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59章 新朝:改名狂魔王莽(1 / 2)

加入书签

——书接上回——

此时的另一边!

关中,列尉郡首府长平县官学厅堂。

新朝!

在位的皇帝名讳是……王莽!

这冷门朝代有两个人:一个是“疑似穿越者”王莽。

还有被称为“位面之子”“仙家”的刘秀。

官学旁边就是南门,出了城门后一回头,还能看到两丈高墙上正中央“长平县”三字。

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秦赵长平之战那个长平,后来才发现不是,旧名叫长陵县,三年前才改成长平,所以墙是古旧的,字却很崭新,一如王莽希望的那样——新皇帝就像装修屋子般对待这天下,通过敲敲打打刷层新漆,将旧汉一切痕迹抹去。

于是王莽把天下官制、地名改了个遍,诸如郡守变大尹,县令变县宰,三辅变六尉。

王莽这改名狂魔的套路,扬州有个地方叫无锡,王莽不喜欢无字,改成反义词“有锡”。

常山还是常山,没改成石家庄!

兰陵也只更名为“兰东”而非枣庄。

而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寝。

王莽虽然将旧名改了个遍,却没掘了老刘家的祖坟。

只因他代汉时玩了一个把戏:让人进献金策铜符,说什么“赤帝显灵,传汉家天下予莽”。

所以这禅让,说的是汉高祖亲自传国给王莽。

事后王莽将长陵和高庙作为新朝的“文祖庙”依然保持祭祀香火不绝。

新朝建立后下达了“王田私属令”宣布土地国有化,并禁止奴婢买卖,但暗地里的交易仍屡禁不止。

前汉以孝治天下,皇帝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

悌则由孝衍生而来,《孝经》里说过,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提倡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长幼有序。

新朝代汉后,因是以臣子之位逆取皇位,即便有赤帝禅让的神话包装,王莽也不太好过于强调忠来打自己脸,于是继续推崇孝悌。

阳平敬成侯(王凤)病榻前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数月,博得世人称赞,王莽自己就是靠孝悌人设博得名誉上位的典型,而现在的冯异在思考是否跟着刘玄,加入绿林军。

冯异觉得奇怪新朝的田租是十税一,再往前的汉朝甚至是三十税一。

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将地出卖去做豪族的徒附佃农,也不愿意当自耕小农给朝廷纳租呢?

汉时服徭役远赴西域、西南夷,来回就要几年,且容易在路上得病物故,军功更是遥遥无期。

新朝更过分,与四邻全面开战,还败多胜少,没人愿意去送死。

而更赋最可怕,朝廷加赋是没有规律的,还只要钱不收粮食,农民带着粮去市场贩卖,再被商贾或官府盘剥一次。

若凑不够,为了不被官府缉捕沦为刑徒,就只能借贷,几年下来活不下去,只能卖田卖身,投身豪门。

倒是冯异若有所思,唤了几个徒附和族丁,随他去西边看看。

成国渠修建于汉武帝时,如果说郑国渠、白渠滋润了泾水以东的师尉郡,那成国渠则惠及扶尉、京尉、列尉三郡。

官府对沟渠也很重视,专门设了都水官来管理,为各郡县划分渠段,不允许上游筑坝蓄水,使下游无水可用,那是会出人命的。

但今年上游干旱,成国渠的水流有些小,水资源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冯异感觉这是要大乱世的到来,朝令夕改的法令,猛于恶虎的苛政,贪婪没个限制的皇亲国戚、州郡豪强,像是弹丸、弓箭、鸟网、钓钩一般如影随形。

冯异端起一碗热豆羹,一口气干掉。

冯异说完带着人朝里门处走去,又问里监门:“那郡吏是什么官?”

里监门道:“其自称是郡文学掾,名没说,小人也不敢问。”

……

景丹字孙卿,乃是师尉郡师亭县人(栎阳县),因为景氏本是楚国昭景屈三大贵族之一,战国时号称“楚之三户”,在荆楚之地树大根深。

他的祖先景驹甚至称过楚王,只可惜被项氏杀了。

到汉并天下后,为了充实关中,刘邦迁徙齐、楚大族西迁,景氏便是在那时候被安置在泾河两岸,景氏再度复兴,如今来到这里,冯异发现一个穿着朱色衣裳的少年,彬彬有礼,面含微笑,得体地朝他作揖一礼,说道“后生冯异,见过景公子!”

历史上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景丹便名列其中,排位第十,和冯异一样是未来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只是现在两人不知道而已。

但这并不妨碍,冯异与景丹的第一次见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