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 石壁记载与图腾(1 / 2)

加入书签

好在接下来黑瞎子并没有继续烦他,不然成翎也不能保证接下来的路会不会让黑瞎子也体验什么是真正的哑巴。

视线收回,等黑瞎子走到一边和吴天澄三人研究起文字后,成翎才有空继续打量石板。

刚才,瞎说“wu xie”这个词的时候,发音似乎有些放轻?

收拢心神,注意力落在石板上的“鲛人”图腾。

或许得换个说法,这不是什么鲛人,而是一种远古变异种,应该是远古时期,某种向陆地上进化的鱼类祖宗,在进化为两栖类时发生畸变,从而导致进化失败,进而被淘汰。

与其说它像传说中的鲛人,不如说它更像鲛人的前身,对比起它,鲛人会更加完美而已。

鲛人,又名泉先,泉客。 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早在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传说中,鲛人善于纺织,可以织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且滴泪成珠。唐诗人李商隐名作《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便引用了鲛人的传说。据传说,鲛人的油燃点极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民间盛传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做燃料的长明灯。

鲛人传说之所以盛有其名,更多是因为其血肉食之长命、其纱织入水不湿、其泣泪落而成珠,不论是哪一种,价值千金,与虚无长生极为相近。

加上也有海域村庄传言,鲛人可控海洋之力,同样有人供奉鲛人为守,为其铸石刻像。

但不论何种记载,都不曾提及眼前这石板上的鲛人“前身”,可以说这是算是第一次发现。

不过依旧有些奇怪的地方,如果真是鲛人前身,上面雕画的三叶一枝的植物并不古老,与主体年份不一。

太过年轻了。

成翎上前伸手摸了摸石板表面,若有所思。

石板十分干净,并且没有任何被时间磨损的痕迹,似乎每过一定时间都会进行清理;雕法驳杂,有很明显的年代隔断感。

就像是有人定下原版雕画模板,后继承下来,一代又一代地接任雕刻工程。

最后就是不协调感。

鲛人“前身”占据正中间的位置,两侧以及上方的留白却也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空白太多。

这不符合供奉祭祀的目标。

或者说,他们的祭祀...必须这样进行,等到这面石板完成,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

【叮,发现重要线索,请注意收集。】

推测一出,成翎的耳边响起陌生又熟悉的提示音。

不动声色瞥了眼周遭的环境,确认现在除了他们五人,没有任何人在后,放松条件反射握拳的手。

不抱期待地等待下文,成翎也走向了石板背后。

石板背后是粗糙的石壁,用手电照射过去,发现七八米高的位置透出了阴影,上面似乎也刻画了什么东西。

这么想着,成翎直接踩在石壁上向上攀缘,等到达某个高度后猛地将随身短刀插入石壁上,整个人坠停在石壁上,垂眼看着石壁上的记载。

原本以为会是某个古朝代的文字,实际上是梵文。

成翎对梵文的了解不多,而很显然这里不止这点文字。

思索片刻,成翎抽出短刀如猫矫健落下,心中沉吟。

梵文多出现在佛学地带,佛学传入的时间一般是被认为在汉时,宗旨也不曾涉及与石板相关的象征,这似乎与石板并没有任何关联。

甚至可以说完全相悖。

这不符合供奉要点。

沿着石壁走过一圈后,确认相同的位置上刻有梵文。

“小哥。”

正当成翎还在思考的时候,吴天澄站起身在石板前出声。

“这里记载着这块石板的来源。”

成翎走了过去打算听听吴天澄的推测。

“这些文字的确没有收录在《古文通典》上,可以说应该是以前某个小聚落内部的流通文字。”

吴天澄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成翎。

“不过之前还在村子里的时候,我和胖子看过牛哥他母亲写的文字,多少看到了点相通性,所以勉强能解读上面记载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