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入股更好(1 / 2)

加入书签

张哲盛想了一下,介绍起他了解到的信息:“老板,据我所知卫星按照功能类型的不同,一颗卫星的造价普遍在几千万到几亿不等,体积越大成本越高。”

“更加昂贵的是发射成本,一枚运载火箭的基础报价就得要好几亿,超出限额重量还要按照卫星的重量逐公斤递增费用......”

现在的运载火箭都是不可回收的,你别管人家某些部件能否回收,人家就是按整枚火箭进行市场报价。

这还只是火箭的采购成本,还没算发射成本呢!

综合下来,一颗卫星从采购、发射升空的成本至少要十几亿人民币起步。

而且,卫星这东西两、三颗的作用不大。

至少,要十几颗才能大面积组网。

全球组网,至少是24颗。

再加上,你卫星不是发射上天就行了。

这种国家级的工程,你还得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运营,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源。

配套的地面控制中心,这个得有吧?

这么尖端的领域,还要配备专门的团队、专门的设备来接受、解析卫星监测数据。

不好意思,现阶段这类人才基本上都在国家手中。

你就算出几倍的高薪,也不好抢人。

综合评估下来,这个项目至少是几百亿人民币打底。

而且,还要投入非常多的人脉关系才能顺利实施。

飞宇集团不是拿不出几百亿人民币,反正也不是一次性建设。

但是投了这么多资源进去,至少得看得到可观的产出。

反倒是对普通人来说最难的发射许可,张哲盛没提到。

以江飞宇的能量,搞个政、企合作项目就能轻松拿到发射许可。

经过张哲盛的一番分析,江飞宇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冒进了。

过几年,或许可以入股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但现阶段,飞宇集团来搞这种国家级的工程不现实。

别忘了,飞宇集团刚跟国家谈妥一个植树造林的国家级工程。

两个大工程一起搞,怕是飞宇集团也吃不消。

张哲盛能力还是不错的,很快就想到了变通的办法:“老板,我倒是有个变通的思路,您可以参详一下。”

“说说看!”江飞宇又来了兴致。

张哲盛说道:“我前两天看到新闻,说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二号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测试服务,这是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咱们看能不能投个几十亿进去参与一下。”

“卫星组网建设、运营、控制权肯定都在官方手中,这个咱们也没想法,等系统建设完成后,咱们只拿民用部分的GPS定位、授时、遥感数据,以及享受一定量的通信服务,国内的市场留给官方自己孵化,咱们专门去拓展国外的客户。”

执掌飞宇集团以来,张哲盛心中一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飞宇集团这1400亿美元的市值,百分之80以上都是靠国内互联网用户撑起来的。

说到飞宇集团的海外业务,剔除靠江飞宇前瞻眼光投资的几家公司,自有业务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要不然,江飞宇也不用通过比特碧、同城交友软件这种东西来捞钱了。

真说起来,不是飞宇集团的技术不好,也不是产品不行。

而是,你背后没有一个霸主国家撑腰。

在扩展海外市场时,飞宇集团竞争不过谷歌就是这个因素。

这个世界上有百分之95以上的国家,不是老米的小弟,就是要看老米的眼色行事。

人家自然优先跟老米的企业合作。

你大陆企业,人家不稀罕。

像一些谷歌看不上的边角市场,飞宇集团是挤进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