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两个报价方案(1 / 2)

加入书签

6月19日,上午9点左右。

阿理总部,老马和老蔡正领着一群外国来宾参观公司的办公区。

这批外国来宾的来头可不小,有牙虎创始人之一的杨老板、现任CEO梅赛尔、高级执行副总裁库尔伯、牙虎zhong国区总裁陆建铭。

加上这4人的秘书、助理等随从人员,访客人数超过了10人。

与这次双方商务谈判的内容相比,这样的规格也不算太高。

本次双方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牙虎向阿理注资。

第二,阿理收购牙虎zhong国子公司。

没错,就是前世10亿美金的超级融资大单。

至于,为什么把第二条单独拎出来,那是因为这条是阿理愿意谈融资的先决条件。

如果牙虎不愿意注资,这一条也可以单独谈。

其实,牙虎也对投资阿理的意愿,那可是非常的强烈。

同时,阿理对收购牙虎zhong国,也是志在必得。

我们分析一下双方的外部经营环境,就知道两家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了。

牙虎1994年就成立了,并于1996年上市成功。

刚开始几年牙虎的发展非常迅速,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到全球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你稍微了解一下牙虎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牙虎能迅速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他们起步早。

同志们呐,1994年!

那个时候,连老米本土都没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更别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了。

早期几年,牙虎的发展非常的顺利,犹如开了挂一般扩张。

可等过了千禧年后,牙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也说不上是下坡路,而是全球互联网市场的上限就在哪里,你没地方扩张了。

这年头,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百万级的就没几个国家。

低于百万级的市场,压根没必要去考虑,赔死你!

这也导致了牙虎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空有余钱,却不知道往哪里扩张?

环顾一下米国本土市场,这里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资本横行。

牙虎不是没有想过涉足其他互联网领域,但是都没成气候。

这个时候,牙虎高层就把目光投向了大陆市场。

再怎么说,大陆也拥有全球第二大网民数量。

不仅网民数量众多,经济发展也非常的迅速,这都代表着市场潜力巨大。

这也是牙虎1999年就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

然后,牙虎就陷入了“某个魔咒怪圈”里面了。

众所周知,那些国外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大陆市场后,都不同程度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比如:牙虎、亚马逊、ebay、谷歌......

几乎如出一辙,要么半死不活,要么永远屈居二三梯队。

反正,很难挤到第二梯队。

所以,无论是单纯的投资,还是把牙虎zhong国作为投资的筹码,对于牙虎来说都不难割舍。

他们倒是想投如日中天的飞宇科技,可也得江飞宇鸟他们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