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豺狼当道 第56节(1 / 2)

加入书签

好容易挪到暂居的小屋,童士贲一脚踹开房门。屋子里仅存的一点热气就被寒风卷出去,皱着眉头在灶旁烧水做饭的叶瑶仙正准备发怒,就看见男人怀里抱着两匹颜色鲜亮质地细腻的绸缎,脸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下来。

她解下围裙忙把一张凳子殷勤递过去,笑道:“以为你要吃了晚饭后才能回来呢,那个园子里的文会热闹不?听说那位主家是个王爷,是不是头上带着金冠身上穿着黄袍……”

其实童士贲将女人脸上的神色变化看得真真的,心里却说不出什么感触,反正一腔兴头凉了不少。将东西甩在炕上淡淡道:“今次我得了一点彩头,你拿去裁了做一身新衣裳。”

叶瑶仙本不是个眼皮子浅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咬牙不计名分的跟着童士贲。实在是嫁进童家这一年来,童太太处处针锋相对,让她一天到晚就没个清静日子过。

好容易熬过苦楚生了个儿子,却让童太太一股脑就抱到自己房中养着。

因着一个“孝”字,对这种做法叶瑶仙竟是毫无对策。心想眼不见心不烦,咬牙跟着男人到了京城来,手头银子更是寸得厉害,连新买一瓶头油都要回头看看男人的脸色。

从前叶瑶仙在娘家都没过过这样的苦日子,一时悲从心头来,搞不明白自己怎么落到了这幅田地?

童太太还在老家吃糠咽菜,叶瑶仙要是真的把这匹绸缎裁成新衣裳穿在身上,男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计较。

于是她只得依依不舍地拂过绸缎精美的纹路,咬牙转身道:“不如拿到估衣铺去,多少可以换几两银子补贴家用。咱们还不知道要在京里盘垣多久,老这么坐吃山空也不是个事儿!”

童士贲脸上的神色果然大霁。

转身捉了女人的手温颜道:“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我们的好日子不争在这一朝一夕。等我顺顺当当中了举中了进士,最多不过三年,以往看不起咱们的人都会哭着求着回来。还有同茂堂顾家的人惯会过河拆桥,我会让他们知道得罪我是什么下场?”

话语先还有些温柔,后头就变得疾言厉色。叶瑶仙听得一楞,同茂堂顾家什么时候得罪过童士贲?

转念一想就突然明白,因为去年龙舟赛过后两个人的事突然闹大,这顾家家主顾朝山没有继续无偿支持童士贲读书,在童士贲的心目当中就是不可原谅的罪过。

她暗自心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心仪的人器量竟然如此狭小?

也不知为什么面对着这样的男人,叶瑶仙忽生了一股寒意,就不敢十分撒娇卖痴。甚至在语气间不自觉的带着一份讨好,“锅上还热了一碗杂粮粥,我端来给你用了吧!”

刚装了一肚子珍馐美味的童士贲哪里吃得下杂粮粥,就挥了挥手道:“我带回来两盒文会时用的点心,饿时随意用一点就是了,那杂粮粥你自己留着喝吧!”

叶瑶仙其实早就看见那盒包扎精美的点心,却没想到男人一点都不客气的准备独享,一颗悲春伤秋的心顿时扭成了团。

却根本不敢再说什么,只得委委屈屈地端着热粥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男人大口大口地咀嚼着香甜的点心,热粥也变得极难下咽。

童士贲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叶瑶仙脸上的委屈。

他一多半的心思都在回味敬王的一言一词,总觉得不是自己多心,敬王对自己好像格外赏识些。文会结束临出门时,自己拿到的这份手信都比别人好像要厚上两成……

此时的敬王的确正与门下的清客龚先生谈及童士贲,“……没有半分风骨,一脸的谄媚相。可惜了他写的那首诗,倒格外显得雅正大气。”

龚先生是两浙举子出身,多年不第后就收了科考的心思,对于钱粮税赋刑律都极精通,受敬王外祖父周尚贤差谴,如今在敬王身边算是极为得用之人。

他对今日到场士子们的底细大致了解,就捋着胡须笑道:“此人原本是莱州颇有才名的学子,因为品性有瑕差点被革除秀才功名。也不知他怎么施展的,竟然拿到了此次恩科的禀帖,算起来其人倒有几分手段,王爷不妨再往下看一看。”

敬王皱了一下眉头,“我听说这莱州籍的举子中,还有一位济南府的亚元,今次怎么没有看到他的诗文?”

龚先生陪笑道:“我仔细翻检过,看到这个顾衡所做的诗赋,其意境遣词至多只能得个中等,想来此人不善诗词。若是强行评上优等只怕会惹异义,就自做主搁在了一边。说来也是天幸,取得这十六位佼佼者当中,除了童士贲皆是各州府的头三名。到时候诗集一出,这些人就自站在了王爷的一边……”

敬王满意颔首。

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他几眼,徐徐道:“先生做事我历来是放心的,这件事就这样办吧。只是这一向我要亲自盯着春闱放榜,我大哥肃王那里你要多指派两个人盯着他的动静,这一年我看他越发不安份了。”

龚先生心头一凛,知道自己小心谨慎地在敬王身边服侍了三年,终于慢慢得到了他的信任,竟被交待这种私密事。忙垂头掩住脸上的喜色,压着嗓子低低应了个是。

※※※※※※※※※※※※※※※※※※※※

男主这回没争!

shg

第九十六章 肃王

只相隔短短的两个时辰, 敬王主办的这场文会与会者的名册就整整齐齐放在了肃王苏子璋的书案前, 随名册附上的是十六位士子流光溢彩的佳作。

肃王生得浓眉豹眼高大魁梧, 是众兄弟当中身子最为健硕之人。二十岁时曾代表皇帝,接见高句丽、爪哇、星逻等国的来使。谁知高句丽的使者一见肃王就五体投地以大礼参拜, 说从未见过如此威仪出众之人……

这话虽然有溜须拍马之嫌,但从侧面可以看出肃王的确生得威武过人。

此时他大汗淋漓持一柄长~枪站在风口,不耐烦地听着兵部员外郎解芝芳念着那一长串的名单。末了不耐烦地打断道:“老三年年办文会,也没见玩出个什么新花样来。这回凭一本诗集就想把这么大一串人拢在他的名下, 别是做白日梦吧?”

兵部员外郎解芝芳今年三十岁,是肃王从小的伴读,两个人的情谊自然比别人深厚, 所以彼此间说话就没有拐弯抹角。

他了解这位主子爷性情豪爽,向来不耐烦这些文人末事,就心平气和的微微一笑道:“关键不是敬王怎么想, 而是与会的这些士子们怎么想?如若经过一场文会就能紧紧攀上敬王这棵大树, 恐怕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

肃王使劲啐了一口, 也不顾冬日寒冷, 将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嗤声道:“难怪说文人的骨头轻,一点小恩小惠就将这些人收买了。只可惜近年来圣人越发重文轻武,也不好生想想, 若是边境犯禁这些文人是能领兵还是能上阵杀敌?”

解芝芳脸色变了变, 其实他也算半个文人。

但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苦笑一声无奈劝道:“王爷这个脾气应当改一改, 如今在家里说说也就罢了。若是传扬出去,少不了又要挨一顿斥责。你即便不是为自己,也要为庄妃娘娘好生想一想。这些年她为了你,可没少受周贵妃的磋磨……”

这话是有原因的,去年秋天交粮时,运送兵饷军需的一队船被淮河河道上的甲丁刁难,硬说军船上有挟带的禁物。

一方是地方上气盛的青壮,一方是战场上刚刚换防下来的悍兵,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各死伤数十人不说,还堵塞南北干道长达两日,且损毁商船民船数条。

淮阳知府不敢擅专,将此次连夜密折上奏,皇帝就将此事转手交给肃王处置,允他自辩自查。

肃王苏子璋本是极护短的人,这回半路骑虎只得静下心来细查,结果就查到兵船上果然私带了一些边镇紧俏的淮盐、丝绸、烧酒。不禁勃然大怒,当场就将兵船上带队的一位从五品参军斩杀,还老老实实地具折请罪。

没想到皇帝对此反而龙颜大悦,赏下金帛无数,还当众对肃王赞许有加,说他“无私心”。

世上向来不失见风使舵的人,肃王因为这一件差事办得明明白白,一时间阿谀奉迎的话不要钱的涌上来。甘霖宫的庄妃娘娘是个直性子,就不免时时喜气盈腮。没想到年尾宴时,景仁宫的周贵妃偏说她宫仪有差,令其闭门思过反省自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