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5(1 / 2)

加入书签

三国演义。而且还走火入魔了

钱能训也赶紧用袖子抹抹头上的汗珠,劝解道:“徐将军,无论坐山观虎斗。还是收渔翁之利,那都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陕西,应对朝廷调集甘肃、河南军队对陕西进行的左右夹击”

徐树铮放完厥词也冷静下来:“干臣先生说的不错我军后部还有一千人刚刚入陕,应该迅速布防在潼关、韩城一线,防范河南的北洋军”

从10月14日正式发布征兵命令,到11月2日全军离开洛阳,前后共有四千多人报名参军。除了先前小两千人随同孙元起入川,之后差不多又编成了一个满编的混成协。赵景行今天带来西安的并不是全部。

钱能训道:“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对付甘肃、河南来攻的军队,首先要迅速平定陕西的七府七十三县。如何尽快平定陕西各府道州县关键就在城外的近千新军身上。”

说到对陕西军政民情的了解。徐树铮还真不如钱能训,当下虚心请教道:“请干臣先生赐教”

钱能训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不再故弄玄虚,径直说道:“徐将军来西安之前,肯定了解过西安的驻军情况,应该知道西安驻军主要是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一部、绿营兵改编的巡防队六营以及陆军中学堂等。这些军队从标统、管带一直到普通士兵。都是陕西土著,非常抱团。而且其中哥老会又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如今在城门外喧嚣希望入城的,除了革齤命党就是哥老会,一旦城内巡防队知道消息,也会蠢蠢欲动。内外呼应,必定生出许多事端。这是危险之一。

“这些人之所以麇集在城外,是因为城内枪声不断,他们还认为两下相持,战事未了,进城之后有利可图。一旦他们发现城里已经安定下来,没有什么油水,必定带领各自手下分赴省内其他府县,名为革齤命,实则剽掠,割据称王,祸害地方。这是危险之二。

“贵军如果去各府县围剿他们,先不说兵力够不够,即便绰绰有余,他们可以避而不战,与你们周旋。你们离开之后,他们便如春草再生。虽然贵军训练精良、弹药充足,毕竟是身处客地,损一人则少一人,用一弹则少一弹。哥老会等人则是本地人,兵员充足,弹药随时可以补给。如果旷日持久,贵军兵疲粮绝。这是危险之三。

“而且河南、甘肃的朝廷官兵随时到来,贵军只怕没有机会去对付他们。当你们和官军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正好有机可乘,蜂拥而上。只怕那时候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的就是城外的这些人了这是危险之四。”

还没等钱能训说“之五”、“之六”,徐树铮便急忙起身朝他深深鞠了一躬:“先前徐某失礼了。眼下如何应对,还望钱先生不吝赐教只要于革齤命有功,在下一定会向赵都督建言先生为陕西军政府民政长的”

钱能训的目的达到,笑着捋着胡子说道:“徐将军客气了。如今要做的,第一是城里枪炮声要渐渐热闹起来,让城外的人相信城内还在交战,觉得还有机可乘。第二是管好城内的巡防队六营,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军营里出不来,别和城外的人见面。第三则是把城外的人放进来。”

前面两条徐树铮还能明白,至于第三条则大惑不解:“放进城”

“不错,放进城”钱能训胸有成竹,“徐将军不用担心,城外的人并无可惧之处。在很早以前,制台长大人已经收缴了他们的弹药,他们不过是没牙的老虎,咬不到人的关键是在进城之后,要把他们全部缴械,分开关押,然后打乱编制编入贵军,开往甘肃、河南与陕西交界处,准备迎战官军。如此,便可以消弭祸乱于无形”

徐树铮抚掌大笑:“钱先生妙计放心,在下刚才所说决不食言。”

第二六七章并蒂已看灵鹊报下

与西安形势相比,阎锡山在太原仿佛如鱼得水,就显得从容许多。

山西巡抚陆锺琦1911年9月才到任,接印没几天就发生了武昌起义,随后长沙、九江、岳州、腾冲、昆明等地相继光复,太原也有风声鹤唳之势。陆锺琦这个人不坏,就是思想有些守旧,见状赶紧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大家根据各省情况分析,一致认定新军是祸乱根源,必须严加防范。如何防范呢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拿出两项办法:第一,将驻扎在太原的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两标人马分别调往晋南和晋北,加以隔离;将驻在外地的巡防营调来省城,以资震慑。

第二,新军平时不发子弹。尤其是在调离太原过程中,必须先开拔后发子弹。这倒与陕西所作所为几乎如出一辙。

革命党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山西地邻直隶、京津,风气开化较早,思想颇为解放,早在1902年就设立武备学堂,编练新军。全省上下有很多革命党,尤其是驻扎在太原的新军,几乎大部分中上层将官都是同盟会员。此外同情革命的士绅也不在少数,为成功起义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但不利的条件也有不少,比如手中没有子弹,更重要的是山西周边局势:北面是荒无人烟的内蒙,西面是情况不明的陕西,南面、东面则是重兵把守的河南、直隶。

此时袁世凯正在武汉与革命党动手,为了保护后路、威慑朝廷,在直隶正定驻有大量北洋劲旅,半日之内就可通过铁路直达太原。革命党在太原举事,弄好了,是中心开花,弄不好,直接被人包了饺子,十死无生

正因为如此。革命党人颇费踌躇。第四十三混成协第85标标统黄国梁、第86标代理标统乔煦等一方面和陆锺琦软磨硬泡讨价还价,希望能先发部分子弹,另一方面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动起义。就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带着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8标抵达了太原。

陆锺琦和陕甘总督长庚一样。单纯地认为外省过路新军比本地原产货更可靠,还想借阎锡山的兵威来威迫黄国梁、乔煦等人早日调离太原。殊不知,黄国梁和阎锡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好到穿一条裤子。陆锺琦的借势之举完全是引狼入室。阎锡山表面上声色俱厉逼迫第四十三混成协早日上路,暗地里却早已与黄国梁、乔煦、姚以价等人打成一片。

当然,阎锡山也不会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山西新军身上,他在和山西革命党密谋的同时。自己也抓紧时间收编各地前来报名的学生军。不知是他阎锡山影响力不够,还是太原实在太偏僻,他通过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很快利用山西本土青年编了两个营;但学生来此报名的并没多少,到十月底才刚刚把第88标满编。

太原与洛阳之间每日有往来电报,互通消息,听说洛阳截止十月底已经有超过五千名学生报名,阎锡山在感慨良多的同时。心中也若有所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