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1 / 2)

加入书签

家、婢女、王守让对孙瑾瑜的评价。

“恃勇而骄。”王守仁的其余两个徒弟却如是说。

“勇气可嘉,却是螳臂当车。”徐爱的评价倒是李纯钧可以接受的。

“心怀宽广。”这是李纯钧从王守仁嘴里问来的。

其实李纯钧也说不出,对于孙瑾瑜他是怎样的感觉,只是心中仍有种朦胧的想法“那就是大侠吧”

或许是刘瑾忙于处理京城里的事,王守仁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距离孙瑾瑜离开已经五天了,他们也走到了山东与河南交界之处。

大概是老天特意捉弄李纯钧,当他像往常一样去小溪边帮大家打水回来时,只看到王守仁书童和其中一个弟子的尸体,李纯钧急忙奔到王守仁乘坐的马车前,掀开车帘,车内空空如也。

王守仁不见了

王守让和她的侍女不见了

其余几人也都不见了

砰,砰。轻微的两声没有逃过李纯钧的耳朵,声音是从马车下传来的。李纯钧急忙从背后抄戟在手,用戟的小枝勾住马车一角,奋力一扬将马车掀翻开来,却见到满身污泥的徐爱的“死尸”。

瞳孔缩紧,这是李纯钧在不经意间做的第一个动作。

但当李纯钧看到徐爱那通红的混有泥土和汗水的“小花脸”,他撇撇嘴,用天罡戟无锋之处拍了拍“尸体”的脸,“起来,别装死了”

“死尸”突然睁开眼,然后一个侧滚,爬了起来,当看到眼前的人是李纯钧时,徐爱的脸又红了几分。

“什么人干的”

“他们自己说自己是太行十七鹰。”

“不可能,他们已经好几年没干过打劫这事了。再说了,这马车上挂着天马镖局的镖旗,他们没看到”天马镖局的镖旗是孙瑾瑜临行前靠孙家的关系从天马镖局分舵弄来的。

“这我就不清楚了,江湖上的事我知道的不多。”

“那大概是他们已知道了石前辈受伤被困的事了,这些匪徒平日里不敢打天马镖局的注意,全是因为石将军威名所镇,跟司马燕云还真没什么关系。对了其他人呢”

“他们好像要抓活的老师,但又不知老师长什么样,大师兄少年老成,管家和恩师同龄,那匪头分辨不出就把三人都抓走了。守让妹妹和她的婢女也被抓走,我看他们起了色心。我趁他们不注意躲在了马车下。”

“嗯那他们是单纯地打劫还是刘瑾派来的呢”

“刘瑾派来的。我听他们当中有人说管他谁是谁,刘公公不是让我们把这一行人全杀光吗然后那匪首说不行,刘公公才付了一半的账,要是现在就把人杀了,他赖账怎么办老五、老六、十一、十二、十六,把这俩女的和这仨男的绑走,老三、老四把那俩年轻的杀了其余人,撤就这样。”

“太好了,看来王先生一时半会不会有危险。走,随我去太行山。”说罢,李纯钧翻身上马。突然调转马头,面带“微笑”地对徐爱来了一句:“曰仁贤弟,刚才马车下砰,砰两声是怎么回事啊”

徐爱摸摸鼻子,面色古怪的说道:“你都猜到了还问我怕那些匪徒往马车下看,就使劲抓住马车底座,让自己身体凌空贴靠在马车底座上。匪徒刚走不一会,我怕他们回来查看就没敢下来,结果你就回来了,我实在撑不住了,上半身和两腿先后落地,不就”

“哈哈”李纯钧已然策马远去,面色通红的徐爱急忙策马追赶。

这是李纯钧自听闻父母噩耗以来头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正文 第二章 又逢仇昌

锦衣卫正五品千户刘刚在锦衣卫中无疑是朵奇葩。

这与他是锦衣卫十四所千户中最年轻的人无关,只因为他是刘瑾的亲侄儿却受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龙千大人提拔、成为龙千心腹。一年前,锦衣卫中最大的八卦就是刚直不阿的刘刚与一直关系不好的亲叔叔“巨贪”刘瑾互骂继而断绝关系的事。

有人曾怀疑他是刘瑾安插在龙千身边的卧底,但凡是了解刘刚的人就知道,他是个工作起来一往无前、敢做敢当、无畏权贵的正直近乎“憨直”的人,再加上他的武功不错起码比刘瑾和张永放在锦衣卫的那几个人要强,因而成为龙千爱将。

刘刚拼起命来浑然忘我,接受任务时也从不挑拣,这无疑是种美德,但今天这个任务,他是发自内心想推掉的,只因为龙千让他做仇昌的副手

仇昌是个不喜说话的人,这样的人大多是高傲的人至少刘刚一直这么认为这也是他最讨厌的一类人。

“王守仁的车马”仇昌冷冷地问道。

刘刚瞥了他一眼,心想:你就不能把话说全吗虽然反感,但身为下级他无疑是称职的:“是的,大人。”

“不该多管闲事啊。”

刘刚暗自嘀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也是你,现在看到王守仁出事懊恼的也是你,指挥使大人怎么派你这个爱多管闲事的愣头青来保护王守仁啊”

龙千和王守仁的关系别人不知道,但刘刚却听说过:当年龙千神功初成,一人单挑秦岭七怪成名,以狠辣手段诛杀各省作恶多端之辈,终于引起忌惮,各省山寨联合起来花重金买龙千人头,龙千寡不敌众,重伤昏迷下被年仅五岁的“神童”王守仁救起、藏匿家中,躲过一劫的龙千遂与这个小朋友结为忘年交,也是在那场浩劫后,龙千突破了自身武学上的桎梏,终成“七绝”之一。正是龙千暗中侦知刘瑾欲除掉王守仁这个才华盖世的政敌,并将消息密告与他;虽然知道王守仁请了两个护卫,但仍不放心的龙千便派手下两大干将来保护自己这位“小朋友”南下贵州。

刘刚正沉思着,忽听耳边那冰冷的声音响起。“向西,去太行山”

“你怎么知道”

“马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