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子妃驯夫记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0(1 / 2)

加入书签

我大哥解释道:“那日爹和我逃脱,故意放了马匹前往相反方向,以躲避追踪。但因为受了伤,行动缓慢,也不足以支撑我们回来。所幸路上被一行商者所救,对方是邺朝人,因战事突发,被困在百越,躲藏在山林中,建了一户茅草屋子。我们便在那里养好了伤。”

我爹恨铁不成钢道:“一开始听说你二哥回来接掌我军,我是又安心又担心,担心云南那边没有良将,对付不过来。结果后来发现来的是你这个臭丫头!我本以为可以放下心了,谁知道你这个没出息的,居然一直和赵铭周旋!周旋个屁啊周旋!”

“看你一直没动静,爹爹和我才专程偷袭了百越的粮仓。”大哥道,“因为就我们两个人,而且一直藏匿于百越腹地,提前摸透了地形,这才一举成功,让对方措手不及,甚至完全没有追查到我们的行踪。我是想着,咱们可以趁此机会,大破百越。”

面对冷静的大哥、暴躁的爹爹,我弱弱地举起了手,打断了还欲再继续训我的阿爹:“那个……我也是奉了圣旨啊……”

我来不及哭,也来不及高兴,直接把李祯的亲笔信拿给父兄看——当然,最后那一张我便略过了,情书还是自个儿留着偷乐吧。

我爹看完后,与我哥面面相觑,最终对我道:“那我岂不是坏了太子殿下的谋划?”

我艰难地点了点头,旋即又安慰他道:“也没事儿,之前只是周旋,没有输过,大不了咱们故意输一场么……”

“怎么可能!!!”我爹吼得中气十足,震耳欲聋。

我觉得我之前不愿意佯败的小心思,足以证明我是亲生的。

*** ***

百越粮草被烧,等到后方支援还需一段时间,前线坚持不了多久。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后撤,坏了李祯的计划,结果是我多想了。

我之前的周旋确实起到了作用,赵铭以为我是个无能之辈,不堪大用,于是一意孤行,集结兵马,意图一举攻向我军。

我也不管什么赢不赢输不输的偶像包袱了,眼瞅着有个机会在眼前,干脆直接后撤了五十里地,让赵铭拿下了贺江两岸。

赵铭意气风发,直言“程家铁军也不过如此”。战报传至北面,洪州叛军士气高涨,又连挫我三哥的军队,逼得我三哥后撤。

在我和我三哥接连后撤之后,不过一夜之间,邺朝百姓人心惶惶,差点儿觉得我们就要这样连败下去。

很快,金陵方面提出要与洪州和谈,且由皇太子李祯亲自前往,专程去与反王李恪议和,并秘密宣称,谈的是“划江而治”之事。

金陵方面唯独一个要求:由李祯与李恪这叔侄二人,单独在帐中相谈,不得由其他人打扰。

李恪本在犹豫,却在三日后,接到了来自东宫的密信。

李祯在信中云:金陵与洪州之事,不管怎么说都是家务事,就算是大家划江而治,治理的也都是李家的天下。更何况,王叔在金陵多年,祯与母后之处境,王叔不会不知。祯亦不愿一直受制于贵妃。如今太子妃程氏都上了前线,金陵方面,死伤不可谓不惨重,继续耗下去,只会便宜了百越、缅甸之流。届时江山易主,才是真正愧对列祖列宗。无论是祯还是王叔,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无法和祖宗交代。此番祯乃真心想与王叔和谈,盼望回复。

李祯的这封密信,言辞恳切,逻辑缜密,居然真得说服了李恪,让他同意了两人单独会谈的提案。

这可能是肃王此生,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

议和当日,李恪发了狂。

世人并不知晓当日太子到底说了怎样一番话,使得李恪竟没能走出议和的帐幔。但确是李祯先掀翻了谈判桌,随后我三哥发起了总攻。直到这时,叛军使知,之前我三哥不过是在保留实力,等的就是这一刻李恪的崩溃。

群龙无首之时,什么太后、文太师都成不了气候,叛军立刻溃不成军。

洪州失地收复。

也是过了很久以后,我再次提起那日的场景,李祯才告诉我说:“我不过是对他道,若他真的赢了这一场,登基了,搞不好太后会让他尊文太师为太上皇,认祖归宗。届时,他一直坚称的正统嫡子,便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而我二哥处,因之前和我配合玩了那出戏码,硬生生把缅军打得措手不及,对方已然退回了边境线往后,我军亦转守为攻。

最后,竟然就只剩下我这边没有解决了。

鉴于我爹和大哥已经回来了,洪州又传来捷报,我乐颠颠了好些天,觉得自己大约可以去搞搞后勤了。

但事情不随我愿。我爹义正严辞道:“既然圣上委任重命于你,身为臣子的,就必当肝脑涂地才是,怎能临阵退缩呢?”

我被我爹说得满脑袋都是问号,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如何就和临阵脱逃挂上钩了。

我怀疑他也想偷懒,但我不敢说。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么,这是4.23份儿的!

第62章

我有点儿搞不明白赵铭为什么还不投降。

任谁行军打仗时被这般戏耍了两次,心态都得崩了吧?更何况肃王已降,缅王被逼着主动提出和谈,唯独剩下百越军负隅顽抗,不过是强弩之末罢了。

就在肃王魔障以后,我集结兵马,却没有立刻发动总攻,只因为我不想再废一兵一卒,而是意欲等赵铭自己想明白来向我求饶。

结果没想到,赵铭是个骨头硬的。

当然了,也不知道到底是骨头硬还是年少轻狂,毕竟他年纪那么小,心智也不够成熟,这种时候还要硬拉着将士和臣民们下水,白白陪他送死。

拖了七日,我也觉得实在是拖不下去了,终于对百越军发起了总攻。

我先是亲率骑兵,如破竹之势,夺回了之前我故意退让的五十里地,把兵线再次压回到了贺江两岸。

上回是我故意撤离,赵铭才得以横渡贺江,但他想踏过来容易,想渡江回去便没那么简单了。我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一路把他往上游逼,一直到最后,我带着亲兵,把他包围到了上游山顶的悬崖边上。

他身后的陡崖近乎垂直地下落,底下是奔腾汹涌的贺江,急流拍打着两岸,卷起雪一般的浪花来,涛声雷动。

赵铭死到临头,脸色与唇色皆煞白。

我冷声道:“赵铭啊赵铭,枉你自作聪明,以为三箭齐发,便可以让我邺军目不暇接、难以同时抵御,但你却没想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各个击破吧?”

还是太嫩了点儿。我心想。

赵铭亦对我抱以冷笑:“程丹心,你以为你自己好得到哪里去?你们程家父子四人,此番功高震主,再加上你这个太子妃——你信不信,我这一死,战事了解,金陵第一个拿你程家开刀?”

“……”我脸色阴冷了下来。

“届时边患已除,你们程家自然没有什么用处了!全都杀光,再让太子娶个文臣之女当续弦,是不是一手好棋?!”

“死到临头,还妄图挑拨!”我死死盯着他,目光如寒冰,“我给你个全尸,亦或者你自个儿跳下去,自己选吧!”

山崖之下,江水滚滚东流。

我从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过去不是,现在更不会是。

“呵,那我还是选个体面一点的死法吧。”赵铭道。

“你若要自刎,我也没有意见。”我丢了把刀给他,“横竖你也跑不掉了。”

他没有捡起地上的刀,而是从袖中抽出了一枚火弹。

我心口一惊,正欲躲避,却没想到他这枚火弹并非朝我砸来,而是朝着悬崖上的草堆猛得扔去。

“嘭——!嘭——!”的爆炸声,一声接一声地在我耳边呼啸着响起。

他居然在草堆里早已埋下了暗雷!

为何?他难道猜到自己会在这里被我逼入绝境吗?——不,不会,连我自己都无法预判我会在哪里活捉他……还是说,肃王溃败后,他在每一个自己可能被逼到绝境的地方,都埋下了暗雷,要与我同归于尽?!

但我已然无力去思考这些。

暗雷接连爆炸的瞬间,赵铭已然被冲击波轰得掉下了悬崖,而我也从马匹上翻滚着坠落,只在临滚下万丈深渊的前一瞬,双手死死抓住了悬崖上的石壁。

原本带来的亲兵死的死伤的伤,皆无力来救我。

我脑子里还在嗡嗡作响,手上仿佛没有知觉,却还是死死扒着悬崖。

该死的……要撑不住了!

没一会儿,我的一只手便滑落,终于只剩下右手在勉力支撑着,于悬崖上摇摇欲坠。

鲜血顺着我的掌心流下来,一路流淌到胳膊上。

眼前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

最后被赵铭埋伏了,所以要交代在这里了么……?

就在这时,我听见了呼啸而至的马蹄声。

以及一声熟悉的呐喊:“程丹心——!”

——幻觉么?

“临死之前,还能听见殿下的声音?”我意识有些模糊地喃喃自语。

而下一秒,我的手腕就被他死死地拽住。

“程丹心!”来人的嗓音近乎嘶哑。

我抬起头,原本被炸到模糊的视线,似乎又清明些许。

那张惊慌失措的面孔……是李祯。

他死死地拽着我:“撑住了!另一只手也给我!”

我试图使出力气把手伸给他,可不仅无济于事,甚至连累他也往前滑了几寸,居然整个腰部都露在了外面。

这回我彻底清醒了,朝他吼道:“不行!你会掉下去的!你不要管我!死一个总比死两个强吧?!”

“那就一起掉下去好了。”

“!!!”

我怔怔看向他。

李祯的目光清明而又坚定。

他重复了一遍:“程丹心,你敢撑不住,我就跟你一起掉下去!”

我只感到鼻子一酸,紧跟着泪水夺眶而出,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你这个人……是笨蛋吗……”我喃喃道。悬崖之下,贺江之水依旧汹涌奔流。

我却不再害怕。

就算现在死掉,也算值得了吧?

为国也好,为家也好,为了心爱的人也好。

都值得。

*** ***

不幸中的万幸,援军很快赶到,最后我被几个人合力拉了上来,虽然命都丢了半条。

被暗雷在那么近的距离炸到,又差点摔下悬崖,我没死,也是运气真得好。

这么说来,赵铭也是运气真背。按照他的埋伏,十分之九的可能性我俩就同归于尽了,结果最后他自己死无全尸不说,我居然还这般命大。

这都是后话。

毕竟我在广府躺了一个月,可比养文太师家仆抽我那几鞭子的伤,花的时间要多得多。这期间李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我,就连我娘都掺和不进来,下人给我换药他都不肯回避,生怕我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便出了什么事儿。

事实证明,要不是李祯刚解决完洪州之事后,就立刻快马加鞭地南下来寻我,怕是我便要一直在棺材里躺下去了。

他明明知道我们赢下百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根本无需支援,可他还是带着人来了,并在最危机的那一刻救了我。

或许冥冥之中,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了的事情吧?

作者有话要说:

先回答一下评论区小天使的问题:

1.本文日更。

2.临时事假会在后续一周内双更补上。

3.偶尔休假会提前通知。

最开始有存稿所以可以每天准点更新,但后期没有存稿了,每天都是现码的,又因为本职工作996的缘故,更新做不到准点,经常会超过12点才写完。一般情况下第二天白天来看头一晚的更新是没问题的。

么么么!

老实说,太子的丹心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了。

距离完结不远啦~

第63章

李祯与我在广府赖了好一阵子。

我们打着给我养伤的名义,不肯回金陵。实际上伤早就养得差不多了,大多数时候是李祯陪我在附近游山玩水,爬爬白云山,或者跟着渔民们出海捕鱼,半闲适度日,半体验民情。

李祯对我道:“广府离金陵这么远,虽然日后你还可以回家省亲,但于我来说,未来可能一辈子都来不了几次,就算是南下巡游,也不过是地方官员簇拥着接待,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亲身去体验此处百姓们的生活。”

但我却隐隐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因李祯不想让我心烦,处理公文和议事都避着我。我现在已然摸清楚了他的性子:他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觉得不适合告诉我,但如果我真的知道了,做出了什么决定,他多半不会拦。

而跟我打小报告的人一向很多,比如说在金陵有韩卿书,在广府有我那个咋咋呼呼的三哥——他跑来问我道:“丹心,你跟太子殿下到底怎么回事啊?”

“啊?”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好得很呢,没吵架也没闹别扭啊。”

“我没说这个!”三哥手一挥,“你当我瞎,看不出来你们两个腻腻歪歪?”

我:“……”

三哥道:“圣旨都来催了三回了,也不见你俩启程回金陵,殿下这是准备赖老丈人家了啊?”

我差点儿噗出声来。

我当然知道三哥说的“准备赖老丈人家”是玩笑话,但圣旨来催三回是怎么个情况啊?!

*** ***

待到晚上,李祯处理完政务回屋后,我憋不住问了他。

他一如既往地云淡风轻状:“你都知道了?”

我拼命点头。

他亦颌首,似乎是在自我肯定:“嗯,果然是瞒不住你的。”

我:“…………”

李祯道:“就想让你好好养着,不想你心烦,才没跟你说这些。”

我:“哦。”

他摸摸我的头发:“不要不高兴。”

“你这样老不跟我说,很不好。”我正色道,“我会不高兴。”

他却瞥我一眼:“我不说,你就不知道了么?”

“我自己知道的,和你跟我说的不一样啊。”

李祯以手抵下颌,略略思索了一下,对我道:“那你以后可以问我。我可能不会主动跟你说,但你问我了,我一定回答,这样行吗?”

“行叭。”我趴在他肩头,“所以到底为什么咱们不回金陵?”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难得陪你在广府住,我看得出来你很开心,回去了以后多得是糟心的事情,这样开心的日子很难得,能拖一会儿就拖一会儿。”李祯道,“第二个原因,文太师已经被处以极刑,肃王还被压在牢里,太后则被软禁在宫中,父皇对太后狠不下这个心,太后心里清楚,更是有恃无恐、以死相逼,目的是要保住肃王的命。现在宫里乱作一团,我们两个身为孙辈的,最好不要掺和进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