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信心和希望(1 / 2)

加入书签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开进了某个占地不小的种植园。

到了这里,终于能看到成片的绿色了,不再是乏味的土黄色。

虽然都是些小树苗,但是也比黄沙漫天的景象强多了。

车子在种植园里七拐八绕,最后在一片建筑群前面停了下来。

车还没停稳,邹文岚就迎了上来。

“江老板,真是抱歉,今天有一批培育的树苗要移交给地方的育林队,必须要我当场核验签字,并非有心怠慢……”

邹文岚脚上的雨靴还沾着泥巴,肩膀上也有扛物品留下的印记,看来是亲自动手干活了。

“邹教授,咱们就不兴这些客套话了,方便带我们参观一下吗?”江飞宇问道。

“当然方便,里面请。”

邹文岚热情地在前面引路,江飞宇三人抱着好奇的心态跟上。

在邹文岚的带领下,几人把整个培育基地参观了个遍。

整个培育基地还是挺大的,占地几千亩。

不过,百分之90以上区域都是室外育苗区。

核心区域是中心的那片建筑群,包含了工作区、实验室、育种室、育苗室、移苗区、宿舍、食堂等不同功能建筑。

整个基地,由邹文岚和另外两个老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

另外,还有十多个教职工和几十名研究生在此轮换工作和学习。

当然了,仅仅靠他们几十号人也不可能种植几千亩地。

像碰到各种植株需要移栽时,他们也会在附近村庄临时雇佣当地人帮忙。

整体来说,这里的日常工作还是很幸苦的。

碰到人手不足的时候,连邹文岚这么大年纪的人也要动手干活。

就江飞宇沿途碰到的研究生,各个晒的跟个老农似的,穿得也很普通。

你很难从外表看出,这是些以高学历著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跟那些在办公室里养尊处优的“专家”相比,他们的专业能力更加让人放心。

整个基地的核心工作,主要还是体现在抗旱植株的选育和大规模种植技术研究上。

不同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长过程中,因为各种环境的影响,极小概率下会产生突变的植株。

这种突变的植株可能具有某方面的特性,比如抗旱、抗冻、植株高、抗倒伏……

育种培育的方向,就是人工模拟环境诱导产生突变。

然后,将具有需要特性的植株种子选出来,通过杂交培育获得具有多样特性的良种。

最后环节,就是实验大规模种植的技术了。

干旱地区缺水,如何提高水的利用率是永恒的课题。

同时,也要考虑地方生态平衡的问题。

比如,瓜类植物吸水量大,但是对固土培沙的作用不大。

你一片地区全部种植,肯定是不行的。

按照邹文岚的介绍,整个基地目前在培育的植物种类高达167种,能列入农作物的有32种。

人家这里毕竟是个享受财政扶持的国家级实验室,培育的主基调还是物种的多样性。

目前,他们这个实验室拥有各类专利技术63项。

邹文岚表示,只要江飞宇愿意在地方投资,这些专利技术都可以免费授权使用。

需要的作物种子,实验室也能平价提供。

你可能会疑惑,知识产权免费,反而是一些种子要收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