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1 / 2)

加入书签

其实继恩有个外室,他以为我不知道,但是我也知道的清清楚楚,那个外室去子留母的事情还是我做的,继恩还以为外室是难产去的。我不忍心把自己的孙子养在外面,所以才有了这个计划。而且,那天公主在生了明珠之后直接就去了,孩子一直在我的院子里,刚出生的小孩儿一天一个样,他根本不知道孩子已经被我换了。

事后,我又告诉他说,外室的孩子一旦被人发现,就是庶长子,这对他的名声不好,所以我把孩子送去乡下了。他也一直以为孩子就在乡下,没有多问。

那个孩子是我叫下人送去乱葬岗的,事后那个下人一直没有回来。我这些年一直想不通,还以为是下人怕了这件事,所以跑了,原来是孩子没有死。

皇上、太后娘娘,这件事跟继恩无关。他对皇上忠心耿耿,对公主又情深义重,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老婆子我心思歹毒,不求皇上和太后原谅,老婆子我这就把命赔给这个孩子。说着,她直接朝着柱子上去撞。

众人措手不及,眼睁睁的看着她跑了过去。

同时,一道身影飞过。

又同时,一个木藤飞出。

原是杜清则到了镇北侯老夫人的前面,阻止她撞柱子。而那木藤,也缠住了她的腰身,直接拉住了她。木藤是从顾希手中出来的,顾希冷声道:你纵然有罪,也要皇上定罪,你这一死,我和明珠的身世岂非是非黑白说不清楚?

接着,顾希跪下:请皇上为我做主。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世,但是他证明了南秉清的身世,只要南秉清不是公主的儿子,那么公主的儿子就是另有其人。而这另有其人,除了他还能有谁?

小舅舅,你可清楚了?皇上问杜清则。

关于南秉清和顾希的身世已经清楚了,关于其他的事情还要细细询问。杜清则回答。

皇上点头:既如此,罪妇闻氏交由皇刑卫负责。而南秉清、顾希皇上顿了一下,看向邵太后,母后,您可有话说?

皇上且看着就是了。邵太后道。

皇上道:是。南秉清既不是长公主之子,也不是镇北侯嫡子,且去掉世子之位。但这件事与他无关,故而无罪。顾希,因罪妇闻氏居心叵测,从小流露民间,吃尽苦头,朕赐名南秉希。顿了一下,皇上又道,原本,想等明年外甥束发之年册封他为郡王,既如此,今日直接册封了。南秉希聪明坚韧,朕心甚微,册封固郡王。

多谢皇上。邵太后道。

谢皇上隆恩。顾希跪下,皇上,微臣还有一事相求。

哦?你说。皇上看着顾希,眼神难测,

当年我母亲千里寻夫,两人虽行了周公之礼,但天地为证、日月为媒,也算全了民间的礼数。再则,我母亲和我父亲本也是未婚夫婿,故而,他们也算不上私相授受,更不是奔为妾。所以,请皇上许我母亲和父亲冥婚。顾希道。

顾希话落,南继恩凌厉的视线扫向他。

皇上。接着南继恩跪下,皇上,长公主和微臣乃是三媒六聘,如果公主和兄长冥婚,那置微臣于何地

皇上道:秉希,你父母的事情虽然可惜,但如同镇北侯所言,这件事的确不好弄。

皇上,我和妹妹有父不能认也不能祭拜,才是不孝。顾希道,而且,当年母亲和侯爷成亲,虽然有三媒六聘,但也无妨,毕竟我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是先皇所赐。而且,皇上可有下圣旨,为我母亲和侯爷赐婚?

那倒是没有。皇上道。

既如此,自古以来,弟代兄长迎亲、代兄长拜堂的多得是。婚书可以改、族谱可以改。对外,皇上圣旨公告,是侯爷不忍兴兄长的遗腹子生来没有父亲,所以这代兄娶妻一事,一直没有澄清。事实上,侯爷只是代兄长成亲,当日拜堂的时候,他是带着兄长的牌位拜堂的。这般公告,大家便明白了。

更何况,如此一来,镇北侯夫人就是侯爷的原配,而不是继室了,想必夫人也是高兴的。毕竟,继室在原配面前,也要行妾礼。顾希道。

南继恩双手握拳,手背上青筋猛跳。

皇上,哀家看秉希说的有道理,就这么下旨吧。邵太后出声,哀家生平,所求不多,唯这么一二件,还请皇上成全。

这是邵太后第一次求他。

皇上对这个继母很是孝顺、也很是感激。他从小是邵太后养大的,邵太后对他也是真心实意的好、不管是娶妻,还是扩充后宫,邵太后从来不干涉他,更别说政事上了。虽然他娶的皇后是邵家姑娘,但这是先皇赐婚的。

看着邵太后这般低声下气,皇上于心不忍。更何况,长公主也是他心疼的妹妹,邵太后只他们两个孩子,他对皇妹也是千万般的疼爱。

母后放心,朕心里有数。皇上道。

谢皇上。对皇上而言,一道旨意,无损于他的威严,于国家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何不成全邵太后?

南继恩没有想到皇上竟然答应了,他不服气。公主是他的原配,是他的,怎么可以变成南继侯的?可是他没有办法,他是臣子,眼前的人是皇上。

镇北侯府霍乱皇室血脉,闻氏心狠手辣,心肠歹毒,其所谓理应祸及镇北侯府,但念在镇北侯南继恩对兄嫂敬爱有加,为寡嫂声誉,更是牺牲了不少。故而,功过相抵,闻氏之罪,不祸及镇北侯府。皇上一字一字道。

南继恩心头一沉,皇上的话警告的很明显。狸猫换太子一事,往大了处理,祸及镇北侯府,但是也可以往小处理。而往大还是往小,就看皇上一念之间。

谢皇上恩典。南继恩谢恩。

谢皇上恩典。赵氏心里气的不行,她的嫡子转眼间变成了庶长子。

而南秉清和明玉,根本没有他们说话的地方。

母后,秉希已经册封了郡王,不如把皇妹的公主府改成郡王府,公主的一切都维持着原样,也好让秉希看看皇妹生活过的院子。皇上道。

皇上考虑的仔细,就依照皇上说的。邵太后对这个安排倒是满意。当年造公主府的时候,里面的一草一木她都费尽心思,现在让外孙住进去,也全了她的一番心意。

既如此小舅舅,东兴侯府的人还被皇刑卫包围着,关于秉希的身世,就麻烦你去宣一下旨意。皇上道。

诺。

母后,你们秉希十四年未见,定然有许多话要说,儿子就去处理政事了。

恭送皇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