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80(1 / 2)

加入书签

d先生夸奖了还是被责罚了,永远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像是天生的小面瘫一样。

“表现不错呃早点回家吧,我让多合隆送你。”胤祚本想考考她,但没想到还没开口,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惊恐的发现,公孙丑下是什么为什么自己完全没印象

二丫撇撇嘴道:“不用多大人送,我自己就能走回去了,六爷再见。”说完就转身走了。

胤祚微微一笑,没想到小姑娘还挺傲娇的。

等等,“公孙丑下第一章”到底是什么胤祚敲了敲脑袋,从身后书架上翻出本孟子,翻到了那一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原来是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胤祚自是学过的,而且前世和今世加起来学过两遍。

这篇文章放到中国古代那是百分百的正确,但是近代那就很有问题了。

科技进步之后,就人和不如科技了,历史上清朝末年依旧有很多死忠,但是依旧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的割地赔款。

站在大清的角度,那都是侵略战争,都是“失道”的,但就算再“得道”,也抵不上十二磅炮的炮弹。

胤祚摇摇头,把各种念头抛出脑海,拿起筷子,开始对付凉了的饭菜。

第二天,胤祚特意把齐齐哈尔的文官们都召集了起来,询问了一番关于有没有人精通火器的问题,不出所料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无奈之下胤祚让他们都暗中留意懂得火器的人才。

在这之后,胤祚又去了百事行,他回来之后,还没有正式和吴泽见面呢,正好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去看看百事行的经营情况,顺便让他利用百事行的力量招揽火器人才。

第一百五十五章 管仲治鲁梁

百事行离都统府很近,出了府门,在景阳街上走片刻便到了。

百事行的总部和银座银行一样,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大楼,一楼也是开了许多窗口,用以接待前来加盟的手工匠人。

找个伙计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吴泽这几天都在棉纺厂中。

这棉纺厂在齐齐哈尔城外,是一处由十多栋砖瓦房组成的厂区。棉纺行当是百事行最早组建的行当,也是百事行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行当。

走到棉纺厂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一片忙的景象,相反厂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屋子里也只听得到寥寥几台织机的声音。

“哎呦殿咳龙公子,今日怎么有空莅临了”见到胤祚到来,吴泽赶紧跑了过来,脸上挂面笑容,周围几个织工都诧异的看着他,这百事行大掌柜都要巴结的人得有多尊贵的身份啊。

“回齐齐哈尔也有半个月了,今天抽空来看看。”胤祚指着那些空下的房间道,“这些厂房怎么都空着呢我从报表上看,棉纺行的规模远不止如此啊”

吴泽叹口气道:“龙公子,要是你早来半个月,那这片绝对是人身鼎沸、织机不停,每月出布上万尺,可惜这盛况最近几日延续不下去了。”

胤祚停下脚步,严肃道:“别卖关子,快说”

“哎没棉花了”吴泽苦着脸道,“龙公子,这东北产棉量本就低,棉纺行又三班倒的猛织,前几日把库里的棉花全都用完了,这才使得棉纺厂这么萧条的。”

东北因为日照、降水等自然原因,只有辽东等地能产棉。百事行建立之后用大把银子把辽东棉花全收购了过来,让整个东北的织户都面临无棉可织的境地,许多织户迫不得已才加入了棉纺行。

虽然具有强迫性,但却有效的打破了原先那种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可胤祚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采用了三班倒、计件工资、细化分工等一系列加快生产的措施,棉纺行织布速度大增,相对应的,棉花却不够用了。

而下一季的棉花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成熟,这期间棉纺厂就面临着停产的尴尬。

胤祚也有些头疼,此时日头也高,站在太阳底下热得直冒汗,拽着吴泽就近了就近的屋子,躲到阴凉下,闷热的感觉终于好了点。

“没棉花了就派人去买嘛,咱们大清哪里产棉比较多啊”胤祚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问道。

“要说产棉,首推自然是黄河下游各省府了,诸如直隶、山东、河南等地,都是产棉大区呃不过因为去年的饥荒,这些省府棉花产量锐减,今年许多棉地也改种了小麦等粮食。”吴泽说着递给胤祚一个蒲扇。

“另外一处,就是长江各地了,可惜离咱们太远,一路运来的话棉价都要高过布价了”

胤祚搬了个椅子,一边扇着风,问道:“不对吧,我怎么记得新疆也产棉来着”

吴泽闻言一愣:“呃呃请恕在下孤陋寡闻,敢问新疆是何处”

胤祚这才想到,现在新疆还被准格尔占据着,直到乾隆朝灭了准格尔,才改名成了新疆。

“咳那什么,我给准格尔起的昵称”

吴泽念叨了两遍这个名字,笑嘻嘻道:“龙公子志向远大,吴某敬佩万分”在他看来,给敌人的土地起好了省份名字,这不是要吞并人家是什么,赶紧马屁跟上。

“低调,低调”胤祚摆摆手,“新准格尔不是也产棉来着吗派人去那边收棉花啊。”

吴泽想了想道:“准格尔与咱们大清征战不休,虽然自上次乌兰布通之战后,安稳了些,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打起来,行商们都不敢去啊,而且从东北到准格尔还要穿过喀尔喀草原,道路难行,成本也是不低啊。”喀尔喀草原就是后世的外蒙地区,现在归属于大清。

这时外面进来了个侍女,给胤祚和吴泽上了一杯凉茶。

胤祚接过茶杯,却陷入了沉思,放眼齐齐哈尔东南西北,能想到的地方全都想到了,居然连点棉花也买不到。

“银子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再次体现了其正确性。

这时屋子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胤祚从门口往外一看,之间一辆马车运着一车货物驶进了厂区,几个小伙子将车上的货物卸下,长方形的一大捆,用草纸包着,看不清是什么的。

吴泽看到这一幕,精神一震高声问道:“老王,这一车棉花哪里买的”

那拉车的人擦擦汗,见吴泽问话,连忙笑着道:“回大掌柜的,城外有个朝鲜商队运来的,价钱也就比辽东的贵几文,我看厂里缺棉花,就全买来了。”

吴泽赞许道:“好老王,你这事办的不做,年末给你加工钱”

胤祚这时也反应过来那一条条的货物是什么了,因为棉花体积大,所以一般都是压成这种长方形运输的。

“朝鲜也产棉花”胤祚赶忙问道。

吴泽想了想道:“产但是量不多,毕竟还有数百万的百姓要粮食养活”

“朝鲜自然气候怎么样适不适合种棉花”胤祚有些急切的问道。

吴泽在朝鲜经商多年,这种问题自然是张口既来:“朝鲜京畿道以南,无论是日照还是降水都适合产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