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子妃驯夫记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1 / 2)

加入书签

“让赵嬷嬷过来说罢。”太后道。

“宣赵嬷嬷——!”她身边的大宫女对外喊道。

片刻,赵嬷嬷便一路低着头进了正厅。

“老奴叩见太后,叩见娘娘!”

“赵嬷嬷,哀家放你这在东宫,便是要教好太子妃规矩,帮着她知规矩、懂礼数。”太后又押了一口茶。

“老奴有愧于太后托付,实在是无力教导太子妃!”赵嬷嬷高声道,“老奴能力有限,管不住太子妃。太子妃非要做什么,老奴没有任何办法!”

“哦?太子妃到底做了什么,你倒是原原本本地说来,给哀家听听。”

这主仆俩一唱一和,听得我恨不得把白眼翻到天上去。

只听那赵嬷嬷开始数落我的罪状:“昨儿入夜后,太子要带太子妃出去看花灯,老奴告诉了太子妃娘娘,看花灯可以,但事先不做准备,临时出门,不备软轿,不戴锥帽,还骑马出去,是不合规矩的。太子妃娘娘心里明明就跟明镜似的,却依旧不肯放弃,最后居然翻墙出了东宫!”

太后挑眉:“还有这等事?太子妃,你有什么话要说?”

我抬起头,看向太后:“看花灯这种事儿,臣妾自儿时起便看得多了,委实没有必要为了这种小事儿坏了东宫的规矩。更何况,昨夜街市上根本就没有花灯!”太后冷哼一声:“哀家没问你花灯,而是问你屡教不改,私自翻墙出宫一事!”

“臣妾要说的正是这件事。”我毫不畏惧地道,“太后明鉴,太子殿下深夜要带臣妾出去,是为公事,说要看花灯,不过是随口找了个理由。总不至于太子殿下要做什么事情,还得跟教礼仪的嬷嬷汇报吧?”

太后道:“呵,那你倒说说,他带你出去,是为何事?”

就在这时,正厅门口传话的丫鬟喊道:“陈良媛道——”

姗姗来迟的陈良媛,双手捧着账册,一路快步步入厅内,对太后行礼。

“太后千岁!妾身来迟了,请太后责罚!”

“哀家记得你。陈首府家的孙女儿,对吧?倒是个知礼数的。免礼吧。”太后说这话的时候,分明又看了我一眼。

她可能以为,她在打我的脸。

不过她万万没想到,陈良媛跪那儿就不准备起来了:“妾身有一事,需要太后做主!”

“何事?”太后皱了皱眉。

陈良媛高举账册:“因太子妃娘娘近日都在学习礼仪,不得闲暇,妾身便领了协理东宫一职。恰逢今日查账册、点库房,却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向太后讨教。”

孙媳妇向老祖宗讨教该怎么管家,哪怕放在皇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更何况太后有意晾着我,想让我多跪一跪,便对陈良媛道:“你说来听听。”

“按宫里的规矩,不同等级的宫人享不同的食俸,日常起居的标准亦有所不同。想来东宫亦如是。只是东宫与宫里有所不同,还有宫里赐下来的人。若这些人的用度超过了标准,那臣妾该如何处理?”

“哦?你倒说说,都有谁?”太后问道。

上一代宫斗的最大赢家,可没那么容易入套。

作者有话要说:

太后:你以为我那么容易下结论吗?

程丹心:不着急,我的女人们织了张大网等着您呢。(喝茶

李祯:???谁的女人???

第13章

此时,舒良娣笑着道:“嗨,还是妾身来说吧。前阵子,妾身的姑母给妾身赐了两个宫女,但依东宫制,妾身身边只能有四个一等丫鬟,都是妾身从娘家带来的。贵妃姑母赐下来的人,又不能委屈了当二等丫鬟,便做着二等丫鬟的事儿,给的是一等丫鬟的用度。其余几桩,也是类似的事儿。”

陈良媛接着道:“虽然此等小事,不应该来劳烦太后定夺,但东宫上下时有各种赏赐,赏赐物品的到好办,但赏赐人的一多了,便不好给太多特例。无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太后今日能开个尊口,给东宫定个规矩,以后妾身等便按规矩行事。”

太后沉吟了一小会儿,道:“却是这个理。各品级的宫人,不论是宫妃还是下人,用度应按照标准行事。”

陈良媛微笑道:“那若有一宫人,因是宫中赐下,便以为自己与其他下人不同,平日里骄傲跋扈也就罢了,今儿还被妾身发现,这个人居然收受其他下人的‘孝敬’,这该如何处置?”

太后问:“何人如此胆大包天?”

陈良媛呈上手中的账册与供词:“便是这赵嬷嬷!三位嬷嬷来到东宫后,本应以东宫用度为准,但因是太后赐下的,东宫无不优待之,一切用度,账册中皆有记载。偏偏赵嬷嬷一人,多次以下犯上,竟然还收受其他下人的‘孝敬’!证词具在,请太后明鉴!”

陈良媛这番话一出,赵嬷嬷立刻便跪下了。

她原本便离我很近,我视力又好,能瞧见她额上的冷汗似乎在一瞬间就冒了出来。按理说她这个时候应该叫一叫冤枉,可事实是她一点儿也不冤枉,也未曾想到这件事会在此时此刻被掀开,便更是手足无措。

太后的脸色一瞬间阴沉了许多。她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大宫女便上来接过了陈良媛手上的账册与供词。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证词,那张明明保养得很好的面孔,在盛怒之下,却加深了皱纹的沟壑,竟变得有些扭曲。

“赵嬷嬷!”她啪地将账册和证词朝赵嬷嬷摔去,“我让你来东宫,是做这些事情的吗!”

鉴于我就跪在赵嬷嬷旁边,因而我提前轻飘飘一侧身,避了开来。

想起来几个月前我刚入东宫,去圣上跟前说要和离,被他拿折子砸了脑袋,李祯还笑话我作为武将之女不晓得躲。我觉得此时的我已然长进了许多,躲得很是迅速,很是精准,很是明确。

于是那账册飞到了赵嬷嬷的肩头,哗啦一声,夹着的供词飘散了一地。

赵嬷嬷也顾不上疼了,而是吓得人有些发抖:“老奴、老奴……”

她以为她是寿康宫的心腹,打着太后的名义来到东宫,连我这个太子妃都不放在眼里,便更可以在下人之间横行。

更何况,她以往在寿康宫里,一向是被小宫人们围着讨好的。

是以,她觉得在东宫收些‘孝敬’,也没什么。

——哪怕那些主动凑上去讨好她的下人,分明是我和陈良媛授意的。

她只是太蠢,不知道太后可以纵容她在宫人中收受钱财,却无法容忍在这个时刻,这个她专程来东宫找我麻烦的时刻,居然被自己送来的人狠狠下了面子。

我故作惊讶,落井下石道:“怎会有这种事情?太后明鉴,臣妾昨日出东宫绝对事出有因,臣妾一会儿自会向太后解释清楚。只是臣妾此时有一桩关于赵嬷嬷的事情,必须要禀报太后!”

太后重重哼了一声,阴沉着脸:“你说。”

我道:“臣妾曾因管不过来东宫的庶务,与赵嬷嬷商量更改每日授课的时间。赵嬷嬷却打着太后您的名义,要让臣妾把东宫的事儿都交给她来管!太后您怎么会下达过这种旨意呢?臣妾当时便没有信,而是把事情交给了陈良媛。此番看来,这个赵嬷嬷打着您名义做的事儿,恐怕还不止这么点儿!”

太后深吸了一口气,整个儿靠到了椅背上。

她的眼神跟刀似的,切过赵嬷嬷那张吓得要死的脸,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就在太后盯着赵嬷嬷的时候,我和舒良娣、陈良媛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

——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不过片刻功夫,外头便有人来报:“乔儒人正在厅外求见,说有极要紧的事情。”

太后扶了扶额:“什么事这么大呼小叫的?让她进来回话。”

乔儒人一进正厅便跪下了,接着竟是膝行到的前面:“给太后娘娘、太子妃娘娘和各位姐姐请安!妾身自知失仪,但也着实没法子了!就在刚刚,王儒人被孙嬷嬷推进了花园的池塘里,现下还在昏迷着,臣妾亲眼所见!求娘娘们做主啊!”

太后一口气似乎没提上来。不过她还是很快稳住了身形,问:“孙嬷嬷现下在何处?”

乔儒人答道:“妾身让人将她羁押了,此时正扣在柴房,听后发落。”

太后又问:“她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推王儒人落水?”

乔儒人道:“是各位姐姐之前夸赞过王嬷嬷,说其教学有方,为人又谦和端正,还赏赐了好些东西。孙嬷嬷便有些眼红,和其他人在花园里说了几句嘴,讲得不太好听。恰巧被独自逛园子的王儒人听见了。王儒人年纪小,还是孩童心性,便上前去理论,而孙嬷嬷之前也并没有见过王儒人,还以为是宫人,最后争吵了起来,推搡之间,王儒人便落了水!妾身带着丫鬟正路过,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赶紧上前救了王儒人。妾身身边的大丫鬟巧如可以作证!”

我听她无比流畅、一气呵成地描述完,登时瞠目结舌。

这自导自演起来也不容易啊……

当时王儒人说自己水性好,还年纪小,非常适合“行冲动之事”,自告奋勇地要去招惹孙嬷嬷,我还着实担心了一下。

实在没想到,她们配合得竟然这般天衣无缝,啧啧啧。

舒良娣瞪着一双美目,急问道:“那王儒人现下如何了?”

乔儒人带着哭腔回道:“已经宣了太医进东宫,但情形瞧着不太好。妾身也是慌了,才急急忙忙前来禀报。可怜的王妹妹……”

陈良媛立刻端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补刀道:“王妹妹才十三岁呀!她若出了什么事儿,咱们该怎么和王培元大人一家交代?!”

王培元大人,正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朝廷重臣,王儒人的亲爹。这个名字,想来太后是很熟悉的。

我在这冰冷的地砖上跪了这么久,膝盖都有些不舒服。

也是时候站起来了。

我清了清嗓子,先对乔儒人道:“你别慌。知道你和王儒人感情好,你先去她屋里照顾着,看看太医怎么说。”

没给太后接着问话的机会,我便一句话把乔儒人给送了出去。

接着,我对太后一叩首:“太后,臣妾治理东宫不严,竟闹出了这么多糟心的事情,实是万分自责,臣妾明日便进宫找母后领罚。只是这赵嬷嬷,对待主子以下犯上,面对下人收受贿赂,还冒充您的名义行事,此三种罪名,证据确凿。臣妾不知该如何罚,恳请您带回寿康宫处置。”

太后的脸上阴云密布,没有接话。

我紧跟着道:“至于这孙嬷嬷,还需审问。臣妾也得听听王儒人醒来后如何说。更何况,东宫还得给王家一个交代。臣妾觉得,不如先扣在柴房里,等臣妾审问出所以然了,一并连人带供词,押往寿康宫。”

太后冷哼一声,对我道:“你倒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至于臣妾昨日出东宫一事,必须要向太后您回禀。”我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她,“昨日,臣妾是陪太子殿下去大理寺秘密审问一位犯人。因太子怕打草惊蛇,人证被毁,才于深夜带臣妾前往。”

“江南道五十四州贪污案?”太后反应得倒是极快。

她这番反应,反而让我确定了之前和李祯的种种猜想——她一定跟这桩案子脱不了关系!

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正是此案。今日,太子殿下已将审讯结果报予圣上,估计过会儿便下朝了。此等大事,臣妾不敢欺瞒,太后您一问便知。”

太后立刻问我:“你们审出什么了?”

“那犯人说,曾有一位腰佩金刚石之人,进过扬州银库。”我直勾勾看着太后,不肯放过她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眼见着她从先前的愤怒转变为错愕,错愕中又多了三分恐慌。

我极为缓慢地道,“臣妾觉得很奇怪,这腰佩金刚石,听上去不像是我朝人的喜好。臣妾猜测可能与外夷有关,但也不敢多问前朝之事,其他的也就不知道了。”

太后似乎强作镇定,却也还是兀自坐在那里,半晌没有出声。

李祯让我找机会把这件事透露给太后,试探一下她的反应,却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快就撞了上来。

过了好一会儿,太后以食指关节揉了揉眉心,对着底下跪了一地的人,道:“哀家乏了,回宫罢。”

“那赵嬷嬷和孙嬷嬷……?”

“便按你说的处置,都送回寿康宫。”太后也顾不上这两个人了。

“臣妾明白了。臣妾恭送太后。”我微笑朝她最后一拜,目送她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离开,正如她浩浩荡荡地来时那般。

只是来时何等威风,走时又何等疲惫?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本文的一个设定:

按理说东宫应该是在皇宫内的,但本文的设定中,东宫是在宫外,就像是王府那样,只不过名为“东宫”,实际上用“潜邸”来说可能更为合适。

所以丫鬟都是才买的,也没有太监,只有丫鬟、小厮。

但又有一些宫里赏赐下来的下人,这些是“宫人”。

仅仅是一个细节上的小设定~其实完全不影响阅读的啦!

突然收到了一个评论,非常惊喜,谢谢小天使!一直以为自己在单机,好开心哦!

所有陪着我从头开始写故事的大家——

真是非常地感谢你们!!

第14章

太后闹了这一出,败兴而归,我亦终于得以起身。我思索着自己嫁入东宫以来,跪得可比前十七年多多了,这可不是个好势头啊!

正因为如此,那些上赶着来找我麻烦,才需要一个个打回去才是。

我揉了揉膝盖,又打了个哈欠。陈良媛带人把赵嬷嬷给反手捆了,丢给了寿康宫的人。因为她一到太后边上就试图鬼哭狼嚎,陈良媛又让人塞了个粗麻布到她嘴里,总算把她这张嘴堵住了。

太后急匆匆地要摆驾回宫,连关在柴房里的孙嬷嬷都没来得及去看一眼。

我有些乏了,便先回寝殿补了个面,待到中午用完饭后,再在乔儒人的陪同下,去了趟柴房。

被捆着丢在柴草堆里的赵嬷嬷,整个人惊魂未定,见到我就开始喊冤枉,不停地说着“老奴没有推王儒人!是那王儒人自己失足掉下去的!”。

我颇有些同情地看了眼这个蠢货,道:“孙嬷嬷,你觉得我是会信你,还是会信乔儒人和王儒人呢?”

孙嬷嬷一通哭嚎。

“本宫已经派人传话给了王儒人的母家,到时候便把你交予大理寺卿王大人的府上吧。”我最后不忘给她致命一击,接着道,“太后已经同意了,她只带了赵嬷嬷回寿康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