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114节(1 / 2)

加入书签

李姝接过银票一看,顿时吓得差点把银票丢了,四张面值一千两的银票,大通银号红彤彤的大印在上面,一点做不得假。

李姝立刻问他,“官人这是哪里来的?”

赵世简摸了摸她的头发,“姝娘别担心,这是我该得的,统领大人和左军统领都有。往年我职位低,得的少,直接充作军中补贴给了娘子。这是今年的,以后也都有。”

李姝听说其他二人都有,顿时放下心来,“官人做五品右郎将的时候,一年俸禄加补贴,也有近五百两,升了四品还没一年呢,我还没看到四品的年俸,官人就升了二品。没想这二品和五品之间,竟然差了这么多。”

赵世简笑了,“不然娘子以为呢,这哪里叫多呢!听说那些会敛财的,做个三年七品知县,就有万两雪花银。”

李姝忙说道,“官人只拿该拿的,不该拿的可别拿。”

赵世简端起茶喝了一杯,吃了口茶盘里的果子,小声说道,“娘子,旁人都有的,就是该拿的。我跟你说实话,等到了过年,还有呢,比这还多。我让肖青荣去做军需,这也是惯例。哪个统领不往军需处塞自己人,你不塞人,大伙儿都不放心你。三万御林军是圣上亲卫,各色兵服、兵器、军饷都是一等的,一年军需几十万两银子,真正能花到士兵头上的,不过三四成。剩下的,统领、副统领和各级将领,哪个没有油水。我偷偷跟娘子说,连这个,都有的。”

他把手指对着天空中指一指,李姝顿时瞠目结舌,“官人是说,是说,”李姝也指了指皇城的方向。

赵世简笑着点点头,小声说道,“不过,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数目,算是底下自己人的孝敬。国库里那么多银子,户部卡的死紧,他要动用一点,御史台和户部就要嗷嗷叫。难不成国库的银子养贪官可以,他自家却不能花?没这个道理,这江山是老朱家的,又不是百官的。”

李姝觉得自己好像开了新眼界一样,晕乎了半天后,讷讷说道,“怪不得人人都要去做大官,钱多啊。”

赵世简哈哈大笑起来,“娘子,等过一阵,我给你请个二品诰命,娘子以后出门多带几个人,把排场讲起来,可就真正是贵妇人了。”

李姝顿时笑了起来,“官人,我记得咱们刚成亲的时候,我一进门就是举人娘子,当时可高兴了。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功夫,我就从举人娘子变成二品夫人了,官人可真能干!”

赵世简做了这几年官,身上官威愈发重,因他年轻,怕人说他不稳重,故而时常不苟言笑,家里下人在他面前向来是老老实实。

听见他在屋里笑,院子里的下人们都松一口气,也就只有二奶奶在,二爷才能笑一笑。若是二奶奶不在家,谁敢说笑一声呢,连庆哥儿如今都不大敢跟二爷闹了。

李姝第二日就带着封娘和墨染,先把宅子定了下来,并打发墨染到衙门备了案。

若按照常例,备案要主人家亲自去的。如今赵世简做了二品副统领,墨染带着帖子去了衙门,衙门主事亲自接待了他,并让一干书吏们立刻给办了。

一应手续办完,这栋三进大宅子,彻底归了赵世简夫妇二人。

李姝买过了宅子,心里很高兴。当天晚上,她亲自看着蔡氏做了几个像样的菜,又自己动手做了个汤,温了酒,穿上了漂亮的裙子,让玉娘给自己梳了时下时兴的发髻,戴上几样漂亮首饰,略施薄粉,把自己收拾得光鲜亮丽。

自从生了两个儿子后,李姝的肚子就再也没动静了。柿子树巷孙氏都生了个女儿,自己总得再生个女儿。官人整日差事忙,不着家,多个孩子,我在家也有事情做。

李姝这样安慰自己,顿时觉得自己这样打扮自己仿佛天经地义,丝毫没了羞耻感。

等赵世简夜里回来,才进了家门,一阵香风袭来,然后就见到自家娘子面带微笑眉眼含情地看着自己,“官人回来了。”

再看她的装束,赵世简笑了,立刻携了她的手,“娘子越发好看了。”

旁边封娘等人仿佛没听见,只忙着摆饭,帮着拿赵世简的家常衣服。

李姝服侍他换掉了官服,笑道,“官人眼光也越发好了。”

赵世简哈哈大笑,庆哥儿正在东厢房看书,听见阿爹回来了,忙跑了过来,“阿爹,你回来了。”

赵世简嗯了一声,“今儿的大字写完了吗?”

庆哥儿笑道,“写完了。”说完,往赵世简腿上爬,平哥儿见哥哥往阿爹腿上爬,顿时不乐意,往另一条腿上爬。

赵世简一伸手,把两个儿子都抱了起来,一条腿上放一个,先摸了摸庆哥儿的头,又在平哥儿脸上亲一口。

李姝亲自给他们父子三个盛饭,然后把平哥儿抱了过来,让他拿着小勺子自己慢慢吃,不时再喂他两口,让庆哥儿自己坐在一边的凳子上,叫了封娘伺候他吃饭。

赵世简不用人服侍,自己吃。吃饭的过程中,偶尔给李姝和两个儿子夹菜。

平哥儿只吃肉不吃菜,李姝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变着花样的哄,才勉强吃了一根。

赵世简本来想寒着脸说他,想到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他也不想讨人嫌,也跟着哄平哥儿,“你吃一根菜,我明儿多带你飞飞两下。你若不吃,以后再也不飞了。”

平哥儿脸皱了半天,吃药一样吃了好几根菜。庆哥儿在一边偷笑,挨了赵世简一脚。

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吃了顿饭。

夜里,夫妇二人一番鱼水和谐,自然不需赘语。

事毕,李姝与赵世简商议,“官人,咱们要不要把阿爹接过去一起住?”

赵世简想了想,“这倒是可以,没得咱们自己住那么大的宅子,让阿爹和大哥挤在一起。大哥家里宅子小,以后孩子越来越多,挤挤挨挨的,总是不便利。”

李姝犹豫道,“只是,我们把阿爹和姨娘接过来了,会不会让大哥脸上难堪?”

赵世简沉默了半晌,“明儿我早些回来,你提前去柿子树巷,我下衙了直接过去,我亲自跟大哥说。”

第二天,李姝把赵世简送走后,立刻让玉娘请了人牙子过来。

人牙子带来了几十号人,让李姝挑,“夫人,不是小人说嘴,从小人手里过的人,从未有背叛主子的,您尽管放心挑。”

李舒一口气又挑了两家人,一家是一对三十来岁夫妻带着两个儿子,姓张,最大的儿子都十四了。一家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带着一子两女,姓杨。

李姝付了银子,让玉娘把西厢房开了,大伙儿暂且先挤一挤,过几日搬到平康坊就好了。

下午,李姝睡过中觉,带着平哥儿去了柿子树巷。

刚一进门,孙氏就迎了出来,“弟妹来啦。”

妯娌两个打过招呼,一起往屋里走。才进院子,两个姨娘也过来打招呼。

李姝抬眼一看,只见庄姨娘生的嬛娘和孙氏生的绮娘正蹲在院子里一起玩耍。嬛娘三岁多了,绮娘才一岁多,将将走稳。

庄姨娘整日教导嬛娘,“姐儿是姑姑,要带着绮娘一起玩。”绮娘嘴巴巧,整日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嬛娘也愿意带她玩,姑侄两个整日形影不离。倒是煦哥儿,见到嬛娘始终不肯叫姑姑,觉得她太小了。

庄姨娘是嬛娘的生母,且她弟弟如今有了秀才功名,她在赵家日渐压过了洪姨娘。但她始终老实本分,从不去撩孙氏的虎须,孙氏投桃报李,对嬛娘倒不错,凡绮娘有的,必定也有嬛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