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6(1 / 2)

加入书签

,建一栋楼有余,建两栋楼不足。

若是这块地早点挂牌,说不定还能拍出好点的价格,那些做服装批发的人中,手里有几十万的不少,或许会买下来自己住,毕竟距离批发市场不远,可前不久,市里要把批发市场迁到北郊,那些腰缠万贯的老板,自然就不会选择这里了。

于是,这一小片土地实在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拍卖会上,地产商没人看得上。

颖颖手头没有多少资金,又没要强劲的人脉,不可能从银行贷到大批款项,这块无人问津的土地,以便宜的价格,入了她的青眼,最后,颖颖以三百二十万的价格中的。

振兴听姐姐买下那块地,当时都呆住了:“姐姐,那里只能建一栋楼,太浪费了。”

“姐姐打算盖高层,这栋楼后面,是矿业大学的操场,不会有遮阳的纠纷,而且,高层视野开阔,应该比较好卖。”

“可是姐姐,高层造价太高,不好卖的。”

“姐姐调查过,附近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多数都没有在单位分到房子。”

这个,振兴倒是不否认,他知道矿院的几个年轻教师,因为年轻,职称低,就只能挤在单身楼。

“现在,教师和公务员工资都提高了,按揭一套房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而附近,没有空地,服装批发市场改造,多数房子规划成了商业用的写字楼。”

振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姐姐说得有理。

颖颖手头只有不到一千万,若是不卖出足够的楼花,根本建不起高层,但她却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公开招标,引来建筑承建商,签订合同时,颖颖让出了些许利润,换取承建商垫付部分资金,同时,她又请了在安西很出名的监理公司,对工期和质量要求很是严格。

别人都是圈地就开始卖房,颖颖却是地基都打好了,顾客能够对她的房子质量有所感悟,才开始发售,她也没想到,自己运气特别好,刚好赶上煤碳、矿产价格狂涨的时期,矿业大学的老师个个都手头宽裕,那栋楼,一半都卖给了矿院的老师。

建房,肯定是小户型和大户型都必须有的,颖颖以为,年轻人手头没钱,多买小户型,却没想到,他们反而买的大户型,而中年人,却多买小户型,他们有的是为长辈买的,那些年纪大、腿脚不便的老人,不住电梯房,就没法上下楼了,还有为孩子买的,这一代虽然正是年富力强,挣钱最多的,但也是负担最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反而不及年轻人敢花钱。

以颖颖现在的眼光看,一个小区,就孤单单一栋楼,楼下活动面积小,也没有几个停车位,是个规划极其差劲的小区,可当时的人们,刚刚从贫困线上爬起来,没有多少人能买房又买车,颖颖甚至在售楼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付完首付,长长叹口气:“我们两人,一个月也才三千来块,供房就得一千三,孩子眼看就要上大学,又是一笔花销,若不是老人年纪大了,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另一个也叹气:“好歹你家老人退休金高,还不用你们花钱,你俩只管照顾就行,我家老人还在农村,这房子,肯定是买不起了,想起当年妈妈供我读书,都能借遍村子,我心里就特别难过”

那时候房地产的利润,真让人眼红,颖颖开发的这个小区,也就价格便宜那么一点点,质量比别人重视了一点点,绿化普通,设施简陋,一年时间,卖得一干二净,比她经营饭店的利润,好太多了,投资一千万,净挣两千五百万。

尝到了甜头,颖颖越发胆大,不久,又拍下一块地,这回,可是有十五顷地,也就是十五万平方米那么大。

第454章 前世的记忆4

颖颖就像一个看客,在观看前世经历拍成的电影,此刻,她感慨了一句:“原来,我上一世,就是个钱耙子,做什么成什么,十分会赚钱,就是感情上比较可怜,所嫁非人,儿子也没教育好。”

颖颖这话说的心酸,毕竟这是她上一世的亲身经历,尤其是那个儿子,跑到美国,除了要钱,连电话也不肯多打一分钟,脾气十分的乖僻,除了成绩好,实在没有其它优点了。

谁知,颖颖的感叹,说得早了些,她第二次拍到的土地,不仅面积大,地段也不错,尤其是尚未开发,便赶上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房价飞涨。

可是颖颖的房子还未建成,钱也没赚到手,她自己,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大肥肉,于是,社会上的地痞流氓在建筑工地捣乱,想勒索钱财,就连管理的干部中,也有些沉渣泛滥,各种吃拿卡要,逼得颖颖就差没跳楼。

比如,安西市房产管理局有个干部的儿媳妇,是个律师,他暗示颖颖,将其聘请为公司的法律顾问,可是颖颖早就有合作非常融洽的律师了,不得已,她每月扔给这位干部的儿媳妇三万块工资,让人只拿钱不干事,还惴惴不安,唯恐两个律师碰头,互相掐起来,她夹中间不好做人。

因为原来那个律师,也不好惹,她男人是大西省公安局的,若是没有她,还有更多的混混来工地捣乱,让颖颖的工作,没法进行下去呢。

振兴觉察到姐姐的不容易,已经主动将烧烤夜市交给朋友打理,他则为姐姐东奔西忙,若是没有这个好弟弟帮助,颖颖还真没法将那片小区,建设起来。

就在小区的房子,大多发售出去,颖颖也决定将公司转让出去,再也不做房地产的时候,这年的秋天,下了好大一场雨,而颖颖开发的那片小区,刚好在低洼地带,虽然小区内排水设计和建造,都没有问题,但却架不住附近城区的水,都往那个小区汇聚,不到一个小时,那里便成了一片汪洋,第二天,电视的新闻一天三遍的播放着,“明湖秋月小区,昨天平地积水一米,最深处没过人头,消防官兵连夜抗洪排险,抢救被困群众”

颖颖有苦难诉,她也曾想到这一茬,也安放了好几个排水泵,却没想到附近的变电站进水,停了电。

也不知道是有人针对,还是记者的水平高超,竟然能找到颖颖,言辞犀利地质问她:“作为商人,赚钱之外,是不是应该考虑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么低的地势,怎么就能建住宅建了住宅也就罢了,为何没有相应的排涝设施”

颖颖也很生气:“建住宅,不是我规划的吧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还有,你怎么就知道小区没有排洪设施没电,你让我去转电动机不成”

记者没想到颖颖看着绵软,说话如此犀利,只好换了个口气:“那你总是赚了钱了,是不是为小区居民做点什么”

颖颖叹口气:“天灾面前,人人都应该献出一份爱心。小区一楼住户,所有被淹,损害的电器、家具、木地板等,除了保险公司赔付部分外,其余损失款项,都有我出资赔付。”

“保险公司”记者疑惑地重复了一遍,“据我所知,大部分人家,都没有购买家庭财产保险吧”

颖颖看了那记者一眼:“明湖秋月的一楼,全都有家庭财产保险,虽然我当时尽了最大力量,修建排洪设施,但还是怕出事,所有买房的人,都赠送了一份最高赔付八万块的保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