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1 / 2)

加入书签

然,狸猫换太子一事已真相大白,自当还君正身,以告天下。在此,顾希正式改名为南秉希,并册封韶华长公主和南继侯之嫡长子南秉希为固郡王。着韶华长公主府改名为固郡王府,昔日韶华长公主之封地由固郡王继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果宣旨的人不是杜清则,如果他们这些人不是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实在是难以相信这事情还有这等翻转。

难怪那个少年不,难怪固郡王那么担心明珠郡主,原以为两人有染,原是龙凤胎兄妹。所以说,之前明珠郡主掉进湖里,南秉清无动于衷,原来他们不是兄妹啊。

在场的人,脑补的很,

其实那会儿南秉清也很是担心,只不过他不会游泳。可在别人的脑补中,他没有救明珠,就变成了他不关心明珠。

南秉清是南继恩的私生子,但这件事说出来,对南继恩的名声不好。所以皇上下旨中,特指他只是民间寻常的男婴。

一时之间,大家都在窃窃私语。

同时,又对固郡王这个人充满了各种想象。毕竟他身陷逆境,直接抱着明珠离开东兴侯府,而去了皇宫,这等胆识,非寻常人所有。

尤其是闻落和杜明元,这两人惊呆了。对闻落来说,顾兄弟成了表弟,他是惊喜的。对杜明元来说,原来他说的寻找妹妹这是真的。

却没有想到,他还有这般大仇。

东兴侯府的老夫人久久没有回神,但她双眼红润,捂着自己的嘴几乎要哭出声了。

世子夫人道:难怪我觉得这少年有些眼熟,原是那双眼睛,那双挑花眼像极了世子、也像极了公爹,如今想来,怕是遗传了姑姑。

第三十二章 顾希要嫁妆

杜清则宣完圣旨,来到老夫人面前:今日乃老夫人七十大寿,又找回曾孙,真是可喜可贺。

祝老夫人生辰快乐。众人异口同声道。

要知道昔日闻月虽然是老镇北侯夫人,昔日南秉清只是闻月的孙子,而闻月只是老夫人的庶女。而今日的固郡王是闻静的亲孙子,而闻静是老夫人的嫡女,这庶女的孙子和嫡女的孙子,自然是不同的。一个身上没有老夫人的血脉,一个身上可是有老夫人的血脉。

多谢指挥使大人。老夫人道。她的确是很感动,怎么都没有想到顾希竟然是自己的曾外孙,是自己嫡女的血脉。想到那日她对顾希并不怎么客气,老夫人就懊悔的要死。而这一懊悔,她就把二房怨上了,如果不是她们来挑拨,自己又怎么会对曾外孙不客气?

不过这些事情暂且不提,今日是她的寿辰,在场的客人都身份尊贵,他们东兴侯府可是双喜临门,更应该好好的庆祝庆祝。

原本,经过皇刑卫围府的事情,在场的人自当散了各自回家。但是东兴侯出了一个固郡王,又是老太太的亲曾孙,那就不同了。所以那些原本打算离去的人,又给东兴侯府面子,纷纷留了下来。

顾希对老夫人的寿宴并不关心,他只关心明珠的名声,虽然之前的事情他不在,暂时弥补不了,但明珠今天的名声总算是保住了。

顾希和慈宁宫的女官先去了长公主府打扫。

长公主府本来就有女官,虽然韶华长公主去世,但是邵太后还在,所以皇上自然不会动公主府,更何况母亲去世,自当有儿子继承她的产业,所以南秉清往日也会去公主府。偶尔也会在公主府拿些东西,或者办理宴会。

参见王爷。公主府的女官领着宫人前来行礼。公主府突然有了主人,府内的下人都是人心惶惶的。往日虽然有南秉清在,但是南秉清不住公主府,也不管公主府的事情,可现在不同了,公主府马上改名为固郡王府了,固郡王这个主人可是要住在这里的。

顾希的视线瞥过在场所有跪着的人,然后走到前方:今日只安排给大家一件事,将昔日除了我母亲之外的人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去,他人用过的东西也全部整理出来。

诺。

除掌事女官之外,其他人去忙吧。顾希又道。

是。

掌事女官如同府里的大总管,府内的所有事情都是她安排的。

顾希道:把库房打开,把嫁妆单子给我,我要清点我母亲的嫁妆。

掌事姑姑心一紧:王爷,这

不必废话,我也不听废话。顾希道,但凡少一件东西,你说明去处,说不清的,按盗窃公主嫁妆处罚。

王爷,库房的钥匙不在下官的身上。掌事女官道。

在哪里?顾希问。

在镇北侯夫人云灵郡主的身上。掌事女官道,当日公主去世,镇北侯世子是公主血脉,他要管理公主的嫁妆,下官等人不敢反对,但世子那时年幼,所以公主的嫁妆由云灵郡主掌管。

嫁妆可是动了?顾希问。

这动动了掌事女官道,有些是明珠郡主动的,有些是明玉县主动的,还有些是镇北侯世子动的。

可有登记?顾希问

有。掌事女官道。

那就行,随我去镇北侯府。

诺。

镇北侯府

老镇北侯府一巴掌打在南继恩的脸上。南继恩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被自己的父亲如此教训。

你老实告诉我,狸猫换太子一事,跟你有没有关系?秉希是不是你要换的?老镇北侯红着双眼问。

南继恩道:不是,此事与我无关,我也不知道母亲她接着,南继恩跪下,父亲,求您救救母亲。

怎么救?那是公主血脉,而且刚才皇宫里,你娘当着皇上和太后的面,已经承认了。虽然秉希没有死,但是杀人罪是成立的。老镇北侯道,现在人被皇刑卫拿下,皇上的意思很清楚了,他要拿你娘问罪。被皇刑卫抓的人,从来没有无罪出来的。

这一点南继恩是知道的:只要饶母亲一命就好。不管流放到哪里,我都会安排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