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6(1 / 2)

加入书签

88标第1营及后来招募的学生军东下,扼守娘子关”

阎锡山也知道这些人终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留在太原也是心腹大患,巴不得他们早走。程子寅此策既可以撇清干系,又可以驱狼拒虎,可谓正中下怀。当下便笑道:“既然程老弟自告奋勇,阎某敢不从命”

第二六八章细雨骑驴入剑门

先不说程子寅被任命为东路军总司令,带领张辉瓒等部一千五百人赶往娘子关抵御可能西上的清军,也不说赵景行将张凤翙、张钫、钱鼎等人软禁起来,把他们手下部队打散,重新编成新的第三十九混成协,且来说说两地举事时孙元起究竟在干些什么。

在11月5号这一天,孙元起经过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川陕交界的黄坝驿。只要再翻过前面的七盘关,就算正式进入四川。就在此时,天气忽然阴沉起来,霏霏烟雨锁住高入云霄的山道,险峻的石阶也开始变得湿滑起来。骑马、坐轿都已经不行了,只能下来步行。

杨度丝毫没有因为山路难行而沮丧,反倒兴致昂昂地吟诵道:“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孙元起打量他一眼,笑道:“皙子,你应该说是细雨牵马入剑门。”

杨度得意地抖了抖手里的马缰:“唐诗有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无论是骑驴还是骑马,都不失为士子本色。只怕像你这种养尊处优的官宦,想骑马骑驴也没有机会吧”

“呃,”孙元起有些不忿,“那等会儿我就找匹马来骑骑,看你还怎么说”

杨度连连告饶:“别,别再走几步就是四川地界了,堂堂一品大员骑马上任,已经是官场奇谈。万一你再在四川官员面前摔个七荤八素。岂不是要贻笑千古我看还是算了吧。”

两人正说笑间,开道的士兵来报:“大人,前面有两位不速之客求见。其中一位据说还是来自美国。跟大人有半师之谊,听说大人入川赴任,特地赶来拜见。”

如今天下学子,半数以上都可以说和孙元起有半师之谊,所以这不过是借口罢了。放在平时,杨度一定会坚决反对孙元起与这些无关人等闲聊的,今天却一反常态。反而再三劝说孙元起见见这两个人。

难得在这荒郊野岭还能遇到留过洋的学生,见见就见见吧孙元起心道,当下便吩咐士兵:“你带着他们俩过来吧”

“且慢”杨度赶紧伸手拦住孙元起,“百熙,做了总督,就要有总督的排场。这里山路崎岖,你打算就这么见客还是打算边走边聊”

“这两样都未尝不可。”孙元起不以为意。

“百熙你读论语,可知虎豹之鞟与犬羊之鞟有何区别同样道理,你和乡间私塾先生又有多大区别不就是从职位品衔、官服顶戴、用度排场等外物上看出来的么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同样。总督大人的规矩也正是从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在你初入四川之时,绝不容丝毫马虎”杨度又开始了他的官僚养成计划。

孙元起对固执起来的杨度也颇感无奈。只好投降:“依皙子看,该如何处置”

杨度胸有成竹:“回禀大人,前面十五里就是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的七盘关。想来府县大小官员都已经在那里恭候。我们可以一鼓作气先进关,等晚上有时间再见那两人不迟”

孙元起抬头望了望云雾遮掩的峰峦,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们再加把劲进了关,大家也正好休整一番”

正如杨度所言,保宁府知府以下大小官员早已候在七盘关外。自是一番寒暄应酬不提。待到晚间宴席散后,孙元起方才想起还有两人眼巴巴等着自己接见。赶紧让人把他们请过来。

来人年纪都不大,一个三十岁左右,另一个估计不到二十岁。年龄稍大的穿着西服,看见孙元起微微鞠了一躬:“在下冯懋龙见过孙大人”

孙元起起身笑着说道:“你不是说和孙某有半师之谊么叫大人什么的就太见外了,叫先生便好。对了,还不知后面这位小兄弟该如何称呼”

冯懋龙道:“这是我的护卫”

那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长得眉清目秀,带着眼镜,显得很斯文,铿锵答道:“在下刘明昭,字伯承,四川开县人,奉命护送冯先生来拜见大人。”

“呵呵,原来是伯承兄。”孙元起话音未落,笑容猛然一僵,“啊你、你、你是刘伯承”

刘明昭见孙元起一脸惊讶的表情,心中也起疑,不过还是非常镇定地答道:“正是在下”

孙元起仔细打量这个后来被尊称“军神”、官拜元帅的青年,眉眼间依稀可见后世的风采。旋即转过头重新审视冯懋龙:能用元帅做保镖的人,应该不是凡夫俗子吧

冯懋龙被孙元起看得发毛,不禁出声问道:“不知孙先生有何赐教”

孙元起道:“只怕冯懋龙不是你真名吧”

冯懋龙尴尬地笑了笑:“冯懋龙确实是在下的真名,不过平时很少用罢了。现在一般叫冯自由”知道的人稍微多些。”

孙元起思忖道:冯自由没怎么听过。难道是冯玉祥没听说刘明昭给冯玉祥做过保镖呀。难道是自己这只蝴蝶翅膀一抖,把两人给扇到一块儿了片刻后,孙元起才醒过神问道:“不知冯兄来访有何赐教”

冯自由看杨度、杨永泰等人还坐在边上喝茶,目光逡巡:“在下有些要事和孙先生商议,不知能否面谈”

孙元起道:“在座都是信得过的,冯兄请直言无妨。”

冯自由还有些不大相信,试探着说道:“孙先生,在下其实是受您旧友的委托前来询问:六年前在西雅图与君欢晤,受益匪浅。如今沧海横流,不知贤弟当如何自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