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往回倒推16天,定格在阳历7月7日这天上午11点左右。

白泽村,是湖北省西南部的某个普通的小村庄,这里地处祖国内陆腹地,气候优越,水稻一年两熟,自明清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白泽村是典型的南方水乡村庄,村子四周被一块块稻田围拢,仅有几条小路与村庄相连。

一条小河从村子旁流过,绕大半个村子而行,这条小河的水可是周围十几个村子灌溉的用水来源。

青绿色的稻田里,水稻随着微风起伏,形成一道道不规则的波浪,此起彼伏。

这个时候,田里的水稻已经结完稻穗,果实饱满,把植株都压弯了腰。

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少量的叶尖已经开始泛黄,再有两、三个星期,所有的稻田就会变成金黄色,那个时候就是收割的季节了。

这个点太阳已经比较晒,加上不是农忙的时节,村子周围的小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田间的田埂上,一个瘦小的身影背着一捆很大的柴薪在田中穿行,柴薪上的树叶都还是新鲜的,看来这些柴薪都是刚砍的。

田埂能落脚的面积很小,而且长满了各种杂草,女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挪动,万一要是摔倒在别人田里,损坏了庄家,可是要挨骂的。

白泽村四周都是农田和水泽,农村烧火所需的木柴,都需要去北边离村800多米外的那片山坡上去砍。

那片山坡上种的树木都属于白泽村集体所有,村民们一般都是在这边砍生的木柴,背回去放在院中晒干后用来烧火。

按照村里约定俗成的规定,大的树和人工种植的树不能砍,只能砍那些野生的灌木或者杂树当柴烧。

背上的柴薪相对于女孩的身形还是过于沉重了些,估摸着有40、50斤重,压得她的腰完全不能直起来,脸上和额头上都是汗水。

从山坡那边到这里直线距离有500多米,走村庄平坦的小路确实好走一些,不过路程起码要走多三百来米。

女孩明显是为了节约路程,才冒险从田间难走的田埂上抄近路。

经过一番艰难的穿行后,女孩终于走出了稻田,在路边一颗树下把沉重的柴薪放下,就这么坐在树荫下休息一会,揉一下两边的肩膀,擦一下脸上的汗水。

也就放下了柴薪才能看清,这是个16、17岁左右的女孩,上半身穿着打了补丁的碎花格子布衣,下半身的军绿色裤子尺码有些大,用一根布条束腰。

可能有些营养不良,脸上都瘦脱了像,长期干农活导致皮肤晒得有些黝黑,从相貌上来说,女孩还是蛮清秀的,透露出一股质朴的美,特别是那双大眼睛,特招人稀罕。

休息一会后,女孩又重新背起柴薪,向不远处的村子走去。

走到村口后,女孩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向第二户人家。

这第二户人家的房子还是土胚房垒起来的,看起来也有很多年头了,相对于村里大部分砖瓦房和水泥房来说,也可以看出这户人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

院子的围墙还是稻草和泥巴糊的,经年日久,都是雨水冲刷留下的痕迹。

此时,院门是开着的,不过院子内静悄悄地,完全看不出是否有人在家。

女孩把柴薪放在了路边,走到第二户人家的院门前,犹豫着要不要走进去。

这个时候,左边厨房的小屋内走出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手上端着一个塑料盆到院中倒泔水。

中年妇女一眼就看到了门口的女孩,热情道:“是小芳呀,太阳这么晒,别站在门口,看你这满头大汗的,快进来喝口水,解解渴。”

女孩笑道:“魏家婶婶,我砍柴回来路过你家门口,就想看看‘宁子哥’回来了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