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豺狼当道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shg

第九十四章 文会

敬王牵头举办的文会最终定在京城西郊的潘园, 日子选在大雪初霁的一个午后。正是草木枯黄白雪黛瓦红梅傲霜, 处处皆可以入画的好时节。

顾衡坐着钱师傅亲自赶的马车到了潘园时, 只觉时辰拿捏的正正好,园子里到处都是带着平定四方巾身穿长衫的举人和士子。或是对着一枝开得正好的瘦梅, 或是对着一角翘檐摇头晃脑,誓要挤出几句足以传诵千年的佳句。

这处园子原是江南盐商潘时济的一处私宅。

盐商别的不多就是家里钱多得堆不下,无数银子砸进去后终于修建出一处美轮美奂备极奢丽的名园。春夏皆有繁花胜景,特别是一株名品宝珠山茶, 开花时钜丽鲜妍,为世所罕见。

即便是凛冽冬季,潘园也是游玩的极好去处。因其靠近温泉山, 一汪湖水终年不结冻。远处山峦起伏白雪皑皑,近处碧波荡漾寒鸟潜飞。无论是披着蓑衣挚着油伞踏雪寻梅,还是在湖边信马由缰思虑心怀, 都是极为相宜的。

这潘时济是个极乖觉的人, 一待园子落成就自觉自愿地将此地让出, 美其名曰借给达官贵人们赏鉴。一来落个好, 二来也可以趁机跟贵人们结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座名园便一年四季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园子修建时请了南北各地有名的工匠细细规划,使得其建筑无形当中兼具江南温婉和北地豪派的风格。就是院中闲闲搁置的一块太湖山石,也是精中选优, 优中选精。皱、漏、瘦、透, 曲折圆润重峦叠嶂, 无一不力求至美。

就像摆在影壁后的这块青莲朵就价值万金, 其形奇且纹美质佳,远观超凡脱俗灵秀飘逸,是敬王苏子琅的钟爱之物,他闲暇时就喜欢在这块石头面前驻足片刻。

但据顾衡所知这块高一丈二的巨石并非天然,乃是太湖匠人取自水深处,先浅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久之如天成。最后以烟熏染色,且可日曝不袪。

那时候的敬王已经将潘园视为自家所有,所以无意得知这块太湖石并非天然所成时,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这些人藐视皇庭,其居心叵测可诛。将进献这块太湖石的官员革职查办,连潘园真正的主人潘时济也吃了挂落,说他修园时没有把关细加查看……

闲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急得吊颈的潘时济左思右想不是办法,就趁夜悄悄往敬王府长史顾衡的住处送了一万两银子,求他帮着缓颊一二。顾衡也觉得老潘冤枉,就趁着敬王高兴的时候说了几句好话,这件事最后才不了了之。

顾衡在这块颇有来历的太湖石面前停留了几息,心想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物虽似人却已非。

三皇子苏子琅之所以把这场至关重要的文会选在此处,除了这里遍植梅树够清雅之外,就是这里地方够宽够大。内外共设有两个大厨房四个小厨房,同时招待二三百人不在话下。

府里的幕僚龚先生说,文会既要办就办得最好。

那些举子多半家境贫寒,平日里只求果腹就行,哪里见过如此富贵的天家气象?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珍离异兽,一一做成吃食摆上桌子,就能将那些读书人原本的傲气打落三分。到时候再用言语加以宽柔,人心项背自然就明显了。

这话深合苏子琅的心意,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曲不战之兵,那才是为君者的泱泱气度。

隔着游廊有一处露天高台,三四个绝色女伎或拿长笛,或抱琵琶,或是歌舞。在一片白茫茫的萧条当中,那女伎的红色纱衣旋得象要飞起来,引得几个士子连连击节赞叹不已。

李厚朴亦步亦趋地跟在顾衡身后,只觉得自己的一双眼睛不够看。

他本没有接到敬王府的请贴,是厚着脸皮硬扒在顾家的马车上跟了来。好在进门时,王府的管事给了两个白眼外,倒并没多说什么。

园子里每隔数丈就有一个小小的暖亭,亭里三面用厚厚的帷幔遮挡,地上通了火地龙,双脚一踏入就有一股扑面的暖气。每座亭子还有两个进退有度的小丫头服侍,专门负责为众人端点心倒茶水。

若是肚腹饥饿了,就可以摇动亭子里的铜铃铛,立刻就有青衣青帽的小厮飞快送来大食盒。

那红木五彩点螺花鸟食盒足有五层高,每一层里都有四个巴掌大小的瓷碟。碟里是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精致吃食。也不知用了什么巧思,那菜式拿出来时竟然还是热的。琳琅满目的摆在大桌案上,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李厚朴是生平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宴会,只觉自己一双眼睛怎么都不够看。每见一样东西就要惊叹一声,这个这个怎么好?那个那个怎么香?虽然声音并不怎么大,但暖亭里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顾衡被这个乡下土狍子连累得深感丢脸,心想自己怎么会头脑发热,一时想不通把这家伙带了进来。但这样做也并不是没有好处,只听李厚朴连番感叹之后,小小的暖亭里慢慢地就只剩了他们两人。

李厚朴对于某些事心性粗阔,见状丝毫不以为意,指着一盘入口香糯的点心悄声道:“这个拿回去给叔姥姥尝尝,肯定不会塞牙。京城里什么都好,就是这个物价贵的咬人。这盘东西摆的像朵花儿一样,多半要值一两银子……”

一旁伺候的小丫头心中鄙弃。

最后实在忍不住,就微微一笑欠身解释道:“好叫客人得知,这道点心的名字叫龙眉酥。看着简单,其实这面是用瑶柱和着鸡汤制成油酥面团。撬开一只江瑶只得指尖大小的元贝,《本草求原》说它有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之效。”

看着面前两人都瞪大了眼睛,小丫头语气越发得意矜持,“……将面团擀制成条纹清晰的眉酥皮,包入调好的馅心,最后捏成眉毛状的生坯,先炸后蒸而成。这么一盘点心,在外头就是用十两银子也买不到。”

李厚朴性子再单纯再良善,也听得出这个小丫头话里的不屑。他嘴巴又笨,一时不由胀红了脸。

顾衡从前贵为王府长史,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何况这个李厚朴是自己带进来的,自己可以随便欺负着玩,别人要是随便欺负就不行。

就垂了眉毛假意斥道:“真是小孩子见识,这道龙眉酥不过是工序复杂些,所用材料在市面上都买得到。只旁边这道猴头蘑扒鱼翅,费时费工不说,若是一个不凑巧,这道菜就吃不成新鲜的。你要是实在有这个孝心,就把这道菜带回去孝敬我祖母。”

李厚朴看着正正摆在面前一道颜色白白嫩嫩的菜,怎么也看不出什么是猴头蘑,什么是鱼翅?

小丫头见顾衡短短几句话就把桌上最名贵一道菜的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知道遇到了识货之人,一时脸面涨得通红。惊疑不定之下就不敢再随意开口卖弄,倒让顾衡和李厚朴安安静静吃了顿饱饭。

酒足饭饱之后,有小厮送来上好的余杭印金花五色纸笺。

这却是要大家吟诵与雪景与梅花相关的诗词了,顾衡抬眼望去,就见隔壁的暖亭里早已有人在挥毫泼墨。想来肚子里的诗才早就按捺不住,只待在合适的时候喷薄而出。

顾衡不想在敬王府这个昔日的伤心地留下笔墨,又不想特立独行惹人议论,就将李厚朴冥思苦想半天写的一首诗一把扯过来,胡乱改了几个字,添了名字交上去。

一旁伺候的两个小丫头眼睛瞪得溜圆,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脸皮的客人。连吃带拿不说,连首像样的诗都做不出来,也不知这个举人身份是怎么考上的?

敬王府的办事效率果然奇快,不过一个时辰就评出了甲乙丙三等。

其中甲等一名,乙等两名,丙等三名,除此之外还有十名优胜之佳作。这十六人的大作不但立刻刊印晓喻全国之外,每个人还有不菲的花红。

王府的小厮们抬来一架黄花梨宽边框的素面屏风,将十六位得胜者的大作贴敷在上面,供大家鉴赏。顾衡拉着李厚朴毫不客气地一一看过来,却在看到一篇标明为乙等的文章时愣了一下。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应童子试就得了第七名。

那时候意气风发,跟着几个同窗好友背着行囊到处游玩。路过邓尉山时忽然诗兴大发,就信笔写了一首小诗:……朝来小雪千林缀,梅信依稀报先来。一株已足春风意,万树才逢几朵开。

此时此刻,这首小诗被工工整整一处不错地誊写在独扇屏风上,诗文最后的落款是——济南府莱州籍秀才童士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