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1 / 2)

加入书签

d清悦虽然有些交情,但真要只带她一个人去,怕是什么活都得自己来,那还散哪门子的心。

况且,野炊这种事嘛,本身就得人多。

沈风眠看了眼童皓,现成的苦力啊

看着童皓写在脸上的期待和艳羡,他笑了笑:“你一起”

童皓心里在咆哮着好呀好呀,但嘴上还是客套地:“哎呀这多不好”

“那就算了。”

“我去我去我去”

沈风眠微一勾唇,小孩子就是好骗。

于是就这样,童皓真的在臻品斋留下来了。

沈风眠琢磨了半天,把他叫了进来:“你基础怎么样”

“还可以吧”

沈风眠抽了张纸,沉吟着道:“你玩什么的个人比较偏向于哪门”

见童皓呆住了,他好心地提醒道:“瓷,玉,铜,石,牙,木,杂,再加书画,一共八大项,你擅长哪项”

“”童皓有点纠结,想着自己平时打交道比较多的一般是玉和瓷,但这两样东西都太考眼力

他一般都是杜岚先收上来,他再找店里鉴定师看了,再拍板的。

但是在沈风眠面前,他肯定不能这样说嘛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我的话,平时比较喜欢玩玉,对瓷也有兴趣,其实我个人倾向于书画,但我爷爷说不急,在三十岁前不用碰这些。”

“嗯,你爷爷说的对。”沈风眠提起笔,还是比较赞同的:“刚开始,最好是从钱币入门,然后再接触其他,一来就书画的话,容易看杂了。”

童皓一脸认同地点头:“对,没错,我爷爷也是这样说。”

“那行,你去忙吧。”沈风眠头也没抬。

这一天,他都没有出去,呆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偶尔查点资料。

既然应下了童皓这事,他自然也是得负起责任来的。

童老爷子说是说让他跟着看看,没有正式拜师,但他来了他臻品斋,总不能毫无长进地退回去。

虽说书本知识只是皮毛,真正重要的在于实践,但他还是得摸清童皓的底子。

等童皓睡了午觉起来,沈风眠就把他叫了进去。

童皓一脸喜气,高兴地进来:“沈哥,你叫我”

“嗯,你坐。”沈风眠按了按眉心,等他坐下了才把面前的纸递过去:“给,做吧。”

“这什么”童皓疑惑地接了过来,定睛一看,差点没厥过去:“试,试卷”

沈风眠神色平静地点点头:“摸底考试。”

“噗。”童皓感觉仿佛回到了可怕的高三,面前这不是他亲切的沈哥,是那冷酷无情的监考老师:“不,不用这样吧”

“你不愿意做就回去。”沈风眠面无表情,折腾一下午的结果,居然还被人嫌弃

见他伸手来拿,童皓连忙把卷子压住:“不不不,我做,我做。”

真是太可怕惹

这卷子,出得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这卷子一共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满分150,时限120分钟。”沈风眠看看时间,很大度地道:“还有三分钟到整点,给你三分钟熟悉的时间,到四点再开始。”

童皓大略地扫了一眼,心都凉了半截。

比如这10分一道的选择题,第一题就是:

晋越窑底部垫烧痕有哪些胎色

a红、灰、白

b红、黑、灰

c灰、白

d灰、黑

这个,好像

完全没印象啊

没等他想出个子丑寅卯,沈风眠冷冰冰的声音已经无情地响起:“时间到,现在开始答题。”

童皓要抓狂了

有哪些胎色,胎色一般都是灰色

但是选项都有灰色啊

他犹豫了一下,这题先空着,按捺着情绪往下看。

还好,第二题他知道,第三题和第四题与玉有关,他猜了个答案。

第五题又空着。

很好,好歹选择题做完了。

童皓微提一口气,认真地往下看。

第二类别是填空题,第一道又是10分: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生产于年被中断,它的特点有。

醴陵釉下五彩瓷

童皓睁大眼睛,这瓷,他好像听过,但要说它是哪年被中断的

他选择死亡。

沈风眠慢吞吞地看着书,偶尔抬眼看他一眼。

童皓抓耳挠腮,看得出来,他读书的时候,肯定是个学渣。

不过他这题出得都没什么难度,不说优秀,及格应该没问题吧

此时童皓已经做了几道填空题,艰难地向解答题迈进。

他颤抖着手,缓缓地翻到第二页。

瞅了一眼,他就眼前一黑。

整整四道大题啊妈妈救我

他欲哭无泪,坚强地握紧笔去看题。

玲珑瓷是古代陶瓷艺术之瑰宝。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问1:玲珑瓷的瓷器坯体上采用了什么工艺5分

问2:写出许之衡所记载之玲珑瓷的制作过程。10分

问3:列出玲珑眼的形状。每种计三分,本题共15分。

看到第一题,童皓眼睛一亮。

哎呀,这就是传说中的送分题吖

美滋滋地写下:答:玲珑瓷的瓷器坯体上采用了镂雕工艺。

然后看到第二题,他就又卡壳了。

制作过程

不是,这题咋回事啊,他又不是工匠,他只是想学鉴定啊

第24章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

“沈哥”童皓指着这题,一脸疑惑:“这题是不是超纲啦”

沈风眠一听这调子就头疼,轻咳一声:“有任何疑问,考完再说。”

“好吧好吧。”

童皓埋下头,继续咬笔杆子。

哎,真头疼啊

他瞅着这些题,尽量挑自己知道的往上面填。

玉和瓷嘛,还是有些许共通之处的

他尽量模糊了年限,把整张试卷写得满满当当。

等写完了大题,又折回去把选择题剩下的填写完整。

他勉强安慰着自己:就算答案不一定对,但总该有几分卷面分吧

他不要求分数有多高,但求不要太难看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