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六十九章:我还是担的起祖宗的江山社稷的(1 / 2)

加入书签

汉军对于这件事情争论不休,但事实上别说汉军了,就连太平道国和大乾朝堂都是如此。

只是相比较汉军的这些小年轻们,太平道国和大乾朝堂之上的那些老狐狸们,他们却是在事情发生之后立即就猜出来。

太平道国,朝堂之外,很多的大臣,他们泾渭分明。

一边是白莲教原来的老人,身居高位,各个都是将军,傲气凛然。

他们效忠于李天王,崇拜杨石达,以其为首是军功集团。

一边是白莲教拿下这些地方之后选拔出来的‘德高望重’之人。

这些人原来是大乾人,现在是太平人,可谓是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倒。

所以他们虽然没有太大的权利,但胜在清贵不是。

同时,他们在政治上更为成熟,也善于利用规则构建一个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向上不断攀爬的大网。

这一点最为代表的便是蒋奉化。

是的,蒋奉化现如今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他们这个利益集体的代言人了,东征大军之中有大量的军官都是这些人的家人、朋友、学生,这也是蒋奉化能够牢牢掌握东征大军的原因。

可以说,只要蒋奉化跟这些人没有冲突,这个隐形的利益集团就会一直听从蒋奉化的命令,对其忠心耿耿,为其赴死效力。

所以这些人,是以蒋奉化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是清流。

此时,这两个集团纵然是看不惯,或者说军功集团基本上是压着文官集团打,此时也逐渐了联合了起来。

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这一次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李天王虽然一言九鼎,但绕过了他们这些道国的中流砥柱,实属不应该。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这些人感受到了危机,所以迫不得已联合了起来。

“方护法,您可知陛下到底是选择谁当做使者同伪乾议和的?”

方护法摇了摇头,“袁大人,您应该很清楚,至少我们是不会选择同伪乾进行议和的。”

两个人,实际上已经算是两个集团暂时推出的代言人了,他们简单的通气,就是想要确定一件事情。

而现在,基本上已经确定了,那就是李天王手中有一支游离在外的势力,这个势力只听命李天王的。

一时间,众人都感到背后直冒冷汗,这实在是太过危险。

有文官脸色难看,如此重要之事,李天王不与众臣商议,私下议和,这完全就是乱政,还未曾改变山大王的作风。

这种作风,说好听的是提高效率,说难听一点便是不相信朝臣。

这也就意味着朝堂形如摆设,那么这一切都会在政策之中体现,那就是推行不下去,还会造成诸多冲突,同时也证明了李天王疑心病重。

这其中无论是哪一点,都是对国家体制的巨大破坏。

再说了,太平道国是新建立的国家,政体刚刚确定你就敢这般破坏,那么岂不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所以众朝臣已经在暗中琢磨,李天王会不会承认此事。

但无论承不承认,只要这件事情不是在场朝臣所知所办,那么接下来就不要怪大家加剧斗争,暗中扩充实力了。

这一点,李天王并不知晓,只是看着亲卫带来的好消息哈哈大笑。

他还在为自己庆幸,幸好自己果断,不然西征大军也就栽了。

这下好了,议和以后,西征大军的精华保住了,东征大军的精华也保住了,虽然有些损失,但问题不大,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而另一边,大乾朝廷也是如此,一众朝臣皆是神情郑重的立在朝堂之上。

良久,便有人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请问,同太平逆贼议和一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