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剖析(1 / 2)

加入书签

“那我就说一下自己的看法,雷警官你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要是觉得有用的话,就姑且听一下,如果说的不对,还请多包涵......”

江飞宇组织了一下语言,现场进行了一番详细剖析。

第一,嫌疑敢翻墙进入学校作案,一次性把一个宿舍晾晒的内衣偷光,明显不是第一次作案了。

要知道,学校是大量年轻人聚集之地,一旦做这种事情被发现,学校的女生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他淹死。

在罪犯心理学上来说,这个盗窃内衣的变态,要么天生胆子奇大,要么就是多次作案的老手,心理素质磨练出来了。

三更半夜出来作案,一般不敢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作案,一来目标大、显眼;二来有些路段过不去,不利于攀爬进入和逃跑。

所以,基本能断定嫌疑人肯定是单人、步行作案。

既然是步行,活动半径就不会太大,把最近一两年,警方接到的所有丢失内衣的报警记录调出来。

然后把所有案发地点,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就能分析出嫌疑人的活动范围,以此推断出对方的大概居住位置,这叫轨迹还原推断。

第二,可以根据嫌疑人的其他特征分析。

成年男性,不善交流、独居、昼伏夜出,甚至可能没有工作(有工作天天累得像狗一样,谁有精力干这事)......

结合这些特征,在圈定的辖区人口里面筛查,也是能圈定一批怀疑对象的。

而且,不用一家一户去排查,只要走访一下社区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或者是那些退休的阿姨、奶奶。

她们平时喜欢嚼舌根、议论是非,符合这些特征的人员,平时绝对没少成为他们嚼舌根的对象。

第三,嫌疑人作案,有经验的老手都会事先踩点,起码要选择一段合适的围墙攀爬吧!

走访一下围墙外面这条小巷的居民或者店铺老板,排查一下这几天的可疑人员、徘徊逗留人员。

帝都理工大学门口装的监控摄像头,是能够覆盖到这条巷子入口的,调监控研判是基本操作。

其实,这要是在后世,通过关键特征标签,就能快速筛查出来。

男性?

15—35岁?

不善言谈(这种人一般经常打游戏或者网络聊天)?

独居(名下有房或者独自租房)?

没工作(查白天有水电煤气消耗,有外卖订单,没有缴纳社保和个税记录)?

......

这些大数据标签一组合,分分钟给你筛查出来。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嘛,有个屁数据,什么都得人工走访排查。

第四......

江飞宇零零碎碎总结了5点,都是侦查的方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