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1 / 2)

加入书签

第90章

郭嘉挠一下荀彧的手心,其实他已经口下留情,真要怼,孔融的十九代祖宗都能挨个拿出来埋汰一遍。

孔融出生于名门世家,四岁时让梨,一举成名,走到哪里都有士子捧着,从来没有人像郭嘉这样毫不留情地当面数落他。他又气又惭,也没脸面继续待在荀府,索性拱手告辞。

荀彧优雅地送客,回来时,天高云淡烟水寒,郭嘉披着轻裘,在游廊下逗弄细犬,听见脚步声,于光影斑驳中回眸一笑。

细犬被拴了半日,刚刚重获自由,看到主人,亲昵地跑过去蹭腿。

曹操送给荀令君的,是一条轻盈灵活、勇敢强健的纯种狩猎犬,硬生生被郭嘉养成了温驯的小宠物。

细犬撒着欢儿,在荀彧的深衣下摆上抓出两道灰白的爪印。谁让郭嘉喜欢这些毛茸茸的小东西呢?荀彧无奈地微笑,听见郭嘉咳嗽,抚着他的背关切道:天冷,别在外面吹风。

左先生说,多透透气好得快。郭嘉抬手去牵荀彧,手刚伸到一半,忽然想起才摸过细犬,考虑到荀彧的洁癖,就缩了手。

荀彧抢在郭嘉的手缩回去之前,一把握住。他听到一些流言,关于曹操和郭嘉的,只当作耳旁风,一笑置之。甚至不愿意要求郭嘉改一改不拘礼仪的作风,礼仪本身是一种相互尊敬,若自身重视礼仪,就强求心上人也一样守礼,又怎么谈得上尊敬?岂不是偏离了礼仪的本意?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携手穿过垂花门楼。院中的女贞、毛竹、松柏四季常青。木芙蓉不耐严寒,叶片枯落了一地,独自萧条。

郭嘉忽然有些感伤,他少年时恣意任性,每每将汤药偷偷地倒掉,身体也没留下什么隐患。反倒是前不久在军中生病,那军医医术不精,药方里开了猛药,他老老实实地一连服用十几天,原本就体弱,又遭虎狼之药的摧残,雪上加霜。

是药三分毒,庸医杀人不见血。

据左先生诊断,咳嗽好治,问题是他现在药毒积累,气血虚弱,比以前更容易生病,须得精心调养,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都不能受冻受累,尤其忌讳心情大起大落

这件事,郭嘉还没告诉荀彧,也不打算讲。只推说在宛城指挥一众将军,风头太劲,又掌控兵符,不宜实权过大,先称病偷闲一段时间,大部分公务都移交给同僚处理。

反正即将入冬,三个月之内不会再有战事,他只要快些好起来就行。

荀彧有轻微的洁癖,去隔间沐浴更衣,郭嘉洗干净手,在暖阁中揽卷自娱。

恰逢左俭来为郭嘉诊脉,先探他左腕的寸口处,片刻后又探右手脉门,眉头越拧越紧。郭嘉生怕左俭说漏嘴,直冲他挤眼睛。

左俭只当没看见,气势十足地吼他:让你好好休养,你晚上不睡觉,瞎浪什么?

郭嘉讪讪地说:昨夜是、咳咳咳、主公有急事召见,以后不会了。

左俭微微垂眼,他把郭嘉视作子侄,一着急就过分了一点,此刻冷静下来,声音也柔和三分:以后公子随军,请带上我。

郭嘉超感动:打副本就应该带个奶,生命有保障。

回师许都的那天,曹操直奔皇宫。

许都城外,金乌西沉,远近村落中炊烟袅袅。

董承用那种隆重的礼节迎接曹操,明摆着是要挑事。荀攸和戏璕交换了一个眼神,都隐隐不安,十分担忧荀彧的处境。毕竟,许都出现任何状况,荀彧这位尚书令都脱不开干系。

郭嘉掀起车帘:公达,时辰还早,你不去尚书台转一转?

尚书台位于皇城之内,他们几个同乡,只有荀攸挂着一个尚书的职务,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探视荀彧。

荀攸扬鞭策马,先行一步。

荀彧婉劝公卿百官,曹公不喜欢虚礼,不要铺张排场,出城迎接曹公。他不让别人去,自个儿也只好留在尚书台。不能去接郭嘉,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夕阳余晖透过窗子,洒落案牍之间,在荀彧的身上镀了一层暖光,他在竹简上写写画画,瞥见荀攸,淡然地将笔搁在架子上,请荀攸坐下喝茶。

炭盆刚刚换过,还冒着零星的火焰。荀攸手捧茶盏,细细观察着小叔父平静端肃的面容,忽然想到另一种可能:荀令君是自愿替陛下承担这场闹剧的恶果。

曹操在宫门外下马,缓缓整理衣冠。

宫中的虎贲士和羽林郎都已经换成曹营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许褚重伤未愈,曹操就没带在身边。

然而,当曹操走到仪门前,解剑脱履,手持笏板,准备上殿拜见天子刘协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羽林郎突然举起手中的长戟,就是天子仪仗队用的那种画戟,一左一右交叉画戟,卡着曹操的脖子向前走。

冰冷的铁戟紧贴着脖颈儿,激起一片鸡皮疙瘩,曹操几乎惊出一头冷汗。他强自镇定,关键时刻,绝不能露怯。

手持画戟的羽林郎被曹操凌厉的眼神一扫,遍体生寒,将画戟松了点,压低声音解释说:恢复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

的确有这种旧制,但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灵帝还在位的时候,就没拿出来膈应人了。

曹操一步步走入殿堂,行礼:臣司空曹操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未央。

刘协的目光落在曹操不太灵活的右臂上,意味深长地说:快快平身。曹爱卿面色不太好,可不要为了朕,过于操劳呀。

这却是一句反话。曹操军政大权一把抓,确实操劳。

曹司空在宛城猎艳的风流韵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张绣的婶娘邹氏花容月貌,曹操半夜三更爬墙偷寡妇,被张绣一箭射中右臂,一口气追杀到淯水边。有人说曹操强占邹氏,先奸后纳。也有人说张绣使美人计,曹操只收美人,没中计。

曹操这次进宫,原本是想和刘协推心置腹地谈一谈,消除君臣之间的误会,不要再互相掣肘,这时却连他自己心中也生出嫌隙,没说几句话,就匆匆离开。恢复旧制的政令,必定要通过尚书台,荀令君心向汉室,竟帮着陛下对付他?

不会的,如果是荀彧出手,不会那么幼稚可笑。

高处不胜寒,宫里的风吹得人心寒,曹操拢紧大氅,风风火火地跑进尚书台,质问荀彧,为什么要支持小皇帝恢复旧制。

荀彧优雅起身,垂手而立,却没有辩解一个字。反倒是很少说话的荀攸轻声细语地开口:主公,在宛城时,荀令君传书,向您请示是否恢复旧制。您说,既然是旧制,就恢复呗。在官场中,不论私交,别说叔侄,就是父子相见,也称官职。所以荀攸唤荀彧令君。

曹操一拍脑门,他想起来了,当时他正和邹氏寻欢作乐,根本懒得看文书,直接批准。他一阵心虚,连连作揖:文若,哎呀文若,对不住,是我犯糊涂。

天子弄这一出,除了大肆宣扬曹操僭越弄权,还可以离间荀彧和曹操的关系。

曹操和荀彧聊天,有说有笑。

荀攸静静地立在一旁,用一脸愚钝掩饰着真实的情绪。他厌恶只有一点小聪明、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刘协。尤其厌恶刘协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去践踏荀彧对汉室的一片赤诚。

看似和谐的场面,却暴露出荀彧和曹操在为人处世上的巨大分歧,荀彧想把不愉快的事情揭过去,为天子遮羞。曹操却偏要刨根问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