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21(1 / 2)

加入书签

你把手头的事情和杨耿光交接一下。就去甘肃找程虎臣报到,先当个营管带试试。最早跟在我身后的是赵行止,如今是陕西省都督;后来给我当警卫的程虎臣,如今是甘肃第四十五混成协协统;你的前一任刘明昭,虽然不过二十出头,现在也是第四十六混成协第92标标统。你到军中,可不要给你的前辈丢脸啊”

冯基善立马像打了鸡血一般,面色涨得通红。朝孙元起珍重敬了个军礼:“谢谢大人栽培,属下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大人”

孙元起摆摆手:“以后好好带兵打仗,别胡作非为就行。”然后对杨杰说道:“古人说宰天下亦如此肉,足见事无大小,都可展现英雄抱负。耿光,就委屈你在扫天下之前先替我扫扫屋子,在我身边做一段时间卫队长吧”

杨杰干净利落地答道:“是”

放下孙元起在京中忙碌不提。且说川中诸人接到电报后,上下一片错愕。除了对孙元起突然辞去四川都督感到吃惊,还有对蒋志清出任四川都督的不能理解:蒋志清这么年轻跳脱,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都督之职,真的没问题么

蒋志清本人在兴奋之余也有些惶恐,当天下午就捏着电报专程来到杨度府上。见面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皙子先生,你说先生为什么让蒋某出任四川都督蒋某自觉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担任协统都有些勉强,何德何能担任都督之职而且四川是新中国党的根基所在,关系重大。若是稍有差池,蒋某岂不是愧对先生的重托”

杨度其实对孙元起任命蒋志清担任四川都督也有些不解。但对于蒋志清的询问还是宽慰道:“中正都督不必妄自菲薄百熙虽然书生意气,但他看人的眼光还是极准的。你看看蒙他青眼的那些年轻人,赵行止、程虎臣姑且不说,便是和他有一面之缘的刘明昭、薛仰岳,如今哪个不是独当一面既然他任命你为四川都督,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蒋志清又追问道:“那依皙子先生之见,先生任命蒋某的理由是什么”

杨度挠挠头:“比如、比如你是大人经世大学的嫡系,之前又曾担任第四十六混成协协统,而第四十六协骨干力量多是经世大学附属学校的学生。由你担任都督,至少可以牢固掌控川中的基本兵力,不用担心宵小之辈趁机浑水摸鱼。

“而且你和赵行止、阎百川、程颂云是经世大学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赵行止、阎百川早先已经分别就任陕西、山西都督;如今两路入藏计划正式实施,一旦北线攻略青海等地,程颂云很可能担任青海都督。如此一来,就算论资排辈,这个四川都督也非你莫属”

蒋志清闻言喜上眉梢,欣欣然点头道:“应该如皙子先生所言先生待人素来宽厚,对中正更是关爱有加,自然不会厚此薄彼,让蒋某落后于诸位师兄弟。不过话说回来,先生这个四川都督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宣布卸任”

杨度手指在电报上点了点:“只怕是因为这个陈宧”

“哦,怎么讲”蒋志清问道,“还有,陈宧这个小瘪三是谁怎么以前都没听过”

杨度对陈宧可谓了如指掌,当下把陈宧少年贫苦、发愤攻读,书生领兵、与敌血战,路遇弃银、分文不取,身赴青岛、说散义兵等经历大致介绍了一边,然后笑着说道:“所以,这个陈宧陈养铦可不是什么小瘪三。要是真说起来,他还算是你的师兄呢”

“啊他也是经世大学的”蒋志清有些惊讶。

杨度道:“那倒不是,而是百熙当初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时的学生。”

“既然不是经世大学的,那算什么师兄”蒋志清嘟囔了一句,然后正色说道:“照皙子先生这么说,这个陈养铦岂不是奉袁项城之命,前来四川挖先生的墙角现在四川由蒋某和皙子先生您主政,可不能闹出什么纰漏,辜负了先生的厚望”

杨度道:“中正都督所言甚是如今四川的经济民生有百熙请人代为筹划,应该不用我们操心,眼下最重要的就两件事:派兵入藏;应付陈养铦。”

蒋志清道:“按照之前计划,入藏部队定为吴静山吴克仁麾下的新编第四十九协一部,共计5200人。既然现在陈养铦要入川,而且他在光绪年间曾担任四川武备学堂会办、新军第33混成协协统,参与编练四川新军14个营,那我们少不得要做些调整”

“中正都督想把原先参加过四川新军的各级军官调进入藏部队”

“正是”蒋志清丝毫没有掩饰,“服从调动命令的,在新部队中升一级使用;不服从调动命令的,降一级下放到川西等地守备营去;既不服从调动命令有不服从降级处分的,直接勒令退伍。这些事情,包括何敬之何应钦就任、入藏部队出发,都必须在陈养铦抵达成都之前完成,免得生出许多枝节。”

杨度道:“这样也好。不过陈养铦要是入川的话,应该从卢汉线南下,然后在汉口乘船溯江而上;而何敬之从陕西出发,需要越过秦岭,蜀道难行,恐怕未必能赶在陈养铦之前到达。”

蒋志清眼睛一转:“没关系,西安、成都的飞机场刚刚竣工,莉莉丝夫人的中华航空公司又正好开始运行,不妨让何敬之直接坐飞机过来,据说只要半天功夫,绝对比陈养铦要快。当然,这些举措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还应该另想法子。”

杨度有些惊奇:“还该想些什么法子”

蒋志清道:“从你刚才所说的情况看,这个陈养铦非常不简单,勇于任事、足智多谋,而又廉洁自守,很难对付。如果他到任之后处处与你我二人为难,巴蜀之地将再无宁日。为防范于未然,我们不妨在他入川途中做些手脚,一劳永逸,根除后患”

杨度试探着问道:“那你打算怎么个一劳永逸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