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4(1 / 2)

加入书签

。”颖颖佯嗔道。

接下来几天,俞和光帮着大哥联系了几个专业人士,好好做了一番调查,然后,定下了那个地方的发展规划:先引导农民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等有了一定成效,耕地变草原,再统一规划,发展旅游业。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麻烦,没有十年八年,根本看不见效果。俞曙光在那里的工作,不见得能待这么久,毕竟他再有八年就要退休了。

俞和光征求大哥意见,是为了政绩,再想出一个“短平快”的办法,还是按这个最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方案进行。

俞曙光有些迂腐,不会当官,但却有满腔的热忱,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良心,他非常赞同弟弟给出的办法:“看不到政绩也没关系,我只求能对得起良心。”

“大哥,也不是完全看不见政绩,等你们那里的草原略有雏形,就可以把高速公路规划出来,对外招商引资,京城周边的路,差不多都有人修了,就剩像你们这里的,距离远,山地多,又费钱又没发展前景的地方。”

俞曙光连连点头:“是啊,若是我们那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京城周边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人们不用跑到大草原,就能看到塞外风光,肯定会有人投资修路的。”

说到这里,俞曙光感慨万千:“小光,大哥见你在地方上干得有声有色,还以为那个很容易,现在,才明白你不仅是有干劲,还有能耐了。”

俞和光谦虚道:“大哥,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最基层活动,看得多了,才能想出办法,再说,我还请了好些专家帮忙呢。”

俞曙光摇摇头:“我怎么就没想到请专家呢小光还是比我眼界宽,思想活跃。”

不管怎么说,俞曙光有了奋斗方向,精神大振,虽然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困难一个接一个,他也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半年,俞曙光每天都在乡下奔走,给老百姓讲他的规划,号召他们奋起响应,无奈,效果并不那么好。

年前,他回到家里,向弟弟请教,怎样才能做好基层工作。

俞和光笑了笑:“大哥,还是我建议你的办法,找几个培养对象,让他们先富起来,这比你讲一百遍都有效果。”

俞曙光叹口气:“我也不是不愿意听你的,只是,老百姓没钱,也怕折腾,这个培养对象不好找。”

“大哥,让颖颖去你们那里,承包一片牧场,她给你当个榜样,如何”

俞曙光摇头:“这合适吗弟妹还得在家带孩子。”

“医生早就说阳阳已经完全正常了,颖颖以前承包的二道河苗圃,快到期了,她还年轻,总不能一直当家属吧我本来想给她弄个商店,她不乐意,她是学农的,不想把学的知识都丢掉。”

俞曙光听弟弟这么说,有些担心地问:“弟妹种的那些树苗,都卖了吗”

“嗯,这几年城市发展迅速,景观树供不应求,颖颖手下,也培养出几个能干的,推销手段高超,这个不必担心。”

“哦,那就好。”

俞曙光也知道,弟弟两口子不缺钱,弟妹之所以肯吃苦受累,跑到几十里外搞什么牧场,就是想要帮助自己,他心里很是感动。

俞曙光是个严肃的人,不会把感激之情随随便便宣之于口,但心里,却把弟弟这笔人情记住了,打算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心意。

不管俞曙光是呆还是迂腐,但他是个才子,对梅雨姗是真心宠爱,梅雨姗对丈夫的情感,很复杂,既喜欢他的才气,又有些埋怨他不善经营,但总的来说,他们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因为俞曙光经常不在家,梅雨姗冬天时,也带着女儿搬回俞家老宅,她见小叔子夫妻俩真心实意帮助丈夫,心里也颇为感动,有时给阳阳买个玩具,有时带着女儿,逗逗小思阳,反正,想尽办法,向颖颖表达她的善意。

颖颖是个大度的人,再说,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她们妯娌不和,不仅公公婆婆心里不舒服,就是俞和光和他大哥之间,关系也不好相处。

当年,阳阳丢失,俞曙光没少帮着找寻,虽然最后孩子不是他找到的,但也不能抹杀他做出的努力。

俞妈妈见颖颖心怀宽广,十分欣慰,也为自己当年的短视,懊悔不已,对颖颖这个媳妇,越发慈爱,一时之间,俞家大院里和谐美满,欢声笑语不断。

俞和光半年时间,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工作,他本是个能干的,又有专业知识,游刃有余之后,开始整理以前的工作经验。

过年期间,俞和光把自己写出的第一篇文章,拿给大哥。

对于在报纸杂志上投稿,俞曙光比弟弟有经验多了,他不仅给弟弟讲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得到编辑青睐,还讲了文字怎样表达,更容易投稿成功的经营。

当然,若是发内参给领导,他也有一定的渠道,他表示,只要弟弟需要,他会无条件帮忙。

果然,就在年节期间,俞和光的一片豆腐块,在“农民日报”上刊登了出来。

第337章 打骡子马也惊

金成男剽窃俞和光的功劳,当然对这边非常关注,听说俞曙光自己要求去基层考察,他非常高兴,急忙给大舅哥打招呼,这才有了俞曙光的一系列遭遇。

转眼,一年过去,俞曙光和俞和光似乎毫无还手之力,金成男觉得俞曙光是个呆子,俞和光也是个软柿子,他渐渐放下心来。

丰城,经过几年发展,经济开始飞跃,金成男代表丰城市委市政府,在大西省年终总结会上,做先进代表发言,风头一时无两,他虽然五十多岁,原来对仕途已经不抱希望,现在,他引颈以盼,等着再进一步。

是的,金成男现在,是朝里有人,手里有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不是晋为群发展睿城的成绩,比他还好,大西省委即将腾出一个副的职位,肯定就是他的了。

就在这时,俞和光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教训第一篇在报刊发表,文章对他在睿城的部分工作,做了很详细的总结,经验教训,剖析得非常详尽。

以前,晋为群把那些功劳,都贴在自己脸上,但事情毕竟不是他干出来的,有些事情,有些思想,他就没法讲明白,俞和光刚好把晋为群语焉不详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

顿时,全大西的干部领导,都对晋为群侧目而视,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剽窃下属的成绩。

晋为群看到俞和光的文章,当时冷汗就出了一身,他自以为有生花妙笔,文过饰非能力超群,俞和光只能吃哑巴亏,却不想,俞和光虽然没有他文笔好,但他的文章,生动详实,读起来更有一股身临其境之感,让人更觉得可信,两相对比,晋为群的文章反而假模假样,欲盖弥彰,一看就是做了手脚的。

晋为群在大西的名声一落千丈,别说再进一步了,就是现在的职位,恐怕都难保住。

金成男没想到俞和光如此给力,这样帮了自己一把,忍不住在家里,唱着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调儿,蹦蹦跳跳做出“巴扎嗨”的舞蹈动作,把老婆逗得只说肚子都笑疼了。

就在金成男等着副的高官厚爵,砸到自己头上时,他的大舅哥赵爱平打电话过来:“你快去找一下俞和光,千万别让他把你的底细也揭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