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章(1 / 2)

加入书签

万潜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郭嘉和曹操的关系非同一般,告诫他惹不起,躲得起,见到那个人,记得绕着走就是。

陈群:呵,西曹掾协助主管主领百官奏事。信不信在下廷议的时候,廷诉郭奉孝?

不过,许都朝廷中,关于郭嘉的流言,也太奇怪了一些。

别的不提也罢,就算郭嘉生得清隽,他那一副臭脾气,怎么可能是龙阳君之流的人物呢?这厮至今都没被曹公砍了,已经是奇迹。指望他讨好曹公,呵呵。

何况郭嘉只偏爱美人,以前在书院,对荀彧和戏璕格外优待。曹操那种富有英雄气概的相貌,大约并不符合郭嘉的审美观。

还有孔融,特别不靠谱,说郭嘉不拘礼仪,没错。但要说他粗鄙无文,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陈群第一个不答应,好歹也是在同一个书院混过的人,贬低陈群的对手兼同窗,和贬低他本人有什么区别?

袁绍来信,威胁曹操杀掉孔融和杨彪,交出天子,大有不答应就撕破脸开战的架势。

曹操召集智囊团商议对策。他不怕和袁绍撕破脸,就怕打不过。

袁绍目前已经占据冀州、青州、并州三州之地,势力如日中天,不光曹操怕,曹营的大多数将领都怕。

所以,现在要重要的事,是给我方树立信心。

荀彧: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旣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郭嘉: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陈群:文若和奉孝为了给曹公壮胆,把袁绍贬得一无是处。

作者有话要说:郭嘉的十胜十败如果翻译,感觉特别失色,容我借用原文。

第93章

要鼓舞士气,曹操必胜的理由,当然是越多越好。

整个厅堂都充斥着郭嘉清朗的声音,他来得最迟,发言最多,连官服也没有换,就穿着居家的常服,手持一把折扇。言行举止不像来议事的,倒像在自家的后院中闲庭信步,看得陈群直皱眉头。

曹操都不知道自个儿还有这么多优点,被夸得飘飘然,莞尔一笑:如卿所言,孤何德何能,受到这般赞誉!

郭嘉青衫散淡,随手揪了揪贾诩的胡子:文和也看好主公呢。

贾诩的胡须被揪,下巴微疼,一股恬淡的药香气萦绕在鼻端。他自忖曾一言祸乱天下,不知被多少人忌恨,来到许都之后,行事十分低调,议事的时候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这次廷议,贾诩也像往常一样半阖着眼皮,毫无存在感地坐着打瞌睡,但架不住郭嘉这么一闹,所有文臣武将都看向他。贾诩只好缓缓起身,慢条斯理地表态:曹公和袁绍相比,有四胜: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

纵人也纷纷附和,说袁绍不及曹操。

曹操心情愉悦。荀彧和郭嘉等人明确表态,这就意味着:如果他和袁绍决战,他麾下的文臣不会临阵倒戈。这倒不是曹操的疑心病太重,而是这些文臣基本都有同族在袁绍那边效力。

荀彧、荀攸、郭嘉、辛韬等人在曹营。荀衍、荀谌、郭图、辛评、辛毗等人在袁营。

武将完全不用操心,除了夏侯氏和李氏,曹操麾下的武将大多出身寒微,和名门望族搭不上边,就算他们想去袁营投诚,袁绍也不会重用。

戏璕:袁绍和公孙瓒一两年内分不出胜负,主公不妨先取徐州,免得将来和袁绍争锋,徐州的刘备在后方袭扰,让我军腹背受敌。

荀攸:以朝廷的名义召刘备来许都,他不来,就讨伐他。

曹操点头:善。

陈群:淮南袁术这么大一只,你们看不见吗?他纠结地问:是不是漏了袁公路(袁术)?

郭嘉疏狂大笑: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道哉?根据线人署的情报,袁术正不知死活地筹划着当皇帝,在他们眼中,袁术已经和死人没什么区别了。更别提袁术看见曹操,跑的比兔子还快。

戏璕压低声音,偷偷摸摸地问陈群:听说长文(陈群)在刘备麾下担任豫州别驾,刘备被袁术击败,急于逃命,连妻女都没带,想来也没带长文?

陈群心塞,就是如此,他才果断离开刘备。真不该接受曹司空的征辟,戏璕和郭嘉都不是好东西,以前在书院时,就喜欢一起挤兑他。摊上这样的同僚,目测这个司空府的掾属不好当。

接下来讨论另一个问题,关于袁绍要求杀掉孔融和杨彪,并交出天子,应该怎样应对?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杨彪四世三公,把这两位杀了,就等于是和顶级世家决裂,估计不用别人来打,许都就会大乱。

董昭出列,抚须说:想杀名士又不想承担恶名,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就派孔融和杨彪去河北,给袁绍送大将军的印绶,看他敢不敢动手?

贾诩:这个董公仁(董昭)贼坏,老夫第一毒士的排名不保。

郭嘉:袁绍写信索要天子,主公也可以回信一封,就说身为臣下,岂能擅自决定天子銮驾的去留?请袁绍来许都拜见陛下,当面请示,让陛下乾坤独断。

众人险些笑翻,曹操:你这浪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