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6(1 / 2)

加入书签

里不踏实,找机会请矿院的一个老教授瞧了瞧,人家给了一句话:“确实是金子,也确实是上好的翡翠,只是我也不知道价值几何。”

只要是真的就行,颖颖听老银匠说,卖主筹钱给丈夫看病,即便是买亏了,她也当是捐助救人,便没有多想,好好收了起来。

年前,她和肖冰黎雅敏合伙,开办的肉食品加工厂,短短两个来月,赚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那两个各分得六千块,当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颖颖投入了全部身家,赚了五十多万,这个,她可没有给那两人说。

开春天热,没法继续生产,颖颖打电话问荣华,香港一年四季都没个冷的时候,腊肠是怎么生产的荣华在电话上笑不可拟:“嫂子,自然有烘干设备。”

颖颖便委托她帮忙购买,同时,也投入更多资金,按照轻工学院教授设计的食品加工流程,把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卫生条件,也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

一番改造完工,荣华帮忙购买的设备也到位了,颖颖一面让路珂出面,在省报和电视台打光告,一面准备开工生产。

没想到,路珂没几天就给颖颖打来电话,说是来了一个外商。

因为荣华在香港那边,也帮忙留意,颖颖以为是表妹介绍来的,当时丝毫也没有意外,让路珂安排了,在不引起外人注意的情况下,和那外商见了一面,颖颖这几年一直跟着电视学英语,会一些简单对话,没想到这时候派上了用处,来人虽然是苏联的,但也会说点英语,两人都结结巴巴,谁也不笑谁。

大西省在西北,距离苏联也不近,颖颖不知道他为何不去黑龙江、新疆等地找客户,千里迢迢来这里。

老外解释说,这里有火车,可以开到他们家乡附近的中国城市,而且,中国火车运费不高,再说他在这里受到很热情地欢迎,比在那几个地方好。

颖颖听说,靠边界的地方,经常有这样的老外出现,那几个地方的人见得太多,都麻木了。

颖颖本来想说服老外购买她的猪肉制品,不想老外非常固执,非牛肉不买,结果,谈来谈去,她被老外说服了。

丰城农村多数靠牛耕地,养牛的人家很多,收购起来也容易,再说,丰城是小麦产区,养牛的主要饲料麦秸秆多的很,这两年,丰城农村不养牛的人家,麦秸卖不掉,多半拿来烧火做饭,还有人家不耐烦,干脆一把火烧了了事,于是,收麦之后,田野间浓烟滚滚,连丰城城里,都有一股烟火气味。

若是大力发展养牛业,不仅百姓得实惠,丰城的空气也能好一些。

这些,只在颖颖脑子里打了个转儿,她就下定了决心。

这个老外,居然带着制式合同过来,颖颖请外院的教授翻译了,又让安西大学法律系教授帮着看过,没有什么陷阱,她又找到安西大学经济系教授,请人鉴定,对方认为合同比较合理,尤其是价格,比国内高了好几倍,扣去冷藏、包装等费用,也比国内价格高两倍多,这个生意,大有可为。

于是,颖颖让路珂去土地局,申请在食品加工厂旁边,划拨三十亩地,再一个小型的屠牛场。

事情刚开始很顺利,屠牛场的设计、规划、生产流程很快就出来了,路珂兴奋得给颖颖报告过这些的第二天,肉食品加工厂就被丰城国营市食品加工厂告了,喏,就是原来刘心爱当经理的那个厂子,虽然刘心爱跟着张广贤调到了安西,但她留下的人,还在继续着她的“遗志”,认为私营不能和国营单位竞争,来了老外,订单应该主动交给他们。

告状的人知道俞和光肯定不会支持他们,便直接去了省城找张广贤。虽然张广贤在政协,不是什么实权单位,但也不是没权利,他帮着把材料递到了省委。

第296章 旧识

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农村分地之后,粮食生产出现飞跃,中央几位大佬十分高兴,可接下来在城市的改革,却举步维艰,八十年代中期,各种主张和思潮,沸涌迭起,激烈碰撞,就连中央几位大佬思想也不尽相同,张广贤资料所说的,国营的食品公司挣的钱是国家的,私营工厂挣钱,揣入个人腰包,那是把国家的钱变成私人的,是在挖国家墙角,与“卖国贼”无异,和社会上某些人的想法如出一辙,政协里也有支持的,而且不在少数。

大西省委这一次比上次张广贤告俞和光要郑重多了,党委还开了一次会,辩论了一番,但丰城食品公司和供销系统没法满足社会需要,对农民疾苦漠然视之,私营企业,虽然利润不属于国家,但却的确有补充了公有制的不足,舆论各方各有各的理,争来争去,也没有章程,最后竟然拖了下来。

张广贤刚开始还寄予很大希望,虽不至于妄想能杀回丰城,但若是能让俞和光难堪,也能略出一口闷气,谁知省委雷声大雨点小,竟然渐渐没了声息,不了了之,把张广贤气得要死。

就在这段时间,颖颖的食品厂扩建,依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土建完工,然后是电器、设备安装,在暑期结束时,厂子已经万事俱备,准备开工。

前苏联来的商人叫伊万诺夫,第一个订单给的不是很大,只有十吨牛肉,按一头牛出五百斤肉来算,一共需要四十头牛。对于偌大一个丰城,采购四十头牛,市场根本没感觉,很轻易就完成了。

屠宰场虽然小,这点产量也极易完成,交货之后,钱款很快到账,国家对外汇管制特别严格,颖颖拿到手的自然已经是人民币了。

伊万诺夫紧接着就给了第二个单子,这回变成了五十吨,几乎同时,荣华的一个同学,家族是做食品生意的,给颖颖这边下了一万斤腊肠订单,价格给的也很理想。

路珂打电话给颖颖报喜,说话的声音都忍不住提高了几度,俞和光看到颖颖把听筒拿得距离耳朵半尺远,忍不住乐了:“怎么了,谁在吵你”

“路珂,早上外国佬给了五十吨牛肉的订单,下午又接了一万斤腊肠订单,小子乐疯了。”

俞和光微微蹙眉:“腊肠产量大了还行,好歹老母猪一窝能产七八只,这牛肉生产,还得抻着些,别两年下来,农民种地都没牛了。”

颖颖歪歪嘴,和他打趣:“怎么你不肯帮帮儿子他妈妈”

俞和光被逗笑了,连连点头:“帮,帮,我看,这次开会,就该提点提点下面的人,让他们抓抓畜牧业生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