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22(1 / 2)

加入书签

两千两”孙元起正想找人做幕僚,他就凑了上来,真是瞌睡遇上枕头。

至于举着“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牌子的,是些寄居上海的湖北官宦士子,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保守,他们来驱逐掌管家乡文运的提学使大人,完全顺利成章。接下来,是南洋公学总理杨士琦带着几个学生。两校在教学和科研上颇有些交往,来驱逐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最后,还有两位中年人带着家丁,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孙元起,让孙元起好生奇怪,便主动上前问道:“两位兄台是”

稍微年青一点的那人嬉笑道:“称兄是对的,称兄台就不对啦”

倒是年长一些的解了疑惑:“百熙,你还认不得我们吧我是孙多鑫,他是孙多森,在北京的时候,五祖父难道没提过我们俩”

“噢”孙元起听了他们的名字,才想起来老大人确实提起过这两位,当即上前请安,“小弟孙元起拜见兄长”

跟在身后的莉莉丝用英语问道:“扬克,你认识他们”

“莉莉丝,过来认识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哥哥。”孙元起顺手拉过莉莉丝。

只见莉莉丝张大嘴巴,一脸惊讶容貌。

孙多鑫哥俩也很惊讶:“百熙,你认识这位西洋女子”

第一三五章云间海上应鸣舞

一三五、云间海上应鸣舞

孙元起面色有些尴尬:“她是小弟的内人”当下让莉莉丝用中国礼节和孙家哥俩相见。

行礼如仪之后,孙元起才又接着问道:“怎么,好像两位兄长认识她”

孙多森心直口快:“怎么不认识还打过不少交道呢幸亏此次见面,要不真成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喽”

兄弟俩可能觉得之前所作所为是欺负弟妹,有些细节便说不出口。但莉莉丝性格泼辣,又在美国长大,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她这么一讲,孙元起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孙多鑫、孙多森这兄弟俩人没有进修到叔祖父孙家鼐的才学,倒承继了外祖父李瀚章的经商才能,老早就积极参与创办实业。最先,他们哥俩是在扬州办盐,他们先向姑父何维健也就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曾祖父那里租到盐票,然后处置食盐贩运。食盐专卖利润惊人,可是风险与利润并存,尤其土匪马贼的抢劫,防不胜防。而且随着晚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贩卖私盐的在在皆是,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一段时间之后,哥俩决定改图他业。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觉用外国钢磨磨制的洋面粉利润非常大,便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上海买地办厂,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经过筹备建设,在1900年正式投产,厂名阜丰面粉厂,这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面粉厂。由于阜丰厂的面粉质量、色泽与洋面粉不相上下,价格却比洋面粉便宜许多,很快赢得了江浙一带市场,哥俩也赚得盘满钵满。

今年三月间,在美国已经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莉莉丝决定移师远东,开辟新战场。她带着一大笔存款先到日本调查,接着来到上海,发觉中国人对于美食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味精的销路十分看好;而且这里又有哥哥托尼的照应,实在不行,北京还有丈夫不是权衡之后,决定在上海投建一家味精厂。

计议已定,莉莉丝一方面向父亲伯格曼先生购买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就在上海物色合适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味精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孙家哥俩的公司又是上海滩最大的机制面粉厂,所以小妮子就顺理成章地找上门去,希望达成购买协议。

在莉莉丝看来,这是长期的大宗购买,价格应该比市场价便宜许多才是。可这哥俩一看莉莉丝是外国人,心里就大不痛快,便想在商场上体现了一点爱国情怀,出价只比市场价便宜一丁点。莉莉丝通过调查和计算,发觉阜丰厂的利润空间很大,还能降下来许多,就三番五次地见面谈判。可哥俩丝毫不让步:你不愿买那你去买外国进口洋面粉去吧听了莉莉丝的陈述,孙元起哭笑不得: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

在清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官商结合的家族式企业,早期如胡雪岩家族、乔致庸家族,中后期有周馥家族、孙家鼐家族、张謇家族等。这些大企业,最终都是因为官场失意、家庭纠葛而迅速衰落。有鉴于此,知道这层关系后,孙元起反而不大愿意莉莉丝的味精厂和阜丰面粉厂合作了。况且,莉莉丝以后还打算生产方便面,更需要大量面粉。原材料的供应都掌握在一家厂商手里,那完全是取死之道。

谁知知道莉莉丝的身份之后,孙多鑫拍着保证道:“既然是弟妹要买,我们一定会给最优惠的价格”

孙元起愈加担心,心里已经暗自打定主意:等晚上回去,定要和莉莉丝说说,除了购买阜丰厂的面粉外,最好在别的地方自己再建一个面粉厂。既然阜丰厂磨制面粉能发财,没有自己建厂就不赚钱的道理。即便不赚钱,还能够间接卖给自己的味精厂不是

其他欢迎的人员见孙元起有家里人过来,也不多打搅,只说等明后几天什么时候有空再送上请帖,便各自散去了。孙元起一行、莉莉丝、托尼,随着孙多鑫哥俩一起,来到位于华山路武康路口的孙公馆。

上海开埠之后,十里洋场登时繁华异常,浦西一带成为淌金流银的好地方,达官显贵无不在此买地建房,作为清末重臣的李鸿章自然也不例外,一条华山路他家占了一大半。当然李家也不吃独食,又将地皮割成一块块,转售给了亲朋好友。孙氏兄弟作为李鸿章的侄外孙,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孙公馆是一组西班牙风格的淡黄色小洋楼,高高低低,参差有致,空闲房间也多。在两位兄长的盛情邀请之下,孙元起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俗话有云:“小别胜新婚。”孙元起在上海暂住的几日,白天出去应酬,晚上与莉莉丝被翻红浪、颠鸾倒凤,个中滋味自不用细说。

当然,在上海多盘桓几日,并不是孙元起沉溺于温柔乡里故意耽搁,而是情非得已。

在二十世纪初叶,长江航运主要是汉口至上海一线,由英、德、日、法、中国等5国的9家公司运营。其中日本有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等4家,最大。而最大的,却要数英国的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以及中国的轮船招商局。长江航道水流湍急,不少地方河床甚浅,为了安全起见,江轮载客量比海轮小许多。而华中、华东又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商贸活动屡次,长江作为交通主动脉,承受的运输压力非常大。即便像孙元起这种从二品的大员,也需要等上几日,才能安排好舱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