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1(1 / 2)

加入书签

劲儿,有些疲累地倚靠在颖颖身边,便提议道:“还了船,我请你们去吃烤鸭。”

张帅看看天色:“现在过去,恐怕没座位了。”

“那你说,怎么办”

“我前不久在城外一个农村的小馆子里,吃的小鸡炖蘑菇,十分可口,不若咱们过去吧”

“出城时间太久了。”

颖颖见张帅一副馋虫涌动的模样,笑着道:“回头,我做好小鸡炖蘑菇请你,今天就不麻烦了,咱们去吃烤鸭。”

“烤鸭就烤鸭。”张帅有气无力的。

“怎么回事烤鸭不好吃吗”颖颖有些奇怪。

魏芳插言解释:“咱们那边的干部来了,多是要尝尝北京的烤鸭或者东来顺的涮锅,老张他吃烦了。”

“哦”俞和光恍然,“那好办,我带你们去胡同里吃小吃去,别说那些没名气,味道可好着呢。”

四个人上岸,俞和光抱着因犯困而蔫巴巴的阳阳,颖颖抱着女儿,魏芳帮她推着童车。

等出了公园,阳阳已经趴在父亲的肩头睡着了,小思阳却醒了过来,颖颖去公厕,让女儿尿过,重新给她收拾了襁褓,洗了手出来,坐到车里,这才给孩子喂奶。

张帅虽然能记得京城几条大路,对于小胡同,却实在陌生了,他便让出司机的位置,给俞和光,他坐在副驾上。

“梁实秋的散文北平的零食小贩,看过没”俞和光边开车,边问张帅。

“梁实秋就是被鲁迅骂得狗血喷头的那位”

“嗯,但他的文章,也自有可取之处,就比如他介绍咱们今天去吃的羊头马,文章是这样说的:薄暮后有叫卖羊头肉者,这是回教徒的生意,刀板器皿刷洗得一尘不染,切羊脸子是他的拿手,切得真薄,从一只牛角里洒出一些特制的胡盐,北平的羊好,有浓厚的羊味,可又没有浓厚到膻的地步”

因为鲁迅先生的缘故,颖颖这一代人,几乎没有看过梁实秋的文字,听俞和光娓娓道来,都不禁入迷,只觉得唇舌之间,津液横生,肚子里的馋虫,忍不住上下涌动,几个人都觉得饿得很了。

车子七拐八拐,最后还有一段路,必须得步行,终于到了地方,小店很小,十分不起眼,但却老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越方让人禁不住加快了脚步。

魏芳边走边抱怨:“这若不是老北京,谁能找到这里”

俞和光笑:“这家其实并不是最正宗的,正宗的饭店现在变成国营的了,但味道却不如这里。”

“嗯,国营单位,大锅饭,做好做坏,都和自己没关系,员工难免不够精心。”魏芳感叹了一句。

走了四十多分钟,没多会儿就吃饱了,张帅惦记儿女,让老板打包了一份,俞和光犹豫了一下,也买了一份打包带上。

大家出了胡同,坐进车里,俞和光开车先将他和颖颖送回家,然后,张帅两口子这才开车离开。

两个孩子出去玩累了,颖颖给他们洗了后,小家伙都美美的睡了一觉,下午四点半,俞朝阳坐车过来,转告俞妈妈,他爸妈晚饭也在这边吃。

俞爸爸想让俞朝阳写作业,无奈这家伙死也不肯,把院子里的阳阳和思阳逗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颖颖和俞和光又气又无奈。

张璨璨带着丈夫孩子回来蹭饭,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俞朝阳对那份羊头肉特别感兴趣,根本不顾别人,一口接一口的,当父母的跟没看见一样,俞妈妈给张璨璨递了两回眼色,无奈张璨璨装没看见,俞爸爸和俞妈妈气闷不已,略吃了几口,便离开了桌子。

没想到,俞朝阳下午玩累了,晚上吃得又多,回家就睡,胃里的食物难以消化,半夜里开始肚子疼,上吐下泻的,第二天,俞妈妈听到消息,又心疼又恼火,在颖颖面前,把张璨璨说得一钱不值

第330章 家长里短

颖颖默默听着,心里却有些不接受她的说辞。

总的来说,俞妈妈是个好老人,对媳妇还算宽容,但她也有缺点,就是不会教育和管束媳妇,可以说,这个家现在变得四分五裂,连俞和光兄弟的情分都受到伤害,跟两个媳妇有关,也跟俞妈妈有关,她昨晚,眼睁睁看着张璨璨把俞朝阳惯得没有一点儿规矩,却不想生气,一声不吭,现在,孩子病了,她在后面抱怨,除了让自己鄙视张璨璨之外,毫无益处。

俞妈妈絮叨了半天,心中这才略好了些,抚摸着阳阳的头:“你是奶奶的乖孙子,可不要学哥哥,没有一点规矩。”

阳阳大了,又对人脸色特别敏感,他温顺地点点头,让老人心情大好。

颖颖趁机说道:“妈妈,有件事我想让你帮我。”

俞妈妈笑:“什么事儿你说得这么客气,就是妈老了,怕没那能力。”

“妈妈,这件事情说难,也简单。我们做小辈的,有时难免有不周到的,妈要是看见了,就及时指出来,不然,错误酿成,损失也是咱家的。”

俞妈妈立刻就明白颖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想要辩解,又没法说,最后叹口气:“若是你这样的,妈当然不会藏着掖着。”她意思是,那两个媳妇,都不是能虚心听劝的。

“妈妈,有时候,我做得不周到,你给留面子,不当面说,背过人提醒也是好的,再说,你不好给我说,还不能给和光说吗他们是你亲生儿子,要是敢忤逆,你拿鸡毛掸子抽他,也是正理儿。”

俞妈妈叹口气:“你二哥打小就不爱说话,脾气又孤拐,妈怕他听不进去。”

“妈妈,二哥或许是没有想到,你提醒一下,他听进去当然好,听不进去,还可以让大哥和和光劝一劝,总好过眼睁睁看着朝阳受罪吧”

俞妈妈老了,怕惹孩子不高兴,便一直这样忍着,还安慰自己“不聋不瞎,不做家翁”,其实,当老人的,的确不能太过干涉儿子的家务事,但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犯错误也无动于衷。

小事情也就罢了,但涉及到孙子的教育这样的大事,她怎么还能熟视无睹呢颖颖心里虽然不赞成婆婆的想法,但却没有再说什么,她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