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72(1 / 2)

加入书签

无数荆楚子弟,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学堂师生无不想一瞻总长的风采

“而且民国新造,万象更始,湖北全省的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孙总长是海内外著名的教育大家,又是民国政府的教育总长,我们急切期盼您能多到各处学堂里走走,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缺点,以便我们及时匡救”

孙元起确实也想借机到自己创立的学校中看看,尽管这些学校比不上经世大学那个嫡子,但毕竟他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当下便点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饶汉祥与黎元洪对望一眼,然后试探着问道:“孙总长,您此次出川前往上海京师等地,是否会拜见孙大总统和袁项城”

孙元起心中一动:戏肉要来了嘴上却道:“如果有机会自然是要拜见的,毕竟他们二位位高权重,关系国家未来走势只是他们日理万机,未必有时间见我”

饶汉祥急忙道:“呵呵,孙总长说笑了他们纵使再忙,听说您到访,也会抽出时间的但如今南北对立,形势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全民无不心中惴惴孙总长颇得孙袁两位元首重视,此次东下北上,能否从中调停说项,避免矛盾激化”

孙元起微微摇头:“只怕要叫宓僧失望了孙某不过是一介书生,要说教教书编编资料还行,至于合纵连横说项依刘就非我所长了”

黎元洪叹息道:“自甲午庚子以来,国势日颓,民生多艰本来以为实行共和之后,国家面貌会为之一新,没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纠葛龃龉,真是让人痛心不已黎某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不能兼济天下,只消能确保湖北慎之地远离兵燹然而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每当想及此事,黎某便觉愧对湖北两千四百万父老”

黎元洪此番话中虽然真假难辨,但说“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却是言之有据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南京,如果南北真要开战,长江防线就会成为争夺焦点因为对于攻打长江南岸的南京,一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由山东河南沿运河南下,直扑长江北岸,然后伺机渡江,这时候淮河沿线就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另一条路从四川湖北顺江而下,括举江南,南京上游的安庆芜湖九江武汉宜昌等地都是阻遏东下的战略要点然而四川四周多山,占据颇为困难三峡礁石密布,行船非常不便,相比之下,夺取“九省通衢”的湖北作为顺流而下的根据地最为合适于是长江以北的襄阳就是防止敌人夺取长江上流水道的要害所以从古至今,兵家就流传着“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固襄”的名言饶汉祥假装无意地说道:“孙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无非是为了,现在袁项城已经赞成共和,已经成功,两下何苦兵戎相见,让满清孑遗坐收渔翁之利而且孙大总统之前说过: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说起来还是孙大总统理亏而且袁项城在中枢执政有年,经验丰富,似较孙大总统更适合担任国家元首“再者,孙逸仙虽然担任临时政府大总统一职,但手中无兵库中无银,根本无法影响湖北相反,袁项城手中有北洋精锐,眼下就有一镇屯聚在长江以北虎视眈眈,一旦有事,必然率先攻击武昌都督,依着在下的看法,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护慎之地远离兵燹平安,不如先与袁项城虚与委蛇”

孙元起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黎元洪这是准备要倒向袁世凯

第二八六章便下襄阳向洛阳中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中

黎元洪却虚声叱责道:“宓僧休得胡言乱语”

孙元起很随意地摆摆手:“黎兄不必在意,此处只有你我等二三人,出他之口,入我之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宓僧也是为湖北父老考虑,何错之有”

见孙元起没有强烈反对,两人不禁暗暗心喜。

饶汉祥摆出一副虚心认错的表情:“大总统、孙总长,刚才是在下鲁莽灭裂,还请恕罪不过如孙总长所言,在下本心确实是为湖北父老考虑,想让荆楚桑梓之地避免兵燹之灾。现今南北对峙,稍有不慎就会燃起战火,造成生灵涂炭。为今之计,最好是中枢由一位强权人物掌控,抵御外侮;各省保持高度自治,发展民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此既可以平息干戈,又可以国家一统,造福黎民社稷。”

各省保持高度自治孙元起一瞬间明白了他们的真实意图。

武昌起义以来,全国近二十个省宣布独立,被推选为都督的很多是军队中的头领,比如云南都督蔡锷是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湖北都督黎元洪是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江西都督李烈钧是云南陆军小学堂总办,阎锡山、赵景行更不用说。也有少数是类似于宋江、晁盖的中下层人士,根本上不了台面,比如沪军都督陈其美,不过是上海滩的流氓头子。

这些人的命运如果不是因为而发生戏剧性改变,这一辈子都没有当上总督的希望这些人如今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便好比把肥肉咬到嘴里,谁还愿意再吐出来

即便像安琥都督朱家宝、江苏都督程德全、广西都督沈炳堃等,本来是清政府的巡抚,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都督,想来也会对“高度自治”垂涎不已吧毕竟自治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不受中央管束,自己就是所辖地方上的土皇帝,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甚至能把都督一位传给子孙后世。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在穿越前,信奉国家民族至上的孙元起,一定会痛骂张学良、韩复榘、阎锡山等军阀为了保存实力而消极抗日;在庚子国变时,孙元起尽管对清政府不太感冒,但也对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督抚搞出的东南互保腹诽不已。

然而到了现在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会恋栈手中的权力,即便自己也不例外。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假如孙中山现在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免去自己四川都督一职,命到南京就任教育总长,自己会乖乖就范么

孙元起沉吟片刻才说道:“宓僧是希望中国采用美利坚那种联邦制”

“正是”饶汉祥大点其头,“我中华幅员辽阔,由于山川河流所限,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南方骄阳似火而北方冰封雪冻,东方洪水四溢而西方赤地千里,如果由中央划一而治,难免有削足适屦之弊。如果各省实行自治,就可以因地制宜,避免生搬硬套。不知孙总长以为如何”

从私心上说,孙元起还是很赞同各省自治的,但这却与之前二十年所接受的大一统教育大相违背,让他一时间难以决断。于是他按着杨度嘱咐的“不轻许人,不轻拒人”原则,含糊答道:“宓僧所言甚是有理,想来中央政府也会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权衡考虑,给予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不妨耐心等待,静观其变。”

见孙元起没有给出明确答复,饶汉祥明显有些失望:“如今南北势若仇敌,各自都想吞并对方,哪有闲工夫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黎元洪蹙着眉头:“南北统一固然是当前大事,难道国家政体就不是么百熙贤弟此次东下北上,遇到中山先生和袁项城不妨和他们说说,你是内阁大臣、教育总长,为海内外所景仰,说的话他们必定会认真听从的”

“黎兄谬赞了,小弟实在愧不敢当说实话,小弟就是个教书先生,其余什么本事都不会,对于政治政体更是一窍不通。黎兄你就不同了,本身就是副总统兼领鄂督,肩挑中央、地方两职。如果由你向中山先生和袁项城进言,必定事半功倍,远胜小弟多多”孙元起不软不硬地回答道,其实心里却忿恨不已:孙子,你们以为爷的智商是个位数想让爷给你们当枪,门儿都没有有本事,你自己堵枪眼去

黎元洪看孙元起不上当,眼睛一转:“贤弟,听说您在入川之后曾编成一协新军,短短数十天内就将省内乱党悉数荡平,还巴蜀民众一个朗朗乾坤,战力真是不容小视。只是听闻近日四川又打算招募辩论一协新军,不知意欲何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