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豺狼当道 第27节(1 / 2)

加入书签

一旁的马典史小心陪笑道:“小的扳着指头仔细算了算,自打年后好像一直干着。就连上个月进了谷雨,老天爷也没撒半滴水。我问过那些积年的老人, 都说今年多半是大旱之年,只是不知要持续多久。”

他叹了口气,满脸愁容,“咱们莱州城可做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少, 若是过几天还栽不下麦苗,只怕秋天时粮食多半要欠收了。”

方县令今年不过三十二三岁,颌下蓄了短须,模样看着甚是英伟。

他摇摇头道:“莱州不过是个偏远小县,每年核定的税赋都是有限。上头知道咱们的难处,年年都是以粗盐代缴一半的税粮。上头既然如此体恤,我们自然要领会其中的好意。盐场里的盐若是能早些售卖,也好为受灾的乡亲们谋些福利!”

马典史在心头欣羡地想, 自己什么时候能把这种利己自私的话, 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忧国忧民, 那这官场的修炼功夫也就到家了。

方县令整了下衣襟, 闲闲喝了一口泡得恰好的毛尖淡淡道:“大江南北的各处盐场倒是不惧干旱, 这日头越大对咱们的好处越多,只是免不了要让那些灶工多辛苦几回罢了。”

大热天儿在火炉旁边熬盐,没份儿好体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方县令吹了吹茶碗中的叶沫子,沉吟道:“盐场如今虽算作是官办,但我却不好出面。你多下去盯着些,工地上多备些解暑的汤药,回头人人再多发两成的工钱。”

马典史自然小心应是。

随即笑道:“也不知顾秀才说了些什么,盐场里的那些苦力对他信服得的很,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干,这个月的产量比上个月也许又要高上一成半。我听底下管事儿的人说,照这样下去咱们的库房又要重新扩建了。”

方县令微微一笑,极为满意地点点头。眼下他已将马典史视为心腹,有些话就不用再收着藏着。

遂直截了当地道:“听了顾衡改进建议后,莱州城的这处盐场应该是周围几个县产量最高的,他还算是有几分真才干。说起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不该后悔,前些日子将盐卖给那个南陕来的行商着实太过冒险,毕竟不知根底……”

马典史这些日子只要有闲空就时时跟在顾衡身边,学他读书人说话行事的作派,特别是琢磨那些不好宣诸于口的弯弯绕。

顾衡也愿意提点他,时常有意无意的教他一些与上官的相处之道。

马典史虽只能学一些皮毛,但渐渐的一颗从不知变通的脑袋瓜子如同开了窍一般。当然有时候也疑惑过,这个年轻人怎么懂得这么多官场上的潜规陋习?

此时闻听方县令的感叹,一时福至灵来,就小意道:“看着白花花的盐变不成白花花的银子,其实小的心里比大人还要着急。那个南陕来的行商前前后后不过买了几百石的精盐,根本就无伤大局,大人后悔不后悔都无关紧要。”

方县令捋须一叹,一脸的江山社稷黎明百姓。

“那是你不知道,那位行商离开莱州城之后又跑了好几个地方,总共收罗了上千石的精盐,租了槽船浩浩荡荡地送到北方去了。我后不后悔都是小事,只是看着县下子民今年不好过,心头略有些不虞罢了。”

马典史不由暗自咋舌,这下终于知道方县令为何闷闷不乐了?

顾衡一出手就将盐场的出产翻了几番,所以他说明年有大灾时,方县令和他都信了个十成十,连南陕行商出了五倍银子都没怎么动心。

万万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大灾就是干旱,按道理来说盐场的出息在这种旱情之下根本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原先金宝贝一样捂着舍不得卖的东西,只怕接下来要烂大街了。方县令的话里话外虽未有责怪之意,但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里溜走,只怕是个人心头都在滴血。

马典史想,这做主卖也是你,不卖也是你,如今放这些马后炮有什么用?

他脸上却是一脸惶急,连连搓手顿足不已,“看着粗鄙不过的南陕汉子,没想到竟然有这样大的神通。早知道我就该做主多卖些给他,这下子后悔也不成了。难怪不得顾秀才老骂我前怕狼后怕虎,做不成大事!说来说去全是我的错,大人千万莫挂怀!”

顾秀才曾经说过,上峰是没有错的,错的永远是底下办事儿的人。

他觑了一眼后压低声音道:“本来改进盐场机关是顾秀才所为,就是因为他,产量才提高了好几成。别的事就算了,只是他老早就断定两淮今年春天有大灾,所以咱们才一股脑地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上头,现在想来总有些太过……悬乎。”

马典史不习惯背后说人,他对顾衡的为人处世虽然信服,但总觉得对方太过年轻,心里就不免犯嘀咕。

“……这幅光景虽然干旱,也算不得是大灾之年!您没去看过,库房里的盐已经码成小山一般高了。那个行商给的价钱也合适,咱们顾及这顾及那胆子太小了。实在应该多走些货才是,只不过现在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说实话,方县令心里头也有些不自在。

五倍的利刨去成本,已经是相当可观的结果了。据他所知,邻近的几个县因为这个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千里做官为名为利,只要来得妥贴稳当,谁又嫌这名和利烫手呢?当得知那位行商的真实身份时,他心里浮起过迟疑。可后来的事实告诉他,这份银子他不挣自然有别人会去挣!

方县令双手负背,仰望没有一丝云彩的湛亮天空。良久才复叹一声,“如今四月已经过半,再等两日看吧。……若是再没什么动静,你就做主另外联系些背景干净家底殷实的买家,价钱压低一些也是合宜的。”

仔细斟酌一番又细细嘱咐道:“顾秀才那里你要注意说辞,千万莫伤了他的颜面。盐场有他一份,断没有把他放在一边的道理,只是分赚多赚少罢了!”

思索了半会儿,又道:“鬼神之术神秘莫测,他一个将将及冠之人错上几回,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这些盐只是早卖和晚卖的问题。我看过他的文章,词藻清丽言之有据,今年大比之时定会榜上有名。”

马典史微微松了口气,忙不迭地的拱手答应。

说实话刚才他隐隐有些担心,就怕这位县太爷和顾衡一样书生意气,拧着性子竟跟着银子过不去。银锭上面也没有刻名字,谁知道它的真正的来路?

要是早晓得那位南陕来的行商手面那样大,竟一口气可以吃下千石的细盐,这些日子他何必急得满嘴燎泡,做梦都害怕盐仓爆满到最后连一两盐都卖不出去?

细细回禀完公事私事后,马典史不敢再打扰方县令的休息,躬身退出后院。刚刚一抬头就见远处有人紧盯着这边,正是几日未见的汪世德。对方一脸的意味莫名,还夹杂有一丝说不出口的恨意。

马典史顿时觉得刚才的心浮气躁烟消云散。

整了整衣服向前施礼道:“主簿怎么有空在外面闲站着,今日难道没有公事忙吗?哎,你说方县令对咱们俩如此器重,可说是事事言听计从。我就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汪主簿一愣,没想到这个只知缉拿强盗宵小的武人,如今竟学会当面说这种央酸话。

今早他一直在公房里呆着,偷眼望见马典史进了后院,在书房里和县令大人整整说了半个时辰的话才出来。在往时,这份和县令密谈的殊荣是自己才独有的,如今却不知不觉的换了人。

汪主簿的心头浮起悲凉。

举报上官的名声象座大山一样,时时压在他的后背。原本以为只要他勤劳肯干,新任县令总会对他刮目相看。但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如更漏中的沙石一般,正一点一点的被蚀空。

想起那座盐场,汪主簿心头更加滴血,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那里守得跟铁桶一般,更是半点消息也打听不到。他每日里只能面对那些繁杂枯燥的文字数字,和普通的书吏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果然是一朝君来一朝臣,这些当官的就像青楼里的嫖~客一般又当又立,一个比一个更加薄幸无情。他长叹一声,忽然间就觉得有些意兴阑珊。

马典史抖起精神,正准备面对一番唇枪舌战。没想到汪主簿长叹一声转身就走,留他一脸的莫名其妙愣在当场。不过他眼尖地看见,汪主簿的后脑勺已经花白了一大片,佝偻着身子再不复往日的意气风发。

马典史兀自站了一会儿,才想起刚才在方县令的面前拍着胸脯揽下了卖盐的活计,这时冷静下来后才觉得头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