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71(1 / 2)

加入书签

缓说道:“在下一介书生,怎么能跟诸葛武侯相比呢而且南北形势波谲云诡,一日三变,很多问题也难以预知,所以没法给你什么计策。只是临行之际,想请百熙记住一句话:在官场上,既不能轻易答应人,更不要轻易拒绝人”

孙元起道:“不轻易答应别人,这倒好理解。可为什么不能拒绝别人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杨度放下扇子:“官场历来说话说三分,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事情会不会有所转机。如果当场峻拒,不仅会拂了别人脸面,让人下不来台,还让事情再无转圜余地。所以无论什么事情,总要中庸些才好。”

第二八五章即从巴峡穿巫峡

二八五、即从巴峡穿巫峡

中庸些那不是新闻联播体的外交套话么

想到此处,孙元起顿时会心一笑:“我大致明白了”

“哦”

孙元起道:“比如和袁慰庭见面,他让四川交出去年截留的云、贵两省税赋,我就这样说:双方就云贵两省藩银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字面意思,充分交换了各自的意见没有达成协议,还吵得厉害,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分歧很大。对于贵方单方面主张藩银所有权,我个人持保留态度拒绝同意,并对此表示强烈遗憾非常不满。但与此同时,我方也认为此次会谈是有益的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为最终解决问题寻求双方都能满意的方法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问题以后再说,并将对此继续关注你有工夫你就等着吧。”

杨度抚掌大笑:“没错,就是这样”

孙元起却暗暗撇撇嘴:看来把明白话说得云遮雾罩是官场必备技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杨度道:“既然百熙要出川,不妨先造出声势来,免得袁慰亭、孙逸仙等人捏造蜚语流言,让天下人误会。要不等会儿你就在中华广播公司和政经日报上放出风声说明此次行程是先去上海参加新中国党成立大会,再北上查看经世大学受损情况。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孙、袁二人提前做好准备,在南京、京师与你偶遇,又不会太显突兀,让别人认为咱们是主动找上门的。”

孙元点头:“就依皙子所言”

章士钊此时问道:“大人此次出川,来回至少需要一两个月,不知行前对于军政事务有何安排”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总不能孙元起一出门,川陕甘等处的官府衙门就关门打烊吧

孙元起答道:“现在南北对峙局势不明,保皇的保皇,闹的闹,整个国家闹成一片。好在我们川、陕两省已经趋于平稳,并且蠲免了今年的田赋钱粮,应该并无大碍。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镇之以静,惜民力,富民财,收民心,不折腾,让两省尽快恢复元气,为以后科教兴国、实业兴国做好准备。

“具体而言,军队的事情由各协协统负责,以确保川陕安定、尽快戡平甘青、准备挥师入藏三项重要任务为核心,加强新兵招募、日常训练和作战准备,争取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像四川的土匪、陕西的刀客、甘肃的响马,以劫掠为生,祸害百姓商旅,民愤极大。我看就可以动用大军以狮子搏兔之势一举荡平,既可以整肃地方,又可以锻炼部队。

“至于地方政务,我们以冷眼旁观为主,以惩处巨贪为辅,争取以一到两年的时间,逐步对各府道州县进行调查清洗,培植一批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官僚。今年因为蠲免钱粮,各地政府应该较为清闲,可以集中力量兴办教育、疏浚沟渠、铺垫道路,让他们有事可做。”

众人一齐点头。

三天之后,孙元起在冯基善和近百名卫兵护送下,坐船离开成都,踏上了出川之路。一路上自有各地官员士绅迎来送往不说,谁知刚出四川夔州府,踏上湖北宜昌府地界,就有湖北军政府标准名称应该叫“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的要员在此恭候。

人群中除了军令司司长张振武、教育司司长吴同甲等要员外,还有一个和孙元起有数面之缘的李仲揆。自从南京政府成立以后,湖北军政府各部已经改名为司。当年孙元起担任湖北提学使的时候,曾给李仲揆上过几次课,说来还算是他半个老师。不过如今这个学生却非比寻常,成了湖北军政府的实业司司长。虽然二十三岁便身居司长高位,李仲揆却没有丝毫倨傲,老老实实地对孙元起执弟子礼。

孙元起却不敢以老师自居,连忙拉过李仲揆:“仲拱何必多礼你我四五年没见,没想到你已经成为国之栋梁,真是可喜可贺”

李仲揆谦逊地说道:“学生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怎么当得先生的夸张再者说,即便学生有所成就,也要多谢先生当年的谆谆教诲”

吴同甲插话道:“孙大人果然不愧是当代圣人,所教弟子无不卓然成家,像山西都督阎百川、陕西都督赵景行、第四十四混成协协统程颂云、第四十六混成协协统蒋介石等当世豪杰自不用说,没想到咱们湖北军政府的实业司长也是孙大人的弟子,真真是桃李满天下荆楚蛮荒之地,能得大人在此弘文励教,化育数年,幸何如哉”

周围官吏也同声赞誉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