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章 隋唐:黄巢起义(1 / 2)

加入书签

——书接上回——

唐宣宗全力支持张议潮,张议潮遣兄张议潭携归义军收复的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初议潮又收复凉州。

唐宣宗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但亦有史家认为他“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

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

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唐懿宗李漼,在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即位。

唐懿宗咸通八年,张议潮入朝长安(据推测,很有可能是到长安为质),行前命侄子张淮深主持归义军军政事务。

沙州沉浸在“修文献捷,万乘忻欢,赞美功臣,良增惊叹。便驰星使,重赐功勋,甲士春冬,例沾衣赐,转授检校司空,食实封二百户”欢腾海洋中时,唐朝朝廷对归义军的猜疑与忌恨也与日俱增,并迫不及待的试图削弱归义军势力。

唐朝将“嗢末百姓”、庞特勤、安宁、仆固俊视为可以牵制和阻碍归义军的势力予以扶持。

因晚唐的掣肘归义军用来制衡庞特勤的盟友西州回鹘牧守安宁,庭州回鹘首领仆固俊在张淮深时相继被分割叛去。

而前期唐懿宗李漼虽然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犹如天纵。

但唐懿宗李漼统治的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唐宣宗朝时期的成果。

咸通七年仆固俊崛起之时,他占据的北庭、轮台、清镇和西州四地;而在文书写成的年代,仆固俊的势力收缩到西州一地。

文书强烈地暗示了归义军节度使请求代领西州之意,也能说明这份文书是归义军首领奏请攻打西州之作。

虽然在唐舅保护下归义军首领没敢直领西州,但张淮深得心应手的回击周边的割据势力的侵犯,使归义军百姓在动荡的时代格局中,保有一处安乐的桃源。

咸通十四年,唐懿宗李漼,驾崩,享年41岁,由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柩前即位,时年12岁。

在位期间,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

几度复兴终究折戟于残花(黄巢起义)。

他天生反骨,他最狠的学子,他也是最会打仗的盐贩,他就是爱写菊花诗的黄巢。

黄巢唐朝时期,曹州冤句人,家族以贩私盐起家,黄巢五岁就写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豪迈诗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