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1024(1 / 2)

加入书签

d

故此在皇上和皇太后之间,她终究还是明白,该做何样的选择去。

惇嫔登时声泪俱下,抬眸悄然望了一眼皇帝,这便哽咽道,“就是九月初的事。皇贵妃的千秋令节就在九月初九日,那会子皇贵妃娘娘刚亲自为九公主操持完婚事,本就疲惫;而彼时皇上正奉着皇太后还在热河,故此宫里的规矩便松了。”

“皇贵妃千秋令节那日,妾身等去给皇贵妃娘娘行礼,亲眼看见皇贵妃形容憔悴,这便叫好事之人心下自以为皇贵妃她,她身子不好了。”

“那晚皇贵妃宫里的酒宴散了,回到宫中,妾身就听见顺嫔借着几分酒意,奔进小佛堂就说了那不该说的话。”

惇嫔也够聪明,虽说按着皇上的意思说了,却也给顺嫔多加了一个“借着酒意”的理由去。

惇嫔说着伏地,“皇贵妃娘娘此时为六宫之首,妾身等本该尊敬、仰戴,可是顺嫔却因了醉意说出觉着皇贵妃命不久矣的话去又是在佛前说的,想来上天闻之而怒,这才有几日后的月食。”

皇太后都惊住,挑眸愣愣望住儿子。

皇帝垂眸而立,“今年月食之亏严重,儿子叫群臣行救护之礼,就是生怕此事叫皇额娘您悬心去可是儿子也没想到,这事竟然是与皇额娘出自同门的顺嫔引起来的。”

皇帝深吸口气,“儿子知道,便是看在皇额娘的面上,儿子也不能公开惩治顺嫔去,更不能叫顺嫔这事儿传扬出去可是儿子想,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身为天子,儿子一向赏罚分明。此事既然出了,儿子便不能无视。”

皇帝说着在皇太后面前撩袍跪倒,“儿子启奏皇额娘,儿子打算叫顺嫔单独供奉太阴君一年,每日茹素吃斋,为此赎罪。”

皇太后心下也是狠狠一颤。

“皇帝啊,惇嫔也说了,那日顺嫔她是借着酒意才说错了话”

若是当真叫顺嫔单独去供奉太阴君了,那跟将她打入冷宫幽禁,又有什么区别去了

皇太后闭了闭眼,“要过年了,别在这会子在办这样的事,叫咱们都能顺顺当当过个年,不行么”

皇帝垂首想想,便也恭敬道,“皇额娘的懿旨,儿子岂敢不遵只是为了顺嫔,儿子从今往后也不想再听见宫中再有人嚼舌根子,再度说起月食之事来。”

皇太后深吸口气,“那是自然,我也何尝不会这样想我不管你那边,不过我的寿康宫和畅春园里,倘若有人敢再说起此时,我便第一个不容”

皇帝满意点头,又道,“儿子可以不降顺嫔的位分,可是儿子自然便也不能再晋顺嫔的位分了。儿子还请皇额娘体谅。”

皇太后也轻轻闭上了眼,无奈地点头,“也都依你就是。”

皇帝伸手握住母亲的手,软言劝慰,“皇额娘放心,便是顺嫔无德,儿子也依旧记着皇额娘的训导,儿子会在以后的八旗名门闺秀中,着意挑选合适的新人就是。”

皇帝得了满意的结果,笑拥惇嫔而去。

皇太后目送两人的背影,一时间只觉心更老去十年。

“安寿啊,你说说,皇帝他这是什么意思啊”

安寿也老得眼睛有些花了,眯眼看了半晌,才缓缓道,“老奴忖着,皇上的意思啊,是说顺嫔娘娘没有当皇后的德行”

皇太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他就是这个意思。如今后宫里这年轻的一辈里啊,原本满洲名门闺秀里,也就顺嫔原本还最有希望。”

安寿只能安慰,“不过皇上也说了,他还会着意挑选新人,不会叫老主子您失望去的。”

皇太后疲惫地垂下眼帘来,“可是那要三年一选啊,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见那一天去。”

安寿忙道,“怎么不能老主子如今寿数之高,已是古来后宫之冠了”

皇太后想笑,却有些笑不出来,末了只能是叹了口气。

“按说凌之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能得了皇帝的宠,也是好的。只是可惜,凌之也是汉姓人,同样是包衣女,这便怎么怎么都不能入主中宫去。”

安寿犹豫了下,便还是说,“如果老主子您肯为惇嫔主子改改这规矩”

皇太后一拍桌子,“那怎么行呢倘若我能为凌之改了这个规矩去,那皇帝他自然乐不得地正好顺水推舟,干脆直接再进封了他的皇贵妃去”

惇嫔终究与皇贵妃是一样的出身啊,若惇嫔都符合了规矩去,那皇贵妃自然也就更符合了

安寿只能叹气,“不管怎么样惇嫔主子好歹还能得着皇上的恩宠,这就是难得的了。”

已经有多少年了,这后宫里只见皇贵妃一个人生,再没有旁人有机会了。

那么多年轻的主位们啊,哪儿能都是不能生的,说到底根本是皇上根本就不给恩宠啊这样的情形,在古往今来的后宫里,也都实在有些太古怪了去。

皇太后点点头,“是啊,好歹还能有惇嫔这么一个儿。”

皇太后却说着还是叹了口气,“可是你瞧,怎么局面还是变成了,皇帝宁肯选汉姓包衣女去,也不肯要满洲名门闺秀啊”

“还有这个凌之她原本是我身边的、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原本跟我一条心吧,可是却终究还是帮皇帝说话去了。”

“这就像啊,我好容易栽培出来的一个人,结果反倒被皇帝给抢过去了呢,啊”

安寿知道老主子难受了,这便赶忙劝道,“瞧老主子您说的皇上又是谁啊,皇上是您的亲生儿子,皇上他原本跟您就是一条心的。便是惇嫔主子与皇上好,那不也是孝顺老主子您哪”

皇太后将安寿的话又咂摸了咂摸。

道理是那个道理,母子原本是二位一体来着;只是啊也许从孩子降生开始,到他渐渐长大,终究与她割裂开来,隔心隔肺了去啊。

等到他有了自己的媳妇儿,就更是一颗心都朝外去了啊

皇太后也是越想越懊恼,便也忙收住了心神,不愿再往深想了。

外头有人来通禀,说十五阿哥来给皇玛母请安了。

皇太后心头这才振奋了一下儿,忙道,“天儿冷,别叫他在外头站着,快叫进来”

披着一身清雪,十五阿哥永琰快步走进,在门槛外掸了掸身上的雪花。

虚龄十三岁的少年,已有俊逸之相。

尤其是他身上这会子穿着紫貂的端罩。紫貂的皮板儿油黑湛亮,雪花则轻盈雪白,在他利落的掸落之间,纯白雪花从油黑貂毛上轻盈飞起,黑白乍分,煞是好看。

这紫貂的皮毛除了保暖之外,还有个特点不沾雨雪。不管落了多少,只需一掸,全都顺滑而下。故此紫貂皮成为大清皇室最尊贵的皮毛,皇帝与皇子的端罩才可用紫貂。

永琰的这件端罩是皇帝在皇太后圣寿庆贺礼前一日,亲自赏给的。皇帝为此还特地下旨说:“皇十五子年已长成,业经赏与端罩。致祭奉先殿,亦著开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