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七章 诱导(1 / 2)

加入书签

当地某县有一家上年头的合资果汁厂,因为产品滞销,目前濒临倒闭。

县里就想把这个包袱甩了,问飞宇电子商务这边能不能收购了。

不仅收购价格好说,头三年还免税。

人家县领导说的情真意切:橙子放冷库,保质期也就一两个月,榨成汁可就不一样了,全年都有货可以卖。

听起来好像是那么一回事,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以前的投资商来县里投资建厂的时候,跟县里签了保底的协议。

核心的一条就是:县里免费提供土地建果汁厂,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条件是果汁厂每年要消化本县百分之35以上的橙子产量。

这个果汁厂是8年前建的,那个时候全县的橙子产量还没多少。

由于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农户见到种橙子效益好,大家都跟着效仿。

结果才过了5年,全县的橙子产量扩大了十几倍。

坏就坏在这,当年果汁厂跟县里签的协议是按照全县产量的百分之35来消化,而不是具体多少吨!

虽说这几年厂子销量是扩大了,但还是架不住这个产能十几倍的增长量。

连续三年都是产量大于销量,大量产品积压,厂里入不敷出。

这也是果汁厂倒闭的核心原因。

连续亏了三年,而且看不到头。

尝试找过县里很多次,要把当初的条约作废。

但是县里就不乐意了,当初建厂的时候,县里可是付出很大代价的,岂能随便废除条约。

交涉不成,果汁厂的老板早直接被惹毛了,说什么也不干了。

而且很光棍:你县里要是不接手果汁厂,我直接宣布破产。

然后,这个“烫手的山芋”就甩回了县里,一帮县领导这才傻眼了。

有时候逼得太狠了,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这要是果汁厂停产了,全县三成以上的产量滞销。

受损失的就不是这三成的果农了,而是全县的果农。

因为全县橙子的收购价格,都要暴跌。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道经济题了。

县里也确实有自己的难处,他们确实不擅长经营。

所以,才把主意打到了飞宇电子商务这边。

钟景瑞把情况反馈到江飞宇这里的时候,江飞宇稍微考虑一下就同意了。

此举不仅能够赢得当地县政府的好感,也确实解决了当地果农水果销路的问题。

在江飞宇印象里,后世20年橙汁一直是国内市场上,一种非常畅销的饮料产品。

产品大量积压,不代表橙汁饮料的市场需求小。

而是果汁厂现有的销路完全没打开,一直在江西省内打转,最多就是覆盖周边一些省份接壤的地市。

对于怎么打开橙汁的销路,江飞宇倒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意,这里就先卖个关子。

而且,江飞宇可是对后世带果肉的橙汁印象深刻,卖橙汁是有很大搞头的。

其实,把厂子买下来后,除了生产橙汁。

厂子本身就能提供橙子转运前的清洗、包装、存储等功能。

本身对方报价也不贵。

46万打包价,包括地皮、厂房、机器设备。

至于积压的库存,你就别想了。

人家肯定低价倾销了。

唯一麻烦点的,也就是几十名工人了。

能安置的,县里都给安置了。

安置不了的,只能重新跟果汁厂签署新的雇佣合同。

对于那条包销本县百分之35产量的坑爹协议,县领导们也知道有些强人所难。

你还能指望接盘侠履行?别逗了。

所以,新的合约要求就比较宽裕了,只是要求果汁厂优先从本县采购原材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