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全方面落后(1 / 2)

加入书签

在厂房里,江飞宇也见到了芯片产业的核心设备——光刻鸡。

光刻鸡的体型非常庞大,跟一台公交车差不多。

陆光明介绍道:“这台是ASML公司生产的浸液式光刻鸡,型号是TWINSCAN XT:1900i型,精度达到了45 纳米......”

江飞宇问道:“是直接向ASML公司采购,还是通过第三方国家采购的?”

陆光明道:“是直接向ASML公司采购的,单台的价格超过1.2亿人民币。”

江飞宇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瓦森纳协》里面,不是有向大陆限售光刻鸡的条款吗?”

陆光明为江飞宇做了详细介绍:“在《瓦森纳协》里面,确实是有光刻鸡限售的条款,只不过每隔几年,条款就会作相应的调整......”

人家之所以没有完全禁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限制你的发展。

每当国内在半导体相关领域取得一点突破的时候,那边就会松一层绑。

人家卖给你设备,就是为了阻碍你自主研发。

当然了,你也别指望人家会卖最先进的设备给你,买过来的设备都会存在一定的技术断层。

“去年,ASML公司就推出首台EUV设备TWINSCAN NXE:3100,精度达到了28n,人家卖给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就是不卖给咱们大陆的企业。”

陆光明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光明,我在半导体领域是个外行,你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个答案:如果投个一两百亿美元在这个领域研究十年,能不能拿出点成果?”江飞宇问出了心中的期盼。

以江飞宇的实力,在不大规模变卖资产的情况下,未来10年拿出一两百亿美元已经是他这个首富的极限了。

听到200亿美元这个资金规模,周围的人都震惊不已。

不愧是江首富,就是大手笔。

陆光明沉默了良久,坚定地摇摇头。

江飞宇不甘心问道:“难度在哪里?”

叶国良接过话题,为江飞宇科普起了整个半导体的历史。

1957年,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八个门徒在硅谷创立仙童半导体公司,并开发了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自此,硅谷成为全世界半导体技术的发源地,并一直延续至今。

期间,发生过几次产业转移。

七八十年代,半导体制造大量从米国转移至小日子。

90年代后,转移至棒子国和宝岛。

但不管怎么转移,米国依旧保留着在诸多核心领域的统治力。

以生产设备为例,全球三大巨头:应用材料、泛林和ASML,米国独占前两席。

而且,应用材料在除光刻鸡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都领先,包括蚀刻、薄膜沉积等。

你别看ASML公司的光刻鸡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但是他们完全就是老米的附庸,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成因的。

1997年的时候,英特尔也认识到了跨越193n波长的困难。

于是,他们说服米国政府召集了数百名顶级科学家,组建了一个EUV LLC联盟。

并且,还汇集了米国的三大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加入联盟。

仅用了6年的时间,就将193n突破缩短到135n。

EUV LLC联盟是及其排外的,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米国的企业加入。

ASML当时的总裁也是个狠角色,他们给米国许诺了三个条件:

一是愿意在米国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二是保证55%的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从米国供应商那里采购,三是接受米国定期审查。

通过这种附庸关系,ASML成功加入了EUV LLC联盟买到了光刻鸡的关键技术,这才有他们后来的封神。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ASML每次向大陆出售设备都必须拿到销售许可。

除了生产设备,全球三大EDA软件(用于芯片设计)巨头:铿腾、明导和新思均为米国的企业,全世界几乎所有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它们。

高端芯片方面,包括ADC/DAC(数模转换)、FPGA、高速光通信接口等芯片,目前也都依赖米国的厂商,包括德州仪器、赛灵思、亚德诺等。

米国在芯片领域的惊人统治力,还体现在生态系统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