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子妃驯夫记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2(1 / 2)

加入书签

先太后并没有被加封太皇太后,而是被软禁在了北三所里。北三所地偏,一直被看做冷宫;太上皇最终还是念了一母同胞的旧情,将肃王流放了,但为绝后患,他的妻妾子嗣全被斩杀,概无幸免。

太后不愿意住在先太后呆过的寿康宫,于是我便做主将寿康宫封了,于太和殿西边新修了宁寿宫,供太后居住。这样李祯一下朝便可以过去,路近得很,方便他晨昏请安。

结果太后觉得“寿”这个字用得太早了,她还不到四十五岁,怎么就寿上了?刚好太上皇和舒贵太妃都离宫了,他觉得日子过得非常安宁,干脆新殿就叫“永宁宫”。

我觉得名字是甚好,太上皇和贵太妃一辈子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更好不过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血雨腥风……

太上皇在太后和他放狠话了一波后,总算意识到他过去对李祯关爱不足,严苛有余。如今李祯已经登基,这爷俩的画风突然之间变得温情了起来。

因太上皇一直“抱恙”,故每隔几个月,李祯都会打折侍疾的名义,去园子里陪他住上十天半月。爷俩除了日常聊朝政外,还在园子里引了活水,辟了个鱼塘出来,一起赏荷垂钓。

他“侍疾”的时候,上朝也从太和殿转移到了园子里的勤政殿,除此之外,送上来的折子都会先经过我这边,不太重要的、或者我觉得可以自己拿主意的,便用皇后金印批了,剩下的,则由我单独送去园子里给他。

到并没有人对此有微词,大约是被李祯的肃清朝野之举整怕了。

就在我某日给他送折子时,在园子里撞见了太医院副院使徐德正。这一撞可把我吓得不轻——难不成太上皇身体真的不好了?侍疾不就是个噱头吗?

徐德正赶忙回话道:“太上皇身体调理得很好,微臣此番,是来给贵太妃娘娘瞧腿疾的。近日阴雨连绵,贵太妃的膝盖关节部位不舒服,太上皇召了微臣来给瞧瞧。”

我又往贵太妃的那里跑了一趟。

舒贵太妃瞧着气色不错,就是一直半躺在塌上,腿部盖着厚厚的羊绒毯子。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却笑道:“不打紧的事儿,老毛病了,只不过之前都没跟你说过。”

“老毛病?”我皱眉。

“以前永宁宫那位罚我跪雪里,给跪出来的呗。”舒贵太妃轻飘飘地道。

她的语气里到没有什么怨憎,就像是在描述一件很悠远的过往。

也确实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她们两个之间账,牵扯了先太后和太上皇,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也不好说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或者说,她们本就都没有什么错,也本不应该如此针锋相对,只是因为先太后和太上皇的缘故,才被迫纠缠到了一起,就这样纠葛了大半辈子。

我叹了口气,道:“这些日子就让徐德正住园子里,每日都来给您请脉。”

“好呀。”舒贵太妃笑眯眯地道,“本宫过去在宫里没白疼你,哈哈哈!”

看得出来,她在园子里住得心情很好。

她又问我道:“永宁宫那位,近日怎么样啊?”

我斟酌着道:“太后挺好的,但你们都不在宫里,没人跟她吵吵了,她好像过得有点儿……嗯……无聊。皇上准备秋天去围猎,到时候我们带她出去散散心。”

舒贵太妃给我出主意:“她在宫中都没什么友人的,那群太妃们虽然感激她体恤六宫,平日里却也不怎么和她说话。当然了,寻常女子,也确实是没什么话可以跟她聊的。我觉着吧,你母亲也是巾帼之姿,见过大风大浪,也带过兵、打过仗、守过城的,不如让你母亲进宫来,给她讲讲南边的故事,说不准她爱听呢?如此这般,你也可以经常见到你母亲了。”

我觉得舒贵太妃说得相当得有道理啊!

我把这主意跟李祯说了,李祯当天就下了一旨诏书,给我娘升了诰命的品级,让她赶紧进宫来谢恩。

我娘紧赶慢赶到了金陵,进宫的时候还很懵逼,问我李祯是怎么想的,我爹还只是正二品的大员呢,她就从二品诰命变成一品诰命了,这样合适吗?

我诚恳道:“阿娘啊,其实是皇上有事相求……”

皇上他亲娘活到这个岁数了,都从太子妃熬到太后了,尊敬她爱戴她的很很多,却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

我跟我娘絮絮叨叨地说了太后的过去,我娘听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直言太上皇不是个东西,放在我程家早被打死然后净身出户了,吓得我赶紧捂住了她的嘴让她别乱话说。

次日,我娘去拜见太后。

当晚我娘就被留在了永宁宫,二人秉烛夜谈。永宁宫的宫人来我和李祯这儿汇报,说太后和我娘投机得很,听我娘讲她带着娘子军守城打海寇的故事,连声叫好。

我感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指不定太上皇都没舒贵太妃了解太后。

但我还是低估了我娘的讲故事能力。我压根儿没想到,我娘在宫里陪了太后一个月,居然把太后给说动了,说要跟着我娘去广府住一阵子。

李祯:???

满脸问号。

但太后是个很潇洒的人,说走就走。她并不是在征求李祯的意见,而是在通知李祯,所以她通知完了就收拾包袱跑路了。

李祯:……

我安慰道:“没事,我娘很猛的,一个能打十个,太后此行肯定安全得很。”

李祯:“你这么一说,我怎么更担心了呢?”

我:“……”

太后一走,宫里常露脸的,就只剩下了我和四妃。

在舒汀兰被封贵妃之前,我与她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谈话。

我问她:“你准备管理六宫不?你想管理六宫不?”

舒汀兰摇了摇头。

她只想学她姑姑当个祸国妖妃,够妖艳,够有地位,每天混吃等死就完事儿了。

但这一摇头后,她立刻哭唧唧道:“所以你要把贵妃的位置给陈景怡了吗?程丹心你个没良心的!我白陪你睡了那么多个晚上啊!”

我:“……………………”

怎么话从这个妖精嘴里说出来就变味儿了呢?!

我安抚道:“不不,正二品的贵妃之位还是你的。但良媛会被封正二品贤妃,加封从一品尚宫,总领六宫事务,位在你之上。”

舒良娣:“……”

我:“日后她干得好,还可能会进从一品皇贵妃。”

舒良娣:“…………”

我拍了拍她的肩:“如果我很不幸出了什么意外,挂了什么的……好吧我知道这很不吉利,我就说‘如果’么。如果发生了,大概率她当继后。”

舒良娣:“………………”

——停止思考了!

舒良娣,哦不,现在是舒贵妃了——贵妃本妃终于意识到自己该干点儿什么了。

她主动把接见命妇的活儿揽了下来。这可是个苦差事,毕竟每天都有一堆人往宫里递牌子求见,我们都不想应付,就连陈贤妃都避之不及,但有的时候为了表达前朝对朝廷命官的重视,后宫也得对诰命夫人们嘘寒问暖一番,是以,这个麻烦的活儿交给了舒贵妃,我们都很开心。

舒贵妃是个花枝招展的主儿,每次都见命妇们,都打扮得甚为漂亮。不说多么隆重,但绝对能让人眼前一亮。

又因其姿容卓绝,什么衣服和妆都很称她,故而每回她穿了什么新衣服、戴了什么新首饰、乃至梳了什么新发饰,都会一下子在宫外流行开来,成为金陵贵妇们争相模仿的风向标。

女官制度施行后,女官的最高位是从一品尚宫,比我当时的正三品还高了好几级。其下尚工局,专管金银玉器的敕造,每次最时新的款式都往舒贵妃那儿送。贵妃有的时候还会自己描新样子,交由尚工局的匠人们打造。她除了自己戴,还会赏给命妇们。

这些珠宝首饰很快便会经由金陵贵妃们的手传遍民间,仿品不计其数,统称“贵妃钿”。

乔儒人封了昭仪,帮着陈贤妃管家,管着宫里的账册。因其是皇商之女,对算账一事颇为精通,宫里的大小支出都逃不过她的慧眼,宫人们想捞油水都捞不着。

这样的日子过惯了,倒也显得有些无聊。当乔昭仪发现贵妃钿的仿品卖得满街市都是时,她心生一计,和陈贤妃与舒贵妃嘀嘀咕咕了一阵,开始搞起了事情。

——由舒贵妃出具图纸,再由尚工局的大师傅们制造出“母品”;而后在民间开办官坊,招募匠人,由匠人们对照着宫里的“母品”和图纸进行量产,对外出售。

名字也不用取了,就叫“贵妃钿”。每季都出新款,且限量,真正的官方出品。

第一季被火速抢空,一时间洛阳纸贵。

后来还冒出了几个“东宫限定款”,即我们这些人还在东宫的时候,我和李祯赏舒贵妃的那些款式,颇有纪念意义,黑市流通价更是高得不行,市面上仿品无数。

在乔昭仪的带领下,银子哗啦啦地进了国库。

李祯很给面子,不仅赏了很多银两给后宫,让她们该花就花,还大力支持了女人们的事业,时常去后宫瞧瞧她们,鼓励她们不要懈怠,多为国库做贡献。

外头的人并不知道李祯进后宫是做什么,只听说李祯时常往潜邸的那几位宫里走动,便也不再叨叨我专宠善妒了。

我过问前朝的事儿比较多,后宫事儿都由陈贤妃掌管,她的贤妃印是小小的一枚,但尚宫印却做得很大很霸气,如今后宫事务具从此印出。

包括……彤史。

彤史这玩意儿,就是清楚记载了帝王临幸了哪位妃子的小本本。

我曾经闲来无事,去陈贤妃那儿翻了翻。

呃,上面全是我。

每一页都盖满了尚宫印的戳儿,看起来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大结局上篇。

各人的命运都会交代的,当然了也包括我们帝后的未来~(包子在下章 !)

明天继续!

第69章

陈贤妃忙着当女官之首,舒贵妃忙着当邺朝贵妇间的大红人,乔昭仪忙着做生意……就剩下王儒人,依旧天真烂漫,过起了舒贵妃心心念念的“混吃等死”生活。

哦不,现在是王修容了。

王修容过了年就满十四岁了,还不到及笄的年纪,但这两年来,小姑娘抽条儿似的长大,愈发地活泼水灵。

后来成王入宫——成王是太上皇的弟弟,李祯的十三王叔,但他比李祯还要小上几岁,今年刚满十六,你品品这年纪——总之,成王入宫请安,结果对王修容一见钟情。

外头都很清楚李祯与我基本上是把王修容当女儿养,日后怎么样还不好说,故而成王动了心思,时不时就往宫里跑。

李祯看破不说破,假装不知道。但私底下却对我道:“若修容到了及笄的时候,成王还是一片痴心,那朕就成全了他的念想。”

我道:“你怎么不问问修容愿不愿意?”

李祯笑道:“需要问吗?每次成王入宫,她都要躲起来;成王出宫的时候,她却要远远地偷看。上个月成王过生日,她送了成王一方帕子,她自个儿绣的呢。”

我呆愣道:“……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哦。”

但自李祯成婚两年以来,未曾有所出,这事儿大臣们还是要管一管的。

他们第一反应是我们后宫这群渣渣生不出来,得进新人,于是上书给李祯,说得选秀了。

因此事逃不掉,李祯也早早就跟我商量好了,当即便应允了下来,开启三年一度的选秀。

和往年不同的是,李祯此番要求,被选入宫的女子需要分配到六司二十四局当女官,在贤妃手下干活儿;若三年内都未得宠幸,可保留女官位,继续在宫里当值的同时,自行婚配。

一时间,金陵城里好多夫人来问:不参加选秀、直接参选女官行不行?考个试也成啊?真不想在家里对着那个糟老头子了!婆婆也坏得很咧,动不动就知道立规矩,老娘不伺候了!

于是在陈贤妃的主持下,女官考试也提上了日程,后宫一时之间热闹了许多。

在李祯登基后的第一年冬天,也是我俩成婚的第二年末,我被太医诊出喜脉。

李祯一时间喜不自禁,抓着我的手分外用力,我却暗搓搓地记恨道:“我看那群老臣们还敢说我生不出来不?还嚷嚷着要选秀不?”

“朕让说过这种话的都自己写请罪书交上来!”李祯立刻道。

我表示十分满意。

我们给南边写了信,让太后和我娘在我生产之前回来,宫里一个有生育经验的都没有,我们这群小辈还是有点儿慌的。

结果,谁都没料到的是,我身体素质这么好一个人,居然还早产一个月了。

因李祯出发去鸡鸣寺为我和未出生的孩子祈福,因而那日只有我一个人在坤宁宫里干活儿。恰逢前朝出了些破烂事儿,挺着肚子看折子的我骂了一群人,底下乌压压跪着一片,高喊着娘娘息怒。大约是被气过了头的缘故,我居然感觉肚子开始疼了。

皇子出生时,情况比较凶险。李祯赶忙回宫,园子里的贵太妃却比他速度还要快,先一步进宫来陪我。李祯想闯进殿里来瞧我时,还被贵太妃吼了出去,让他别跟进来添乱,然后亲自坐镇坤宁宫,指挥着太医、稳婆和一屋子的宫人,

好在有惊无险,母子平安。

太后听了消息,赶忙从南边赶回,等她和我娘到了金陵时,我已然活蹦乱跳了。

贵太妃一直在宫里陪我,顺便教育我、贵妃、贤妃她们几个怎么带孩子,又叮嘱我道:“皇上小时候可怜得很,先被先太后害了病,又被永宁宫那位抓着习武锻炼身体,六岁就开蒙,而后一直被太上皇亲自监督着学圣贤之道……你可别学他们,别把这孩子逼太狠了,咱好好读书也能成才呀。”

我深以为然。

恰好这段话被赶回宫的太后在我殿外听见。

加上她回来的路上,已然听说了贵太妃照顾我生产的事儿。是以,此番她久久未和贵太妃打过照面,再一相见,居然平静得很,没有像以往那样甩脸色。

贵太妃见她来了,便起身告辞。

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我瞧见太后动了动嘴唇,对贵太妃说了什么。

瞧那唇语,似乎是“谢谢”二字。

贵太妃也没跟她客气,笑眯眯地担了,启程回了园子里。

太后在金陵住了没多久,也就小半年,又跟我娘去了蜀地。

起因是我二哥在蜀地被一个姑娘迷住了,终于收了心,不再游山玩水了,而是决意定居锦城。成了婚后,便来信邀我娘去小住;我娘心动了,便与太后说叨;太后听完后亦心动,于是中年闺蜜组一同杀往剑南道。

我二哥是见过世面的,对我娘的骚操作早就习以为常了,倒是我二嫂吓得不轻——婆婆来视察也就罢了,还跟着当朝太后是怎么回事啊?!

我哈哈大笑,让我二哥找个雅致点儿的地方,再置办个大宅子,供中年闺蜜组消遣,省得我二嫂心慌。

太后临行前,我眼巴巴地问她:“您连皇孙都不要啦?”

太后打趣我道:“前半辈子都在带儿子,还指望我后半辈子继续带孙子?没门儿!”

我笑得直打滚。

小皇子出生的第二年,恰逢科考。

当年的武状元是贺辰月。

此事并不在我意料之外。早在贺辰月被推举参加朝花会时,我便知道贺将军在其二儿子身上是有什么打算的。在得知他今年要参加武试时,我更是已经预料到他会夺得前三甲。

却没想到,当真是头筹。

时隔两年未见,二十一岁的贺辰月又成熟稳重了许多,虽然那张脸依旧漂亮得过分,就连舒贵妃都要感叹一番——

“他要是个女人,我绝对会有危机感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