦氏。

如果这个时代有双国籍的话,赵穆小婴儿应该是东海和秦国的双国籍。

是的,秦穆,他是个混血人,人龙混血,主要特征偏向于人。

秦穆的爹娘是对名人,萧史、弄玉。

萧史的具体身份是啥,唐无易不感兴趣,只要知道他最后是和他夫人也就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一道离开的就是了。

据说萧史和弄玉升仙的时候,场面很不凡,龙凤为坐骑,他乘龙,弄玉乘凤,一道登仙。

萧史是龙是人,对凡人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他都是仙嘛!

但是对仙神来说,这还真是个问题。

龙族在仙人排行链里,本身就属于底层,西游记里头,泾河龙王,不就说被宰就被宰了嘛!

那个能预测雨滴的算命先生,知晓消息比负责降雨的泾河龙王还早,不管是他坑人还是他与龙王斗气泄漏天机,总也有一部分责任吧?

结果,龙王倒是被宰了,算命先生怎么样却没提。

真是想想就让龙落泪。

然而龙族内部,还有鄙视链。

真正的龙子龙孙鄙视血统不纯者,血统不纯的则鄙视那些蛟、螭之类的伪龙族,之后一链一链传下去,总有龙能找到鄙视对象。

秦穆同学,就属于龙人混血还混得不平衡,表现出来的都是人族表象的那一种。

秦穆还有个哥哥,这血混得就比较好,偏龙族,也能修炼龙族的功法。

但是像秦穆这样,龙族收藏的功法就没多少适合他的。

按照正常的修仙文的剧情来看,秦穆应该是拜入修仙门派放在这个世界就是三百六十旁门,或者三清的道门正宗但是,这个世界的发展就不是正常的修仙文啊!

道门正宗的仙人们,连同为人族却修的是旁门而成仙的那些仙人都要歧视一番,更何况是有被毛戴角之辈血统的混血?

秦穆血统偏向于母亲,连姓也是跟着母亲姓的。

秦穆他娘弄玉怎么说也是秦穆公之女,在人间也是有身份的人,当然要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出路。

鉴于人间这里,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秦任好都离世许多年了,现在秦国的君上会不会认这门亲都不好说,于是乎,唐无易就收到了龙族送来的小婴儿。

本来龙族是给配了仆人的,但唐无易嫌陌生人跟着烦,就都赶走了。

他自己倒没觉得什么,被迫和师父一起承担起养小婴儿重任的三个徒弟:#%@%¥,为什么!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先行

乐原觉得师父脑回路有些清奇。

他是个尊师重道的孩子, 轻易不会说师父的坏话除非忍不住。

当今之世,周天子权威日下,几乎成为许多公侯心中公认的摆设。

列国互相征伐,战事频繁, 但是丝毫不令人意外的一点, 就是列国之间还有个鄙视链。

大国鄙视小国, 爵位高的鄙视爵位低的, 武力强的鄙视武力弱的。

在这堆鄙视链里,明明是仅有的几个公爵国的宋国,却非常神奇地位于底端。

好吧, 其实也不难理解。

谁让宋国是商之遗民的国家呢?

在一堆的姬姓诸侯里, 子姓的宋国简直不要太显眼啊!

宋国有许多礼法还采用是商代遗制, 但是有一点, 却和许多姬姓诸侯国一样。

那就是公族干政, 世卿世禄。

公族, 也就是各国的宗室, 公子公孙们的后代。

各国的国君们, 生下的子嗣只有一个能继承君位,但是其余的子嗣, 成为卿之后, 也能拥有自己的封地即采邑。

乐原就出身于宋国戴族的乐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