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压箱底的技术(1 / 2)

加入书签

3月8日,军方某个城市巷战训练场。

随着几辆军用吉普车停稳,一群肩扛各种军衔的将、校军官陆续下车。

这群人以军方装备部的刘科奇少将为首,其他人要么是刘科奇的下属,要么是从各军区抽调过来的陆军代表。

这些陆军代表里面,军衔最低的也是少校起步。

刚下车,刘科奇就先与江飞宇握了手:“江先生,这次麻烦了。”

江飞宇道:“刘将军您客气了,军方能对我们公司的产品感兴趣,这是我们的荣幸。”

这次,是军方装备部向飞鹰动能发出了邀约,要测试飞鹰动能生产的无人机是否能达到军用的需求。

为了更加真实地贴合实战测试,测试地点才安排在军用的巷战训练场。

如果测试达到要求的话,飞鹰动能生产的无人机将会纳入军方采购的范畴。

孙晨刚按了一下手中的遥控器,旁边第一辆货车的侧厢门缓缓打开。

顿时,货架上近二十款无人机产品显露出来。

孙晨刚介绍起来:“左边这架是我们生产的第四代蜂鸟无人机,主要面向空中航拍、地面侦查、科研观测使用,有5个不同细分型号......”

在孙晨刚介绍的过程中,部分代表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以他们这个级别,估计没少见军中装备的军用无人机,对这种商用的“小玩具”本能地不感冒。

江飞宇使了个眼色,孙晨刚快速跳过了前面和中间部分的介绍,重点介绍后面的机型。

“这是我们专门为出口向研发的鹈鹕1型无人机,由另外一家公司负责生产,该产品经过多种地形的实战检验,性能突出、稳定性强,并且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场景的武器挂载需求......”

一个中校抓住了重点,询问道:“请等一下,孙总工你刚才说的多种地形实战检验,指的是我们习惯性理解的那个实战吗?”

孙晨刚自豪道:“自然是真枪实弹的战场实战。”

此言一出,这些代表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江飞宇看向刘科奇,询问道:“刘将军,那份视频可以给他们看吗?”

刘科奇知道江飞宇的顾虑,肯定道:“在场的人都是各部队的精英,江先生大可以请放心,他们都值得信任。”

江飞宇朝孙晨刚吩咐了一声。

两个工作人员搬来一块显示屏,孙晨刚现场播放起了一则视频。

这是公司技术人员在海外客户现场调试设备的时候,顺带采集的一些实战侦查视频。

大部分是黑叔叔之间火拼的镜头,包括上次江飞宇在利国救人的作战视频也被剪辑进去了。

少部分是围剿各种武装社团的场景,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原始丛林取景。

视频的最后,还有部分米国大兵露脸的镜头。

刘科奇介绍道:“飞鹰动能旗下无人机的客户很多,政府军、部落武装、游击队、雇佣兵、警察、武装社团、普通平民都有......”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利国战场上,政府军和部落武装都利用这款无人机作战,用途也不限于军事侦查,还包括改装后作为对地攻击的武器......”

“同志们,永远不要认为人家不如我们聪明,那是一种自大的表现,这么多人使用恰恰证明了这种悬停式无人机对一线战士的支撑作用。”

“我们装备部组织这次考察,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这种装备的价值。所以,请大家本着对前线士兵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评估。”

江飞宇道:“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就坦诚相告了,对外我们都声称出口的是商用无人机,但这些商用无人机被很多小势力当成了低成本军用无人机来使用。截止上周,我们已经累计向北非、中东、东南亚地区出口了超过700架该型号的无人机,后续的订单数量是这个的几倍。”

“我承认,我们的无人机在研发之初就是为了商用,与军用无人机确实不是一个概念的产物,但商用也有它的作战价值。具体效果如何,我们不妨看过后再下定论。”

刘科奇和江飞宇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所有人都摆正了心态。

刘科奇的下属通过对讲机吩咐了一声,一个连队的士兵呈散兵队形进入了训练场。

他们是作为“蓝军”,配合测试无人机性能的士兵。

随着孙晨刚又按下3个遥控器,另外三辆货车的厢门也逐渐打开。

这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就不再是商用的机型,而是军用的机型。

第二辆货车上的6架无人机,挂载的是侦查用的摄像头,这还算常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