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市场是无形的手(1 / 2)

加入书签

齐敬斋不是那种拐弯抹角的人,了解到江飞宇的需求后,上来就问道:“你对3G通信技术了解多少?就这么看好3G未来的发展?”

江飞宇对此早有准备,自信道:“齐师叔,我就当你是在考较我了。如果要回答您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2G通信技术说起......”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2G通信时期,咱们国家缺乏核心的技术。

所以,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从国外买技术授权和相关通信设备。

从1994年国家决定搞通信技术自研,到1998年咱们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自己独立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TD—SCDMA。

再到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将咱们的TD—SCDMA与(欧)洲WCDMA、米国CDMA2000列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

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不知道有多少科研人员付出了心血。

“我认为,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自研是一条漫长的路,虽然中间偶有阵痛,也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但咱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背后推动的力量不仅是市场,最主要还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衡量......”

“特别在通讯领域,高层领导衡量的不仅仅是减少对国外专利授权和设备的依赖,更多的是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的考虑,因为我们再也不想被被人卡脖子了。”

“至于市场前景,这个我就不旁征博引了,从我国这几年电信入网的用户增长量就能看出了。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的升级换代,本质上还是市场需求的驱动......”

听完江飞宇的发言,齐敬斋由衷地赞叹道:“不得不说,你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市场应用和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你都有独到的见解。我只能说,你的成功不是偶然,姜老头收了个好徒弟。”

江飞宇谦虚道:“师叔,您过奖了。”

齐敬斋诱惑道:“有没有兴趣多拜一个师父,研究生毕业后来研究一下通信技术,我可以给你全部安排好,国内的高校、专业和导师任你选。”

江飞宇又不是专门搞科研的人员,跨专业读博士对他的影响不大。

至于,齐敬斋口中所说的“多拜一个师父”,这个“师父”明显是指他本人。

这个提议,让江飞宇有点哭笑不得。

这位齐师叔的性格,果然不拘一格。

江飞宇委婉拒绝道:“师叔,我师父还在那边呢,他老人家要是听到这话,估计会跟你急。”

拜师这事,一门多投那是大忌。

再说了,姜维民本身就是通信领域的大佬。

江飞宇要是想读通信专业的博士,姜维民就能安排好。

江飞宇傻了,才会干出这事呢!

齐敬斋道:“咱们说回到正事,我们研究院下属的通信设备技术研究所拥有TD—SCDMA的全套技术成果,目前拥有相关专利技术21项,配套设备生产工艺16项,如果只是拿技术授权的话,我认为并不适合你们民营资本来孵化......”

齐敬斋这话,倒不是在刻意拒绝江飞宇。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深的行业壁垒。

就算你拿到全套专利技术和生产工业,想要研究透也要很久的时间。

从研究透彻到量产又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因为这里面需要很多配套的产业支撑,这里面的跨专业技术难度是非常大的。

后世,为什么能造航母的国家很少?

因为,造一艘航母需要需要600个相关专业和8000家配套厂家来支撑。

通信领域没那么夸张,但也要涉及二三十个配套行业。

听了齐敬斋的介绍,江飞宇也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计划有点简单了。

按照江飞宇原来的思路,先通过姜维民的关系买到技术授权。

等明年从国际股市搂到大笔资金后,再慢慢向工业制造领域投入资金。

现在听齐敬斋这意思,这一行不是光砸钱就行的,得有一定的配套产业整合能力。

否则,中间不知道要走多少的弯路。

江飞宇问道:“师叔,您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吗?我现在是空有钱,却不知道往什么方向投资,本意上也是想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实不相瞒,高层给我们研究院下达了任务,要在明年6月份之前实现相关设备的量产,不过这一块需要投入的启动资金比较大,我们正在找合适的投资人入股,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齐敬斋抛出了另外一个选择。

江飞宇眼前一亮,急忙问道:“师叔,这个持股比例是怎么划分的?对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

“初步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通信设备技术研究所以技术入股,这部分估值40亿,另外再投入7亿自筹和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总共占股百分之51。”

“目前,已经有三家兄弟单位认够了部分股份,还有一部分缺口。你如果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主让出百分之20的股份给你,这部分股份作价约18亿。”

“至于资金来源,只要不是外资成分就行了,条件就是这样,你考虑一下吧!”

听完齐敬斋的介绍,江飞宇有些咂舌。

设备制造业果然是吞金兽,动不动就要近百亿的资金投入。

江飞宇略微考虑了一下得失,很快就接受了齐敬斋的合作提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