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4(1 / 2)

加入书签

牲,放弃了那次机会。”

颖颖很是羡慕:“你爱人真好”

李淑兰点点头:“说来也巧,过了两个月,我婆婆得了重病,有他和我一起照顾,老人少受很多苦。到现在为止,我都庆幸他幸好做了那样的决定。我婆婆在我孩子出生第二个月去世,我若是隐瞒了,他就错过迎接自己孩子出生的那种幸福,还会为没有照顾老人遗憾一辈子,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怎样的痛苦”

颖颖连连点头:“是啊,幸好他没去。”

李淑兰一脸幸福地继续倾诉:“颖颖,你知道吗建国经过自己努力,现在国家选送他去美国进修,虽然学习的机会迟到了三年,但他本身的经验增加,或许还能学到更多本领。”

颖颖彻底被说服:“你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我是应该告诉他。”

“这才对嘛,哎,颖颖,你爱人多大了是不是比你小”

颖颖摇摇头:“比咱们大,他今年三十五岁了。”

“这,是他第一个孩子”

“是的”

“那你还敢瞒着他”

颖颖被说服了,出了医院,就去了公交站,坐车直奔东渠。

俞和光见妻子过来,特别高兴,他俩结婚后,这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两人回到宿舍。

是的,东渠的居住条件比睿城差太远了,只有两间宿舍,中间打通,一间做客厅,一间是卧室。

简陋的条件,并不能遏制他澎湃的热情,一进屋子,俞和光用脚踢上门,弯腰就抱起了颖颖:“想我不”

“想”

俞和光把颖颖放在床上。

“和光,不行,有一件要紧事,我得先给你说。”

见颖颖推拒,俞和光有些受伤的模样:“你的假期好象不是这两天。”

见颖颖依然要把自己推开,他才松手,放弃了趴上前亲亲的打算,含糊地问:“什么事,这么着急我看你来的时候,一点也不急的。”

“我,嘻嘻,我怀孕了。”

“什么”俞和光猛地抬起身子,把颖颖看了又看,“真的”

“真的。”

颖颖没想到,俞和光没有笑,反而焦急起来:“你,你还敢坐公交路上那么颠,你就不怕有个万一”

颖颖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太不小心了。

“你有没有不舒服”

“没有,好好的。”

“来,躺好,颖颖,的爱人是东渠县医院的妇科一把手,我让她给你瞧瞧吧”

“不用,我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说,若是有事,肚子会疼的。”

见俞和光脸上还有些不放心,颖颖一再保证:“和光,我来的时候,才在睿城医院看过的,医生说胎位很正,没有问题。”

俞和光这才放下心来,他侧身坐在颖颖身边,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到颖颖的肚皮上,幸福地一时不知该怎么样才好:“我们有宝宝了”

“是”

“好好,哈哈哈”他的脸上涌出笑意,是那么欢欣鼓舞,颖颖一时看得移不开眼。

这段时间,俞和光的工作压力,那是难以想象的艰难,虽然他在颖颖面前,依然一副云淡风轻,胜券在握的模样,但这样纯粹的笑容,自从到了东渠,她就没有看到过。

颖颖庆幸自己遇到了淑兰,不然,会令他错过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

后来,俞和光给颖颖说起这段时间:“我就像病弱的人忽然吃了灵丹妙药,像暗夜里看到了曙光,心里忽然就涌出了无穷的力量,工作上的种种挫折和不顺,顿时都如浮云一般,烟消云散。”

第202章 温暖

颖颖这才知道,俞和光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东渠县自然环境实在恶劣,同僚又因为各种原因不肯配合,让他的工作步履艰难。

那些,对俞和光来说还是其次。工作一个月,没有突破口,没有希望,那种压力,逼得他简直要发疯。他怕自己不能挺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辜负了费老的一片心意,更怕自己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时间长了,磨掉了那份报效国家的情怀。

就在俞和光苦闷之极的时候,颖颖带着喜讯忽然来到他面前,让他立刻鼓足了勇气他的孩子,即将来到人世,他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迎接他

安顿好颖颖,俞和光再次来到安西市的建筑学院,他希望找到一个肯合作的教授,研究一下南山上的页岩能不能烧砖,没想到,连着问了三个人,都被断然拒绝了,教授说,那个没有科技含量。

午饭时,俞和光坐在教学大楼前花坛的矮墙上,望着天,心里盘算着,若是找不到人,他就自己安排人试验,睿城没有砖窑,大西省别的地方还是有的,不就是困难多了些吗他不怕。

俞和光正打算离开,走来一个年轻人,他有些紧张地问俞和光:“听说,你在找研究页岩制砖的人”

“是”俞和光急忙站起来,“你知道有人研究吗”

年轻人有些窘迫:“是我在研究”

“你”

年轻人更加窘迫,但还是挺了挺胸脯:“是我在研究,我曾经用页岩压碎的土,做成砖坯,让别的砖窑试烧过。”

“成了吗”

“成了”

俞和光大喜:“你,真是个好样的”

年轻人脸上涌出一抹羞赧,他介绍说,自己是从石睿山考到建筑学院的,毕业留校,工作不到一年,名叫王刚。

王刚告诉俞和光:“页岩粉碎起来太麻烦了,你要是想建个工厂,得要大型粉碎机,那个机器很贵的。”

俞和光笑:“没关系,只要值得。”

见他回答模棱两可,王刚眨了眨眼:“俞书记觉得,怎样才是值得做的”

“能给国家带来利润,让百姓吃上饭呀。”

这话听上去挺感人的,可却不如:“能让我挣钱、闯出名声”更现实,王刚皱起了眉头,怀疑地看了看俞和光:“你还是说得更实际一些。”

“实际哦,我就是想让东渠百姓脱贫,吃上饱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