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1 / 2)

加入书签

既然无法用拳头说服孙策,那就只好跟他讲道理。

曹操觉得有必要派人出使江东,只要能暂时稳住江东孙氏,联姻什么的,曹操都能接受。(正史上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

郭嘉主动要求担任使者。

这年头,担任使者可不是什么美差。还没到达目的地,被其他不相干的诸侯扣留、杀害,路遇劫匪,都很常见。

就算能平安到达目的地,也并不安全。比如:张飞的使者被严颜割去耳鼻。邓芝出使吴国, 孙权本来打算油锅伺候,被属下说服。刘备欲斩来使,以绝吴情,众官员一阵苦劝,使者程秉抱头鼠串,才幸免于难。

以上这几位演义中的使者已经很惨,现实中的使者却更惨:胡母班出使河内,袁绍指使王匡将他先囚后杀。袁术杀使者阴循。

所以郭嘉回许都,领了属于使者的符节,荀彧忧心忡忡。

缱绻馥郁的香气萦满襟袖,郭嘉微微扬起下颌,笑得有点欠揍:放心,嘉生得比他们好看。当使者确实要看脸,看运气。

荀彧被如此不正经的理由给逗笑了,笑过之后,仍然不怎么放心的样子。

郭嘉摸出铜钱,随手占了一卦:文若你看,是水天需卦象,利涉大川,往有功也。预示着前方虽有险阻,只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就可以平安无事。涉水渡河则利。我此去江东,可不就是涉水渡河吗?

不过此卦还有一个变数一一需于泥,致寇至。暗示可能会在水边遇到贼寇。但不一定是祸事,恭敬谨慎可以消灾。郭嘉不打算说出来。

郭嘉卜卦一向奇准,荀彧稍微安心。

左俭和他的三个徒弟,也就是许贡三门客已然精心准备了几个月。

首先,苦练箭术,虽然达不到百步穿杨,不过百步穿人问题应该不大。

其次,许贡三门客的箭头、兵器全部淬毒。丹徒最适合狩猎、能玩得痛快的地方,叫做十里长山。他们对十里长山的地形也已经非常熟悉。

最后,董卓之乱的时候,郭嘉就开始在江东布置人手。现在,这些人能够随时掌握孙策和孙权的动向。

左俭还学了一口地道的冀州土话,混在冀州的商队中,带着郭嘉给他的

信物和接头暗号,先一步去江东进行刺杀行动。

作为朝廷使者,郭嘉走不快,因为使者通常携带财物,是容易被劫掠的目标。他得避开袁氏的门生故吏作乱的区域,避开有大量山贼盘踞的路线。虽然有典韦护卫,但一个猛将横扫千军只是小说或游戏,还是不要作死。而且,郭嘉计划走水路,先坐船去巴丘,见一见周瑜。

这一日,郭嘉在江边等船,忽见一艘锦帆大船乘风破浪,倏忽之间就由远及近。

锦帆大船的后边还跟着许多轻舟,一群携带弓箭、奇装异服、举止轻薄的非主流少年游荡过来。为首的是一个锦衣青年,发冠上插着鲜艳的羽毛,身上佩着铃铛,看上去又威风又炫酷。

郭嘉注意到,这青年下船之后,让人用锦缎充当系船的绳索,奢侈粗野之中自有一派光彩斐然。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木兮 8瓶;

第121章

锦绣华服、羽毛、铃铛,很可能是甘宁?头插鸟羽,身佩铃铛,这应该不是某地的奇风异俗吧?

反正郭嘉一路行来,没有看到其他人打扮成这样,四处晃荡。

郭嘉的出使路线暂定为:许都新野襄阳(荆州治所)江陵巴丘丹徒。

之所以要从荆州过,主要是为了安全起见。最近,曹操的地盘上,观望战局、随时准备暗通袁绍,乐意让郭祭酒在半路上出点意外的地方官吏,恐怕不少。

反倒是刘表绝不能让天子刘协的使者死在荆州,至少,在刘表战胜民望极高的长沙太守张羡,夺回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之前,不能发生这种有损名誉的事。

而且走水路,从长江顺流而下,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在襄阳遇见甘宁,可以说是意外之喜。某人已经在心中亲切地唤着甘宁的表字兴霸,脸上却一派淡然,自顾自地饮酒。

甘宁是巴郡(益州)乡豪,家境富裕,习惯于奢侈的排场,走陆路则车骑成行,走水路则连接轻舟。就连侍从也都穿着比较新潮的锦绣衣裳。

甘宁当过益州蜀郡的郡丞。但由于世道太乱,没过多久,他就辞官,聚起蜀地的少年游侠儿,纵横于江河之间,结交英豪,有时也劫掠过往船只。江湖人称锦帆贼。

不过,甘宁和那些水盗河匪不太一样,他轻生死,重义气,钻研诸子百家学说,渴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

前不久,益州牧刘焉病逝,他的儿子刘璋接掌益州。权力交接之际,蜀地有一部分官员叛乱。甘宁不幸卷入其中,遭遇官兵的清剿,索性带着八百少年顺江而下,来到荆湘一带活动。

他原本是打算投奔刘表,然而在荆州客居了一个多月,刘表不太能接纳锦帆贼的首领甘宁,完全没有要任用他的意思。

甘宁琢磨着,再劫掠一把,就去江夏投奔黄祖。江夏太守黄祖都被周瑜按在地上摩擦了,肯定急缺勇将,他去了应该、可能、也许会受到重视?先在黄祖那儿立了功,刘表总会发现他的才能,破例任用吧?

江边古渡口,天连芳草,水接青芜。有热闹非凡的渔市,棚舍参差。

正在等船的人很多,但甘宁一眼就注意到一位弱冠士子(看发冠,布衣百姓不能戴进贤冠),这人穿着样式再简单不过的青色直裾,衣襟半敞半束,闲散随意地坐在草地上,提着酒壶自斟自饮,有一种旁若无人的洒脱。

这士子生得清隽,一双眸子极是灵动,神态也很是自若,就好像根本没有席地而坐,被路人指指戳戳,而是坐在飞檐雕花的酒楼之中,悠闲地赏景。

百姓一听见铃铛的声音,就知道是甘宁来了,纷纷惊呼着锦帆贼,拔腿就跑。其实甘宁不怎么扰民,他最近连劫掠过路的肥羊儿都提不起兴致。

那些百姓一跑,倒显得那士子更加特别,完全看不出半点慌乱,唇边还漾起一个清浅的弧度,他这一笑,远山青黛般秀气的眉峰、和过于明澈的眼眸都柔和了三分。

甘宁竟然从这笑容里,感受到了春风拂在脸上的轻柔,嗅到草木特有的清香,还有酒香。这酒,闻起来真的很香。

若是多留意一下,还能发现:有数十个侍卫守在四周,其中一条壮汉异常魁梧,毛发十分粗重,好似一头高大威猛的黑熊。这猛士手中一双铁戟,怕不是有好几十斤重?

附近还有两辆马车,车帘在微风中翻卷,隐隐露出几只大箱笼,就是那种最普通的榆木箱笼,但凭甘宁多次劫掠的经验:这士子风仪绝佳,想必不是一般人。通常越是不显山不露水,携带的东西就越是贵重。

吞下这只肥羊儿,还是放过这只肥羊儿?

甘宁纠结片刻,决定看对方的表现:劫掠还是要劫的,难度越大,越能显出我甘兴霸的本事。如果这个青衣士子轻视我,我就毫不客气地劫掠一番。如果他以礼相待,我就当多结识一个友人,一起喝酒,或许也不错?

郭嘉发现:甘宁的手下正在分批行动。有一部分不知藏在哪里,看不到了。还有几个非主流少年,明明在暗中观察他,还要演技很浮夸地假装逛渔市、调戏美貌渔家女?

郭嘉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兴霸,那个,你现阶段还喜欢看不顺眼就有所贼害吗?你不会是准备劫财吧?

话说《三国志》对于甘宁停止攻劫行为的时间,记载得有点模糊啊。

郭嘉吩咐侍卫取两坛酒送给甘宁,淡定地起身,对典韦说:走这边。

甘宁有些诧异,青衣士子看似随意地选了一个方向离开,他的待从纷纷跟上。然而这个方向,恰好就是甘宁的手下还来不及占据的缺口,他的手下善于潜伏,行动隐蔽,对方是怎么判断出从这里可以脱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