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22章 春秋:范蠡谋,文种策(1 / 2)

加入书签

——书接上回——

越国!

越王勾践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

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

这时候文种急忙出现在越王和范蠡的面前,当越王和范蠡知道赵处女(阿青)嫁给吴国的上大夫王政以后,不由大惊。

不灭王政,越国必亡。

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就开步步为营一边让文种带着几乎大半的越国财富去求和,另一边秘密的准备除掉王政。

准备大军灭越的吴王夫差,见到如此的财富不由……

“君上,且慢!”就在吴王夫差很想就此答应的时候,伍子胥却站了出来:“大王!这次打败越师,乃是上天要把越土赐予我吴国!万不可讲和啊!”

“对!”吴王夫差看着点头的王政和站着的伍子胥,说道:“越国旦暮且破,越国所有的财富还怕不全归属吴国吗?”

文种立马以攻为守道:“越兵虽败,但还存有几千精兵,仍可力战,即使战败,越国也会焚烧库藏,君臣投奔楚国,若和议事成,越王委身于吴王,岂不美哉乎?”

伍子胥当即出谏:“夫吴之与越,世仇之敌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变这种状况。文种、范蠡更是良臣。倘若让其求和而返回,将留无穷后患。今不灭越,悔将无及!”

但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太宰伯嚭却一反当初之沉默,出来帮文种说话了:“吾听闻古之伐国,不过使敌国臣服尔,现越已臣服大王之天威,吾等可又苛求乎?”

“哈哈哈,太宰此话有理!”吴王夫差本就志骄气傲,就这样一句话,扭转了吴越和谈的僵局,在听了伯嚭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即拍案定局,答应越王求和,把围困会稽的大军撤离而去。

“大王,不可啊!”孙武和伍子胥等人也立刻反对道。

可是骄横的吴王夫差受了伯嚭的迷惑,放了本可消灭的可怕敌人,没有理会众人就离开了。

伍子胥和孙武洞察了此次放过越王勾践的危害。

伍子胥在退朝以后愤愤地告诉臣僚:“越王得此缓解之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二十年之后,我大吴之国,恐怕要化为一片荒沼了!”

越王勾践为实践求和时许下的诺言,毅然率领范蠡等三百人“入臣于吴”,以作人质。

所以,当群臣送之于钱塘江上时,无不垂涕、流泪而哭、越王夫人身随勾践入吴,当然更觉凄恻。

但勾践、范蠡却似乎颇有所待。

因为他们知道:此去虽然凶险万分,但也未必找不到一线转机。关键之人就是伯嚭也。

“王上,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箭射也,况它栖止宫池、廊庭之间!今越王放于南山之中,游于不可存之地。幸而入我疆土,进我栅栏,送口之食,岂又不吃之理?”伍子胥高声进谏道。

整个王宫上下刹时静了下来,越王勾践也不免紧张得涔涔汗出。

勾践似乎有意无意地,盯了吴太宰伯嚭一眼。

太宰伯嚭顿时心中一跳,心中怒骂道:“这勾践居然不顾生死,还要到吴国来充当臣仆,真是愚不可及,勾践现命悬于一现,吾救是不救?”

“请大王杀之!”孙武此时也走进王宫进谏道。

“吾命休矣也!”

此时太宰伯嚭不由内心不由大骂道:“抖吾贪迹,岂不亡已?”

“大王在上!伍子胥虽然明于一时之计,却不通长远安国之道。‘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如今越王臣服,入仆之礼,理善待于他。大王英明神武,而万不可听无知之言也!”太宰伯嚭比起伍子胥和孙武咄咄逼人的进谏,伯嚭的话无疑更冠冕堂皇,也更动听。

“小儿勾践,汝从今以后,在王宫驾车养马,汝夫人则提汲给水,除粪洒扫,夜晚均居于石室之中,不得擅离。”

“奴,谢过吴王!”勾践卑微的语言说道。

“哈哈哈!”

“大王!”伍子胥还想在说什么,就被吴王夫差打断。

“散了吧!”

“哎!”

历史上,越女,是春秋时女剑术家,越国人士,名为赵处女,帮助传授越国士兵剑术助越灭吴,但是因为嫁给王政多年,不过这让范蠡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就在勾践在王宫驾车养马一个月后,吴国王宫传来了刺杀之声,勾践为保护吴王夫差被女刺客一剑刺成重伤,不过女刺客逃跑之时被侍卫发现逃进入了王政的院子。

吴王夫差被吓的大病一场,不过伯嚭借机诬陷王政的妻子越女正是刺客,王政是齐国在吴国的卧底,吴王夫差信以为真,因为王政的确是从齐国来到吴国的。

因为勾践冒死救了吴王夫差,吴王夫差在伯嚭的建议下直接将怀孕的越女阿青下狱,秘密调回外交楚国的王政,同时让伯嚭抄了王政家,后放走勾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