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七十四章 严父(1 / 2)

加入书签

“小江同志,你这边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把模型开发出来?”

除了功能是否能满足,陆国安最关心的,无疑就是研发的进度了。

这个项目前期因为找不到软件升级的办法,导致拖延了一段时间。

现在既然有正确的思路了,自然要赶一下进度。

江飞宇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工作量,能复用的地方很少。

无论是飞宇科技,还是宇依科技现有的算法模块,都是基于分布式集群架构做的开发。

算法的能力,依赖的是公司机房楼数以百计的服务器来提供的。

而导弹研究院这边的需求,却有些不一样。

因为,实际作战的时候,不可能用车辆运着整个机房的服务器机动作战。

所以,算法模块要在小型化硬件上运行起来。

这就意味着江飞宇无法在公司现有的软件版本上,修修改改后套用。

虽然算法模型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开发语言、架构、数据库都不一样。

这就意味着,江飞宇还是需要重新开发一版出来。

“如果由我单独开发的话,预估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输出两版算法的软件版本。”江飞宇给出了一个时间节点。

江飞宇也说了,这是他单人干活需要的时间。

想想也知道了,导弹研究院这么大一个科研单位,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干活吧!

钟彦卿这个组人,抽调几个应该是没问题。

最近一直没有成果能拿出来,这个组人的压力都非常大。

陆国安笑道:“你需要配备多少人手,可以把完工时间精简到最短。”

“如果由我主导开发,再从钟学长那组人抽调4个人配合我,我可以把时间压缩到14天以内。”

江飞宇提了人力需求。

本来他只负责开发底层的算法模型,系统的其他功能不需要他来开发,所以工作量少了很多。

当然了,有些活不是人越多越好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写4篇文章。

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四个人,每人写一篇是最佳分配方案。

你要是把4篇文章分配给8个人,一人写半篇,再拼接起来。

那最终,结果一定是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一人写一篇。

所以,1+4的人员配置,是江飞宇估算的最佳用人标准。

实际上,江飞宇自己估算10天就够了。

他打算扣除吃喝拉撒睡的时间外,全部用来做开发,以便早点结束这项工作。

毕竟,他外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没法在这里待太久。

总要留几天时间做测试和调整优化。

至于,后面的周期性试验和长期的迭代升级,这个工作就不需要江飞宇负责了。

他只要负责输出第一代的版本就行了。

陆国安转头向沈建军问到:“建军,你这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技术方面我不懂,这个你们来把关,我唯一要求就是性能要满足需求,优先保证质量,咱们不赶那点时间。”

沈建军提了自己的要求,反正都耽误几个月了,也不差这个把月的时间。

钟彦卿和江飞宇也当面给沈建军做了保证,一定保证质量优先。

眼看事情也商量完了,江飞宇又问了住宿的事情。

研究院这边会给江飞宇配备一套单人间的宿舍,带几件个人换洗的衣服就行了,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统一配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