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第二个合作思路(1 / 2)

加入书签

江飞宇发出了致命一问:“同样是外国品牌进入大陆,知道为什么你们的眼镜镜片竞争不过依视路吗?”

还没等霍尔曼回答,江飞宇继续说道:“因为他们执行的是本土化生产策略,大陆的消费者有着本能的认同感,这一点是你们没有的,再加上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本地投资的政策扶持,同等规格的镜片人家比你们生产成本低,他们可以执行的价格策略游刃有余......”

江飞宇说的这种情况,卡方的管理层并非认识不到,他们只是缺乏打破现状的魄力而已。

说得好听点是为了保护技术不扩散,本质上还不是日耳曼人的傲慢心理作祟。

在制造业领域,日耳曼工业确实很牛,这源于人家严谨的工匠精神。

但傲慢,也会损失很多客户。

法兰西人也傲慢,但分对象,

面对钱时,傲慢不值一提。

面对江飞宇的咄咄逼人,霍尔曼说了几句凌磨两可的话将这个话题揭过。

关于在大陆投产生产这个合作提议,连霍尔曼这个总裁也不能一言决断。

这事啊,还得报卡尔基金会的董事们决议。

霍尔曼问起了江飞宇的第二个合作思路:“江先生,不知道你说的第二个合作领域是什么?”

江飞宇介绍道:“前几天小日子发生的大地震相信你们也知道了,这次地震对国际半导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类芯片出厂价格应声而涨,我个人比较看好半导体设备制造这一领域,希望能入股你们的半导体技术生产股份公司。”

“入股半导体技术生产股份公司?”霍尔曼皱起了眉头。

实际上,江飞宇想入股他们的子公司,比双方合资在大陆投产更加困难。

虽说半导体事业部在卡尔蔡司集团内部是最弱的部门,但涉及到股权就比较敏感了。

江飞宇继续说道:“恕我直言,你们们的经营策略还是太保守了。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是暴利行业,利润都集中在整机设备供应商手里,而你们现在只是作为设备部件提供商,这能挣几个钱?”

“我相信卡尔蔡司并不缺技术,也不缺优秀的产业工,进入光刻鸡领域是有点壁垒,但生产配套的蚀刻机和薄膜沉积等设备应该不难,你们缺的只是资金和时机而已,资金我能提供,时机我也认为成熟了。”

理是这么个理,在座的人也都懂。

但能不能做和敢不敢做,就是两码事了。

回归原来那句话:霍尔曼决定不了,还得报上面的董事们讨论后才能给答复。

所以,后面的交流就基本上属于没什么营养的商业互吹了。

会后,江飞宇拒绝了霍尔曼晚上设宴款待的提议。

江飞宇表示难得来一次日耳曼,这两天想自己逛逛。

顺便让对方考虑好后,给他答复。

霍尔曼也没勉强,如果能达成合作,后面再宴请也不迟。

要是双方达不成合作,饭吃不吃都无所谓。

回到酒店,张哲盛分析道:“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合作,他们答应应该不难;但第二个合作思路,恐怕就不是资金能解决的。”

说白了,卡尔蔡司半导体事业部发展不起来,缺乏资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他们缺乏挑战现有格局的魄力。

毕竟,现有的格局是以米国和他的一帮小弟主导的。

江飞宇自信道:“这个时候,我们完全不用着急,自然会有人火急火燎跑过来给我们提供助力。”

两人配合多年,张哲盛立刻猜到江飞宇口中所说的“这个人”是谁,试探问道:“老板你是指ASML公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